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民粹主义先后形成了三波民粹化浪潮,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波和20世纪50年代的第二波民粹化浪潮都没有对世界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发生在21世纪的第三波民粹化浪潮在欧美发达国家强势崛起,推动了一批具有民粹化倾向的政治强人在政治舞台上崛起,代表着大众反叛的呼声,已形成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第三波民粹化浪潮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效应释放,包括现有治理体系失败、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分化和等级化趋势,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大众动员等,这将对世界政治关系和政治制度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邢少文 《南风窗》2011,(2):82-83
1中国收购欧洲?新年伊始,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欧洲之行备受外界关注,这是中国又一次开展的金融外交策略行动。李克强的这一旅程甚至被一些外媒夸大为"收购欧洲"。1月6日,李克强结束了在西班牙的访问,除了与西班牙签订了75亿美元协议合同之外,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中国还承诺将购买60亿欧元的西班牙国债。事实上,早在2010年7月西班牙出售10年期公债时,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比利时工人党异军突起,成为西方共产党普遍发展困境中最具生长潜力的力量。工人党的发展历程颇多曲折。自2008年党代会实现理论"更新"、提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战略后,工人党开始走上逆境崛起之路。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工人党制定了一系列既彰显党的政治立场、身份特征,又严谨务实、灵活多样的行动策略。这些富有特色且卓有成效的政治实践,奠定了工人党崛起的基础,对当前面临战略选择迷茫的西方共产党也具有重要参考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从"布尔什维克化"到"欧洲共产主义"再到后"欧洲共产主义"的演变。在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西共对党的意识形态和理论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既有内在动力,如社会基础削弱、组织力量弱化、党内分裂危机、社会动员乏力等,也有外部压力,如"疑欧主义"兴起、新兴民粹主义政党的冲击等。这一调整有可能成为西共寻求新发展方向的开始,但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化为现实行动并推动党的复兴,仍有待于观察。  相似文献   

5.
随着族群政治的消解,台湾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以及阶级分化凸显,阶级逐渐成为台湾社会重要的分歧,阶级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岛内阶级政治生成发展具备了主、客观条件,政党动员路线也出现阶级转向。岛内政党政治斗争的经济民生议题转向使得阶级话语在政治动员中的有效性日益增强,阶级成为重要的政治动员工具。阶级政治成为台湾地区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对岛内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际展望》2021,13(4)
国际组织与国家行为体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这不仅体现在国际组织的运行中,而且体现在有关国家保持或增强制度性话语权的对外战略之中。制度性话语权是一种结构性权力,代表一方通过国际制度框架内的规则、程序以及对规则和程序的塑造,以指引、约束他者行动(或非行动)的能力。作为国际组织的成员,各方的地位和角色、话语权和影响力并非均匀分布于国际组织的建立与运行中,各国家行为体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国际组织的制度设计、议程设置和互动理念。在上述承载着制度性话语权的不同层面,国家实力因素显然是造成分布差异的原因之一,而多边外交能力在制度性话语权的形成与分配进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实力因素的影响往往在某些特定历史时刻譬如当下的"权力转移"进程中尤为关键,多边外交能力则突出表现为国家行为体进行制度谈判的策略和能力。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多边外交能力建设,尤其是国际组织中的话语传播能力、制度谈判能力、人员配置能力,保持国家角色定位的客观性与角色实践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摩共的崛起与摩尔多瓦的"红色政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前苏共地方党组织的后继者,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于2001年2月25日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原苏东地区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这一事件在前苏东国家以至全世界引起震动.摩共是如何重掌政权的?摩共"四大"确立的治党治国纲领、路线与策略是什么?如何看待摩共的崛起与摩尔多瓦的"红色政权"?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人类未来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与期待,但此一期待必须建立在中国具备了充分的和平崛起的实力的前提之上。  相似文献   

9.
