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探亲期间,我感受颇多,特别对澳洲的多民族与多元文化社会印象更深。澳洲是个移民国家,早在18世纪末叶英国就开始了对这块新大陆的移民。据资料记载,自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有550万人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移民澳洲。多年来,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流动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向发达城市聚拢,成为“旅居”发达城市的过客。新城市移民的到来。充实了城市的劳动力,提高了城市原有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不可忽视的是,伴随着新移民进城的还有新移民所代表的文化。新文化的加入,使得原本单一的城市文化变得丰富多彩,但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矛盾也随之浮现。  相似文献   

3.
新移民一族     
新移民一族郭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世界许多城市是移民城市。我们也有那么多学富五车的青年人移民到了美、加、澳洲的城市并靠拼搏而得到了绿卡,我们将其称为“移民PASS”。在华夏大地“移民一族”仅用了10年时间就建起了一座最接近西方文明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任维东 《今日民族》2001,(10):18-20
位于南半球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的国度。今天,在这个人们惯称之为澳洲的大陆上,居民以白种欧洲人的后裔居多,同时也还生活着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民族的移民。移民中人口最多的是来自英国和爱尔兰,其次是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荷兰、新西兰、波兰等国,亚洲移民大约只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37%。因而,同美国一样,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自然也就展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我的一些亲身经历证实了这一点。华人移民越来越多2000年10月26日下午,我随深圳市新闻代表团,乘深港直…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的移民融合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澳洲莫纳什大学和斯坎伦基金会主导调查过去十年中澳洲民众对移民、多元文化政策的态度变化。对2017年斯坎伦基金会调查报告的分析显示,澳洲的社会环境不太有利于移民的社会融合。访谈发现,整体而言,中国新移民的社会融合水平有待提高。影响中国新移民在居住国的低社会融合度既存在客观因素,也有移民自身的语言和文化因素。移民社会融合是主流社会和移民群体的双向调整、互相接纳和认同的过程,中国新移民保留自身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居住国社会实践是促进该群体社会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尤拉 《今日上海》2009,(9):58-59
远在地球的南半球,有着这样一片七彩的大陆。从电影《澳大利亚》到《指环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带给世界的印象永远是那么自然、清新、充满活力。作为移民国家,与土著文明共同发展的多元文化成为了澳大利亚文化的特性,而澳洲丰富的物产也让地球村的村民十分欢喜。  相似文献   

7.
2007年至2013年,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陆克文和吉拉德先后上台执政。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原有的移民政策已经无法适应澳大利亚现实发展的需要。两届政府根据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进行行之有效的调整,对技术移民、商业移民和短期类移民都作了全面而深入地改革,同时对人道主义移民政策也做了相应修改。这一系列改革对澳大利亚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华人新移民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澳洲华人社会特征发生了相应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民族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白澳政策时期、同化融合政策时期以及现今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时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开始施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并通过建立多元文化机构、实行多元文化教育、设立多元文化媒体等措施来推进这项政策。然而,由于对传统价值观和主流民族文化的冲击,触及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核心问题,多元文化主义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在界定公民权利的基础上发挥多元文化主义的优势,调适多元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才能解决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澳大利亚的移民人数逐年增加,移民种类多元化。受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澳大利亚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人才的国际争夺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对技术移民政策进行不断调整,以便吸引更多的外国技术工人来澳大利亚工作和生活。澳大利亚的中国新移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留学生不仅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留学群体,而且在中国移民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的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兴 《理论月刊》2008,(5):57-59
城市农转非新移民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新移民,其社区具有明显的乡村文化特征。不仅如此,在一些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里,还存在着低俗的、有害的群体亚文化。只有对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进行系统的文化重构,才能更快地促进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的亚文化跨越,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的素质,从而使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能够最终实现从乡村文化、落后的文化状态向城市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转变,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新变化、新特点 (一)多民族化进程加快。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 族流动人员的不断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人口的流 动,促进了城市多民族化的进程。