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亚楠 《方圆》2021,(5):70-73
《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构建了一个绚丽完整的舞台世界,运用它赖以生存的隐喻输出了它的表达,提醒着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许命运真的由无法理解的力量决定,但只要相信希望,相信"相信"的力量,一切就不算太坏如果你认为小说对现实好像有影响,但似乎又没那么绝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跨过了春节档上映的这部奇幻电影《刺杀小说家》设置的"门槛",可以尽情去影院观影了。因为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关于相信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成功之道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被人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有一次被人问道:我如何才能成功?德鲁克回答说:如果你不改变提问的方式,那么你注定不会成功。那人又问:我该如何提问呢?德鲁克说:只有你先问我该如何贡献,或我要怎样付出,你才能获得成功。曾看到一篇关于一位琴童在国际大奖赛中摘得桂冠的报道。报道中  相似文献   

3.
其实,写小说被判诽谤罪的《,人殃》作者并非首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但之所以现在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争论,说明法治的进步。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标题:写小说也会犯诽谤罪?这样的疑问后来变成了一种诘问,让人多少感觉到火药味。本刊二个月前曾对《人殃》案作过讨论,专家们似乎觉得还不“爽”,又纷纷来“堂”作客,且听他们如何说理。  相似文献   

4.
王新环 《检察风云》2006,(11):56-57
其实,写小说被判诽谤罪的《,人殃》作者并非首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但之所以现在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争论,说明法治的进步。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标题:写小说也会犯诽谤罪?这样的疑问后来变成了一种诘问,让人多少感觉到火药味。本刊二个月前曾对《人殃》案作过讨论,专家们似乎觉得还不“爽”,又纷纷来“堂”作客,且听他们如何说理。  相似文献   

5.
其实,写小说被判诽谤罪的《,人殃》作者并非首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但之所以现在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争论,说明法治的进步。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标题:写小说也会犯诽谤罪?这样的疑问后来变成了一种诘问,让人多少感觉到火药味。本刊二个月前曾对《人殃》案作过讨论,专家们似乎觉得还不“爽”,又纷纷来“堂”作客,且听他们如何说理。  相似文献   

6.
魏斌 《检察风云》2012,(23):51-53
一个活了28年的人突然竟不知道自己是谁,直到有一天,一个神秘的电话对他说:"你不叫苗世东,你的真名叫庄新杰,你知道23年前你们家发生的事吗?"苗世东蒙了,23年前,当他还只有五岁的时候,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而紧接着,惊人的消息传来,苗世东的父亲苗保国和母亲伍小娥先后被重庆警察带走……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何等的惊天秘密?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被警察带走?  相似文献   

7.
小非 《法庭内外》2009,(3):24-26
深夜,河南开封一男子发现有小偷撬开窗户入室,报警之后挥刀相向,导致撬窗者重伤。2008年12月,这名男子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赔偿伤者损失费5万余元。该男子及其家人不服,目前已提出上诉。面对小偷入室,究竟该如何防卫,怎样把握"尺寸"?如果有朝一日,小偷爬上你家窗户,可否将他推下搂去?专家称,如果将其推下楼则可能属防卫过当。那么,现行法律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是不是需要修改……  相似文献   

8.
你可曾有过收到警察局发来的,你从未经历的交通违章罚单时的莫名其妙?你可曾有过发现在你的信用记录上突然冒出了“犯罪记录”时的愤慨?你可曾因为自己的病历不再真实记录自己的病史甚至血型时,有股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慌?你可曾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账户上,一笔笔自己从未进行的消费在吞噬着自己的血汗钱?不要觉得这一切不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9.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文化菜单,各不相同。古今中外,五 湖四海,五花八门,五光十色,天天能把人们埋在文化里。可是 眼瞧着文化食品堆积如山,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怎样? 我们先要弄明白当代人文化食品是哪里来的?当代大众的 文化食品主要来自两个巨型的"供应商":一是报纸,一是电视, 全是媒体。当然还有网络,这是放在后边另说。 媒体称霸的根本原因是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 以通过媒体极快乃至同步地获知地球上发生的一切。信息、知 识与文化有了最便通、最广泛的传播渠道。当代人只要打开电 视翻开报纸,天下大事、经济讯息、社会众生、科技发明、医疗保 健直到生活购物,几乎无所不知。至于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歌 呀、舞呀、电影呀、曲艺呀、故事小说呀,媒体上全有。如果看小 说费劲,还能把它改编成电视剧,赏心悦目地捧给你瞧。应该 说,当今媒体指导生活的时代,也是媒体文化的时代。当代人文 化菜单上的主菜是媒体给你的。  相似文献   

