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胜利的中原突围战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首战,是胜利的起点,由此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帷幕。多年来,对于中原突围历史的研究,特别是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评价中原突围的胜利,已有不少佳作。但对中原突围战役评价方面研究成果还不多,而且人们对此战役的本身是否胜利至今仍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中原突围战役是全面胜利的战役。现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电报指出:如淮海  相似文献   

3.
正长治市襄垣县上马乡红土坪村是上党战役前线指挥所所在地,上党战役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走进上党战役前线指挥所旧址的展厅,一对年轻夫妇的合影格外醒目,丈夫年轻英俊,妻子美丽清秀。这对夫妇就是代号"909"情报站的情报员齐平、周竞。正是他们冒死发出的两份绝密情报对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上党战役取得胜利起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道德建设这一人类共同的古老课题,在中国共产党人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于是,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积极投身于这场“战役”,中国大地上迅速掀起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热潮。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淮海战役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可喜成果,现综述如下:一、关于淮海战役研究的概况1988年,值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等6家单位于10月23日至28日在徐州联合召开了“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大会论文的作者,多学科、多视角地研究淮海战役,无论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巩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成果,会议领导小组成立了编委会,会同(淮海论坛)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了(纪念淮海战役胜利四十周年专辑)。这是迄今为止研究淮、海战役内容较为全面、水平较…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1994,(7)
淮海战役期间的中共秘密工作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以60万人击败国民党军80万,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对解放军创造这个奇迹的原因,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解释,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论者对中共地下人员的活动与淮海战役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嫌不足。大...  相似文献   

7.
朱德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贡献蒙秀琼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史上光辉的篇章,中央红军彻底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胜利实现战略转移的关键。朱德在这事关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战役中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研究“四渡赤水”战役的论著中,对朱德在这次战役中的特殊贡献却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8.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虽然学界对湘江战役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存在研究范围较小、高质量学术成果不足、研究呈现"趋热性"特征等问题。湘江战役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从研究成果分析,主要集中在起讫时间与兵力折损方面,至今尚无定论。虽然对湘江战役本身的胜败评价不一,但对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湘江战役的研究,应加快构建湘江战役集群化问题框架、强化海内外学者交流合作、加强战役对比研究、丰富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渡江战投(又称京沪杭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最大的战役之一。它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府22年统治的覆灭。随着史学界对渡江战役研究的展汗和深入,作为指导这一战役的纲领性文件《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战役的实施指挥地肥东瑶岗,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对于《纲要》的诞生地和渡江战役总前  相似文献   

10.
王悦 《党史纵览》2019,(2):8-10
正2019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7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名从事天津战役史料征集与研究的工作者,笔者有幸采访了一些当年亲历天津解放的参战将士和普通市民,深切感受到天津人民为迎接这座城市新生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智取城防图始末天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关键的城市攻坚  相似文献   

11.
<正>参加南昌起义的萧克老将军对三河坝战役曾这样评述:"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坦白地说,三河坝战役之因,并不一定结出井冈山会师之果。不过,纵观这两者之间的历史过程,我们发现,由于朱德对革命道路的自觉坚守和大胆探索,主导了这一历史过程,其结局却正是从起点果然走向了终点。换言之,萧克的这个评  相似文献   

12.
在解放战争中,大西北举行了一场震动全国的战略大决战,这就是1949年8月12日至26日进行的兰州战役。担任这次战役总指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这次战役的胜利结束,基本上消灭了从来没有受  相似文献   

13.
上海战役是渡江战役中一次相对独立的战役,也是战略追击中一次规模虽大的城市攻坚战役。这次战役自1949年5月12日发起,至5月27日结束,历时16天,歼敌153243名,缈获大量军用物资,解放了上海市及周围15个县城,完整地保全上海,实现了军政全胜,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是极为罕见的。而该战役的胜利则归功于坐镇丹阳主持总前委工作的邓小平、陈毅他们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同时结合战役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筹帷幄。  相似文献   

14.
正淮海战役期间,刘伯承、陈毅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离开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奔赴西柏坡,商讨淮海战役结束后的渡江作战事宜。途径山东单县时,他们作了短暂停留。期间,县城内发生了一桩来自淮海战役前线的解放军伤员随意开枪扰民的事件。当地干部尽管一再表示谅解,没想到横扫千军如卷席、身肩大事的刘、陈两位首长竟"小题大做"起来,亲自对这件"小事"进行了认真严肃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中条山战役从1941年5月7日开始,至5月27日结束,历时20天。它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中期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抗战第四年度唯一失败的一次重要战役。因此考察中条山战役并研究其失败的原因,无论对确认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还是对揭露重庆国民政府中期抗战指导方针上的消极性,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太原解放战役发起于战略决战之初、结束于渡江战役之际,是战略决战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太原解放战役始终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目前关于毛泽东决策太原解放战役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当时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周恩来在太原解放战役中组织、指挥作用的研究几乎没有。在深入查阅周恩来相关著作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太原解放战役前后,周恩来关于太原解放战役进程的电报有七八份之多,涉及  相似文献   

17.
正以少胜多创奇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拉上帷幕,国共南线战场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便开始了。毛泽东绝不会给蒋介石把分割区连成一片的任何机会。这是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是两军在长江以北地区进行的决战。淮海战役的战略决策是如何提出的淮海战役战略决策同毛泽东的战略奇想  相似文献   

18.
<正>参加南昌起义的萧克老将军对三河坝战役曾这样评述:"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坦白说,三河坝战役之因,并不一定结出井冈山会师之果。不过,纵观这两者之间的历史过程,我们发现,由于朱德对革命道路的自觉坚守和大胆探索,主导了这一历史过程,其结局却正是从起点果然走向了终点。换言之,萧克的这个评述,须有朱德这个要件才能成立;如果没有他的党性和人格魅力,没有他的  相似文献   

19.
<正>战例研究,乃是军语,指对战争、战役、战斗实例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活动。作为军事大家,毛泽东非常重视战例研究,或从中汲取经验战法,或以之说明理论原则。1963年11月上旬,解放军总参谋部召集编写战役教材准备会议,叶剑英元帅精辟指出:毛主席向来是重视用战例来教育干部的。他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中指出:“现在我军干部中,还有许多人,在平时,他们赞成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但到临战,则往往不能应用这一原则。这是轻敌的结果,也是没有加强教育和着重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决战淮海,总前委驻扎文昌宫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对于这次战役,国共双方都非常关注。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曾几次强调此战实为国家存亡的最大关键。毛泽东也明确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及全国局面基本可以解决。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正式打响,这也标志着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的正式开始。在淮海战役期间,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淮海战役总前委先后进驻濉溪县临涣集的文昌宫、韩村镇的小李家村和萧县蔡洼村,在淮北这片热土上,运筹帷幄,度过了50个永载史册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