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令波  孔刚 《世纪桥》2010,(12):37-40
<正>1932年夏秋,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猛烈攻势给日伪在东北的反动统治造成严重威胁。为巩固其殖民统治,日伪当局调集大批兵力由南向北进行大规模"讨伐"。在日伪军重兵围攻下,孤立无援而又缺乏统一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从1932年10月开始大部散败,一部10万余人转进热河,一部4万余人随马占山等人退入苏联境内,虽然如此,还有17万余人仍在东北地区坚持斗争,是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期斗争,他们仍是东北抗日战场的生力军,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世纪风采》2020,(6):F0004-F0004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连云港赣榆区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41年,陵园标志性建筑——抗日烈士纪念塔于1942年7月落成,罗荣桓、肖华、陈士榘、符竹庭、陈光、黎玉、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了当时的落成典礼。它是一座在战争年代由当地军民一边作战一边修建起来的烈士陵园,被誉为"苏鲁第一山"。陵园内不但安葬着八路军抗日烈士,也安葬着新四军抗日烈士,不但有中国抗日军人的纪念碑,也有外国抗日英雄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3.
瓦窑堡会议"抗日反蒋"的提法不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抗日反蒋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互相矛盾、难以统一的。之所以在瓦窑堡会议上坚持"抗日反蒋"方针,主要原因是阶级对抗,对蒋介石的仇视心态难以化解;信息闭塞,对外界形势的变化缺乏了解;阶级斗争的思维仍起着主导的作用,难以立即适应发展了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瓦窑堡会议"抗日反蒋"的提法不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抗日反蒋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互相矛盾、难以统一的.之所以在瓦窑堡会议上坚持"抗日反蒋"方针,主要原因是阶级对抗,对蒋介石的仇视心态难以化解;信息闭塞,对外界形势的变化缺乏了解;阶级斗争的思维仍起着主导的作用,难以立即适应发展了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田家乐 《世纪桥》2010,(10):51-53
<正>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指挥员中,有的是自发的抗日勇军的首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猛将。人称"祁老虎"的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军长祁中,就是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孔令波 《世纪桥》2011,(10):22-26
1934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呈现逐步发展的态势。这一年的义勇军“虽然数量上减少了,却在质量上提高了”,“出现由量到质的飞跃”。”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进一步走向新的发展道路。现对东北抗日义勇军1934年的人数和损失,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冯煊 《世纪桥》2010,(20):16-18
<正>北满抗联部队的西征,是东北抗战史上一次艰苦的战略转移,它对粉碎日伪当局对抗日联军大规模的"围剿"和"讨伐"、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具有十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鲍有荪"这个名字,似乎并不为人熟知,但要说起抗战时期的"舒城女县委"却是大名鼎鼎。其实,鲍有荪就是"舒城女县委"书记。当年,面对祖国山河破碎的危局,鲍有荪挺身而出,组建游击队,点燃皖中抗日烽火;面对严峻局势,她率部灵活机动,多次打击日寇;为了打开抗日新局面,她毅然东进,担负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使命……如今,在鲍有荪曾经战斗过的舒城、庐江、巢湖等地,她的抗日事迹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9.
崔晓梅  张文 《世纪桥》2000,(3):24-25
“九一八”事变后,最早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兴起的武装力量是抗日义勇军。他们高举反日大旗,同日本侵略军进行英勇的拚杀,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共满洲省委在支持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同时,积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团结各抗日力量,在冰天雪地和丛山密林里进行了十余年的游击  相似文献   

10.
华中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一开始就遭到地主阶级的激烈抵抗。为了打破僵局,抗日民主政府将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允许高利贷在某种限度内存在,使华中抗日根据地民间借贷的僵局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减租仍然遭到地主的顽固抗拒,使得抗日民主政府在减租僵局的突破上举步维艰。直到1943年下半年之后,由于局势的逐渐稳定以及农民(佃农)成为运动的主力,减租才在"反贪污"运动中走向彻底化。本文还从受益阶层、土地占有关系、阶级结构、农村借贷关系、乡村社会的政治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减租减息对华中抗日根据地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正军 《党史纵横》2013,(3):54-55,58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日军在我国领土上屠杀军民,强奸妇女,践踏河山,霸占土地,剥夺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驱使他们充当奴隶,激起东北人民不断的反抗。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高潮中,东北军抗日官兵与辽东广大抗日组织在唐聚  相似文献   