一是少数民族流动 人员的数量逐年上升;二是少数民族迁徙人口逐年上 升;三是民族成份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进入城市,不 仅活跃了城市的经济,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而且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但在多元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重视天伦之乐,无论是以留学生还是以移民的身份来到澳大利亚,只要工作生活稳定下来,一般都要接父母来探亲、团聚。在移民比较集中的澳大利亚城市里,人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他们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黄洞村是东莞的一个重点侨乡。鸦片战争后,就有村民以契约华工的形式被卖猪仔到中南美洲。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有所放宽,使得一大批黄洞年青人相继走上了移民南美洲的老路,这批新移民主要活跃在苏里南、牙买加、圭亚那等南美小国,并以这些国家作为经济上的跳板,再次移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本文以黄洞村为个案,分析黄洞新移民在各个阶段不同流向及其原因,力图呈现黄洞村多种多样的移民情况。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城市农民工的研究多半局限于“流动人口”的范畴,认为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只不过是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报酬而暂时来到城市。然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都产生了长期移居城市的愿望,许多人还在城市中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和相对固定的住所,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新的劳动力移民群体。这些劳动力新移民是在城乡比较差异和移民政策的社会与制度性背景下,依赖于劳动者个体的人力资本,通过一系列连续的社会网络的综合运作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1980年至2001年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与以往的加拿大华人移民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加拿大移民史上,华人新移民的特征变迁,不仅反映了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同时也被这些移民政策所塑造,华人新移民异质性与加拿大政府的依时性移民选择政策密切相关。另外,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特征,是华人移民史上的特殊推力因素所造就的。不同的华人移民次群体之间,在社会性和人力资本方面具有多样性差异,不同的华人新移民群体的阶段性流动导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本质。加拿大移民选择政策和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共同对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变迁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华人移民与国家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威胁论与华人威胁论互为牵扯,困扰着华人与中国及其住在国的国家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海外大陆新移民人数的逐渐增多,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焦虑和对大陆新移民的担忧也在逐浪上升,表现在大陆新移民与中国—澳大利亚关系方面的,则是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人士和媒体舆论有关中国和大陆新移民关系的不恰当联想。那么,在当前国际背景中,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大陆新移民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如何理性辩证地评价大陆新移民之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因素,需要厘清移民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真实涵义,即所谓的"国家安全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抑或虚拟想象的?本文以中国大陆新移民为研究对象,分析澳大利亚政界和媒体担忧的所谓"中国威胁"以及由此衍生的"华人威胁"是否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7.
文美 《公安研究》2002,(9):88-91
美国是非法移民偷渡活动的主要目标国之一,同时西欧、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其它国家也正在经历无身份移民涌入的浪潮。有组织的非法移民偷渡活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对国际社会及各有关国家和地区正常秩序的严重威胁。世界各国应联合起来共同遏制这种跨国、跨地区的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8.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后通过了严格的以种族歧视为核心的《移民限制条例》,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史从早期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移民经济生活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进出境人数比出现负增长;二是在澳居住地区向城市集中;三是出现了新的行业和华人企业家。本文以较翔实的中英文资料和数据论述了20世纪前半期澳大利亚华人的经济生活变化的基本特点与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批越南移民移居澳大利亚,并逐步成为澳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及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其社会融入问题愈加受到各界关注。相关资料显示,澳大利亚越南移民在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维度的融入现状展现出了其独有的特点,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政治及文化维度中,这些问题表现得较为明显。造成这一融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越南传统文化、移民综合状况、澳洲相关政策以及当地社会接纳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政报》2006,(12):7-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中型水库移民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帮助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努力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对保护移民权益、维护库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甩。但由于扶持政策不统一、扶持标准偏低、移民直接受益不够等多种原因,目前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普遍较差,有相当多的移民仍生活在贫困之中。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有必要也有能力加大对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为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就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下简称后期扶持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