10.
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在常人眼里充满着神秘色彩。这种让打工族几乎一生都可望而不可及的住房,到底“辉煌”到什么程度?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住进这里的又都是些什么人呢?总统套房的服务小姐都有“金钥匙”的美誉,意即她们能解决客人的一切问题。那么,她们是怎样工作的呢?她们和客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的一篇《公共汽车咏叹调》以其对北京市民行路难问题的真切反映,使人至令难忘。 京城小公共的出现,大大改善了北京公共交通现状,然而,当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这一独特的世界时,你会感叹:京城小公共,你往哪里开?  相似文献   

12.
王恰 《中国检察官》2013,(12):49-52
伟大的英国法学家边沁曾言,"证据乃正义的基础(Evidenenc is the basis of justice)",刑事司法的应然状态即是刑事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双重实现,由此可见,证据之于正义、之于刑事司法的重要意义。然而,单个证据究竟如何审查?其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达到证明标准?新《刑事诉讼法》(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法")中的证明标准,又应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3.
如果在网上搜一搜《十二怒汉》的影评或是观后感,会有数万条的相关链接。数十年来,很多人用各种角度去分析与评论它。一部黑白电影,一部没有场景转换的电影(全部场景都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内),一部情节单一的电影,一部完全靠台词撑起90分钟的电影,仅仅从电影编剧、拍摄等角度,都可以聊上很多很多。然而我是一名法官,而且是一名从事死刑案件审判的刑事法官,我想再来说说这部伟大之作,以一名刑事审判法官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开当代中国法典,"利害关系人"之说便频频映人眼帘。仅以《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例,"利害关系人"的出现就达十几次之多。但"利害关系人"究竟是什么?他的性质、特点,乃至社会价值、司法价值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其科学地理解、恰当地适用,要解决这些,就不能不对"利害关系人"进行一番辩证的考查。  相似文献   

15.
欧阳雨 《检察风云》2004,(11):18-22
胡作非为多年的刘长贵终于被清除出共产党的队伍了。人们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也许还有人说,刘长贵那点犯罪数额在当今真是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你去读一读时下颇有影响的《中国农民调查报告》,了解了九亿农民的生存状况,你就知道刘长贵这类人是何等的可恶之极。在贵州的麻山、瑶山一带,至今还有全家总财产不足一百元的家庭,刘长贵曾以此为例,教育过大家时刻不忘民众疾苦。那些数九寒天露宿在贵阳街头的“背篼”,刘长贵的小车所过之处,他难道一次也没看见?都说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刘长贵究竟是在为谁服务为谁忙?那么,就算刘长贵只受贿10万元,也当严惩不贷。  相似文献   

16.
投资人通过众筹方式购买电影版权,等着电影大卖后分钱;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投资的那些钱根本没有用于电影拍摄,而是被一些人瓜分了……深海潜水、高空跳伞、沙漠观光……如果这些放飞自我的挑战不是旅游,而是你的工作,会有多少人羡慕;购物、逛街、出入高档会所……这不是你的休闲时光,同样还是你的工作,这又会引起多少人的嫉妒。然而,在一起案件中,这些都只是伪装。  相似文献   

17.
渝斌 《检察风云》2013,(14):47-49
2013年5月6日深夜,雷雨交加,在重庆市一处住宅小区里,发生了令人惊恐的一幕:身为副镇长的左云,被雷电击中,从五楼的一处窗台上摔下而亡。一时间,副镇长的死因的种种猜测在全市传得沸沸扬扬,他甚至被人戏称为有史以来最冤的"花心者"!然而,在大家的眼里,他工作积极;在妻子和亲朋好友的眼里,他堪称"模范丈夫",他的人生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意外或者裂变呢?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伟大的律师A:你怎样区别好律师和伟大的律师?B:好律师熟知法律,伟大的律师研究法官!!败诉的律师被告律师:“如果我在开庭前送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会怎样?”原告律师:“您发疯了?您会因为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被告律师赢了这场官司。第二天  相似文献   

19.
张颜 《江淮法治》2021,(5):56-57
一个人生前可能会立下不止一份遗嘱,那么,究竟哪份遗嘱最管用呢?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自己最后写下的那份遗嘱就是最管用和最有效的。事实上,民法典生效前,我国于198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认可的遗嘱一共只有五种,即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以及危急情况下的口头遗嘱。而对于谁是最管用的遗嘱这个问题,继承法认为这个答案应当是——公证遗嘱。  相似文献   

20.
据《新闻周刊》第30期报道,经济学家茅于轼近日在北京大学演讲中,阐述了经济改革中的平等与自由。 他说,改革20年为什么财富增加这么多?改革使人和人更平等、有更多自由。改革前,谁都可以欺负你,把你定性为反革命,你毫无抵抗余地,而现在老百姓可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