12.
抗日根据地中的"救国公粮""合理负担""农业统一累进税""统一累进税"等制度在结构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在对"纳税人"进行选择时,这些税制形成了一种个人与家户相结合的二元结构,亦即"以个人为计算单位、以家户为征收单位",此种二元结构对抗日根据地税制产生了诸种影响。梳理并探求抗日根据地个人与家户相结合的税制结构的内在机理及其依据,有利于厘清抗日根据地税制的发展演进轨迹,明晰抗日根据地税制在中国税制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历史地位,并可为今日中国税收法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房福贤 《理论学刊》2005,(9):108-112
从文学的意义上讲,战后的抗日文学才是真正的抗日文学。前30年的抗日文学虽涌现出一批较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整体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新时期的抗日文学不仅完成了从“文学抗日”到“抗日文学”的历史性转变,也开创了中国抗日文学的新时代。变化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学走出了以民族的最高利益为单一立场的国家化叙事模式,也走出了战后30年以意识形态为主要立场的集体言说方式,开始了立足于民间视野和个人话语基础之上的抗日历史的文学重构与叙述。  相似文献   

14.
三北抗日根据地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战略支点,是抗击日伪军的前哨阵地.关于三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的时间,目前有多种说法,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毛泽东关于游击区、根据地的论述,以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统一,对这一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培训教育革命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全部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战略任务。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纵横转战于两广地区,有力抗击了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创建和发展巩固了以东江、珠江、琼崖、南路等地区为主的华南抗日根据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是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后方,是歼灭和驱逐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教育工作是华南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抗日武装斗争以及一切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群众运动开展的有力支持和牢固保障。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显然是和有效的教育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童年,但家乡安顺只是西南大后方的一座小城,没有听见过日寇的枪声,没有挨过日本飞机的轰炸;有关抗战的记忆,与沦陷区同胞相比,非常非常之"小儿科"。主要内容不过是:蜂拥而来的难民、悲怆动地的歌声和沉默过境的军队。在我记忆中,抗日战争与歌声交织一起。甚至两者就是一回事。我没有亲见抗日战场,只饱听了抗日歌曲。是抗日歌曲使我这个混沌小孩有了家国、民族、战争、灾难这些人生的重要观念。第一次受歌声震撼,是进入黔中附小一年级,在师生同乐会上,一个女生独唱《松花江上》。她是随家长逃难来的外省人,也就是三、四年级的年龄罢。开始唱得很动听,随即  相似文献   

17.
赖晨 《前线》2015,(3):125-126
抗战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有一支非同寻常的队伍,这就是被称为"知识分子团"的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第十团,即"平北抗日老十团"。这个团突出特点是文化水平特别高,连排干部多是中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团营干部多是大学水平,建团之初就有"七十二贤当家"之说,即有70余名大学生。走武装斗争之路十团的前身是华北人民抗日联军(抗联),成立于1939年2月。而"抗联"又是由冀东暴动中诞生的"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和绥西垦区暴动中诞生的"抗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对抗日游击战争的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最先提出在华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并为之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二是在党内第一个写出抗日游击战争的专著,深刻阐明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意义与胜利前途,协同毛泽东把抗日游击战确立为人民军队对目作战的战略方针;三是系统论述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问题,其思想理论构成我党我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李原 《党史纵横》2006,(8):48-51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热辽抗日最前线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以文艺的形式战斗在抗日战场上,这支队伍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尖兵剧社.她传奇式的经历和光辉业绩,被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广为传颂.尖兵剧社的名字,人人皆晓,至今在老区人民心目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赵俊清 《世纪桥》2008,(15):13-16
<正>抗日碧血英雄志,救国丹心自由花。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令人崇敬的英雄、烈士,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耀中华。在这灿烂的群星之中,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就是闪光夺目的一颗。20世纪30、40年代,在我们国家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民族遭受危难之时,赵尚志秉承中国共产党关于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号召,和杨靖宇、魏拯民、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同志一道奔赴抗日斗争第一线,组织、领导东北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持久有效的抗日斗争,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