魏冰 《国际展望》2022,14(2):36-58
国际秩序转型的动力、过程和方向是政策界与理论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历史上的国际秩序转型通常以暴力方式实现,旧的秩序被完全推翻,获胜大国及其集团围绕自身利益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安排。在当今时代,暴力方式难以为继,新兴大国只能通过一些相对和平的手段改变既有利益分配格局,以此推动秩序的渐进调整。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制度竞争成为国际秩序转型的核心动力,崛起国寻求提升在制度体系内的物质利益和规则主导权,守成国则试图利用制度体系内的优势地位维护既得利益。崛起国的制度竞争策略包括改革既有制度、创建新的包容守成国的制度和排斥守成国的制度,守成国针对崛起国的行动而制定相应的反制策略。双方的制度竞争通过改变既有利益分配的不同维度来决定国际秩序的转型模式。当前,中国通过改革既有制度和创建新的包容守成国的制度实现了物质利益和规则主导权的提升,中美两国在国际制度领域的持续互动将决定未来国际秩序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欧洲传统左翼政党陷入发展困境,作为民粹主义激进左翼政党的典型代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班牙"我们能"党强势崛起,尽管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党,但在成立后短时间内就创造了欧洲政党发展史上多个神话。面临来自左右两翼传统政党的强势挑战,"我们能"党及其代表的更广泛的激进左翼政治在欧洲是否能够保持更长久的生命力,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推广的诸多话语中,伊斯兰复兴被定性为反叛和暴力性的。这一观念似乎已经成为学界的常识。但是,综合考察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可以发现,现代伊斯兰复兴不过是伊斯兰教自身改革和调整的一个新阶段。它之所以在20世纪下半期以来呈现激进化的倾向,不仅是客观现实变化的结果,同时更是一种话语和观念演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苏东剧变后,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面对逆境,不仅守住了原有阵地,而且迅速崛起为塞浦路斯第一大党,并在2008年2月举行的总统大选中获胜,赢得执政权。塞劳进党逆境中崛起并终获执政权绝非偶然,它是塞劳进党长期以来,特别是苏东剧变以来不懈努力的结果。塞劳进党上台执政,在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以及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将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民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固有政治现象,具有独特的政治信念、政治风格、话语、思维与策略。美国政治始终具有显著的民粹主义特征。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政治的日益民粹化助长了当今的民粹主义浪潮。民粹主义不仅是美国政治的悠久传统和固有特征,对于美国的政治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被忽略的群体表达意愿的一种形式,也是推动美国政治改革的重要力量。但当代民粹主义往往造成政治的不稳定或政府的威权化,毁损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由于民粹主义是在民主精神和程序之下对代议制的回应和挑战,当今美国两党的建制派很难应对。一般的化解方法是在政策上吸纳民粹主义运动诉求的合理成分,而根本的解决之道则是良好的国内治理,消除产生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实践,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在全球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强劲势头。新时代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必不可少。中国要着力缩小当前"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中对内与对外、官方与学者、国内与国外的鸿沟,强化话语生产、翻译、传播之间的有效对接,确保"一带一路"话语内容的平衡和立体,鼓励更多的中国学者高质量走出去,加强对受众的细化了解和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凝聚起更多的共识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断续线是目前南海问题争论的焦点,相关争议国和西方国家的观点逐渐合流,认为中国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根据断续线提出对南海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权利主张,违反了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不仅标志着中国试图以硬实力为依托、改变南海现状,而且预示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将日趋强硬化和过分自信,因此,必须对中国的崛起加以遏制。较之于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对断续线的学界认知和外交应对颇显不足。中国应调整在南海问题上的"模糊战略",全面制定海洋战略,统筹维权与维稳两个目标,为中国的崛起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发展的“绿化”:中国环境政治的时代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郇庆治 《南风窗》2012,(2):57-59
我们虽有着不断推出的环境政治话语,比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包容性发展等等,但却缺乏对这些话语的严谨阐发论证与广泛大众传播,也缺乏民众基于充分理解基础上的自觉参与行动。无论人们是不是愿意使用"危机"这个略显夸张的术语,环境危机的广泛存在恐怕是一个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除了依然非常严重的江河湖海的水质退化,最近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的PM2.5指标的测量及其数据,更是凸显了包括京沪在内的大多数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严峻现状。虽然承认这一现实对于官方代表、包括环保部门的官员来说已经算是难得,因为这意味着许多地方政府实施的"碧水蓝天"或"环保模范城市"等工程的努力的成效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17.
于颖 《当代世界》2013,(3):48-50
肇始于2010年底的中东地区动7荡至今已过去了两个年头。期间,已有四个国家发生了政权更迭。起初,包括阿拉伯知识阶层在内的国际各大智库皆对事态发展持乐观预期,认为它是一场推动该地区向前发展的正向行动,并赐之以“阿拉伯之春”的美称。然而,时隔两年,当事国不仅没有实现其预想的政治稳定与强大、经济发展与繁荣、社会祥和与开明,反而随着事态向纵深发展,各种矛盾引发的冲突将该地区形势带入到了任何人事先都未曾预料到的动荡}昆乱境地:地区伊斯兰政治力量借机强势崛起,并在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主角;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不断向中国学术界散播,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一种不容忽视的后现代语境。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受到了后现代话语的洗礼和冲击,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合法性也遭受到严峻的挑战。为此,唯物史观应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这种自觉和自信,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而且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行政组织内部沟通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表现为行政组织之间、行政组织与公务人员之间以及公务人员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些信息不对称有着特殊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组织因素、利益因素和技术因素.内部沟通的信息不对称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行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需要选择特定的行动策略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20.
英格兰学派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构建出自成一体的话语体系,而马丁·怀特在该学派的话语构建过程中发挥了探索者和引路人的作用。通过区分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梳理现实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三种国际关系的思想传统,探讨国际性与宗主性、初级与次级、开放性与封闭性国家体系的差异,马丁·怀特为英格兰学派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和分析路径。怀特的话语构建具有充分运用分类和比较方法、注重对历史的理论化、强调连续性甚于变迁性、具有道德关怀和宗教情怀等特点,但也存在概念界定不够清晰、逻辑思路不够一致、学术视野不够开阔的局限。研究怀特话语构建的内容和形式,对于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