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是抗日战争时期青年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整个中国青运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于全面地认识这一时期青年运动的历史,对于进一步考察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从总体上准确把握共青团自身改革发展的趋势,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仅就中国青年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作一论述。 一、建立青年抗日统一战线的先声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国内阶级矛盾开始下降,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青年运动开始汇入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洪流中。9月21日,共青团中央发出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东北。从此,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1935年,日军制造“华北事变”,并与国民党政府达成“何梅协定”,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面对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1937 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更为急切。经过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很快沦落为日本殖民地,首先具备了组织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和条件。以中共满洲省委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东北坚持抗战的唯一政党。为壮大抗日力量,东北党组织率先探索和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坚持苦斗十四年,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更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及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至一九三七年二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员在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进攻,国内各阶级关系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先后制定出“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策略方针,极大地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引起我国各方面爱国人士的强烈愤慨,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陕西的文化艺术界的爱国志士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号召,以笔为武器,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我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族统一战线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今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12月27日,毛泽东又在瓦窑堡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批…  相似文献   

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学界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研究热情一直都很高,近几年来更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学者们所关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中国共产党和中间力量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地方的贯彻实施以及人物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作一归纳和述评。  相似文献   

7.
作为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油印版《新中华报》诞生在西安事变发生不久之后,正逢中日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因此其抗日宣传内容颇为丰富,主要有日本国内形势和其对华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国内战争形势和群众抗日斗争。报道的特点在于注重时效性、注意与宣传对象交流、突出政策宣传,因此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升民众的抗日意识和热情,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威望。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外交政策随着战争进程和国际形势的演变,所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抗日战争初期、中期和后期。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的中外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中共中央在芦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就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7月23日,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日的外交不能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任何利益和便利,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侵华日军实行不抵抗政策,结果导致了国土沦丧,人民被蹂躏。华北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步深入,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逐渐发生着变化,即逐步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这一转变开始于1935年11月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于1937年2月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杭州、南京、庐山等地进行了多次谈判。在谈判中,两党都作了让步,共产党抛弃了两个政权敌对的政策,国民党抛弃了内战和对外不抵抗政策。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于7月15日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ˇ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的“左”倾关门主义,对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对“左”倾关门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清算,从而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对“左”倾关门主义思想路线的清算毛泽东对“左”倾关门主义思想路线的清算,主要体现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篇文章中。此文是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不久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所作的报告。实际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左”、右倾机…  相似文献   

12.
1933年11月,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爆发了。这场事变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形势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联合国民党政府内李济深、陈友仁等反蒋势力和黄琪翔领导的“第三党”,为反对蒋介石的卖国投降政策,公开宣布抗日反蒋的重大事件。 萨镇冰在“福建事变”和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他积极参与这一抗日反蒋义举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加深和国民党政府政策的日益不得人心,70年前爆发了西安事变。但是在团结抗日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下,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巨大功劳,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20世纪30年代前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适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实现了政策策略的重大转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并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统战工作的策略、方法和重点,从而把最广大的爱国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为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斗争创造了条件,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积蓄了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吞并全中国,变整个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野心,又于一九三五年大举向华北地区进攻,从而使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引起中园内部政治上的变化,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间的矛盾、政治集团间的矛盾,以及其它帝国主义与中国之间的矛盾都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根据国内政治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提出在停止进攻革命根据地、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武装人民三个条件下和  相似文献   

16.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临汾成为北方的一个重要的抗日中心。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阎锡山的晋绥军纷纷溃散,地方官吏也远遁到大后方。阎锡山亟须保存实力并充实抗日的有生力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成立了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民族革命大学的成立,受到全国抗日军民的瞩目和支持,成为华北抗日前线的革命熔炉。其前期确实具有统一战线性质,为抗日队伍培养了一批政治工作者,在发动组织群众、团结爱国力量、坚持抗日斗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它的动荡迁徙,特别是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阎锡山逐渐加紧了对民大的调整和控制,它的统一战线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直至沦为阎锡山控制的一个普通培训班。  相似文献   

1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制胜法宝。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依托。"三三制"政权与协商民主的实践,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文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及时指出并努力纠正党在文化政策上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广泛团结文化界爱国人士积极投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多方协调下,文化界人士抛弃党派之争,达成抗战共识,团结在抗战救亡的旗帜之下,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文艺为武器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妥协的英勇斗争,对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成它的独占殖民地,于1931年9月18日悍然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竟然采取"绝对不抵抗主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蒋介石的卖国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推动和领导下,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的一个耻辱.今天,我们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亲日派卖国投降的阴谋,迫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内战,实行联合抗日的政策,建立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必要前提,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迎来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