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新平 《乡音》2024,(3):26-27
<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很小的时候,我就能对着中秋之月背诵苏东坡的名句,但是全本地阅读苏轼全传,却是很久以后了,最早看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也翻看过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苏轼全集校注》,而找到李一冰所著的《苏东坡新传》,是因为读了余秋雨的散文《苏东坡突围》,中间援引大量的史料即是来自此书。  相似文献   

2.
陈睿 《前沿》2005,57(4):173-175
林语堂晚年所作的《苏东坡传》主要描写了苏轼一生崇尚性灵的经历和故事,倍受人们喜爱。堪称二十一世纪“活着的苏东坡”的林语堂之所以能将该传记写得如此出色,是因为他在品行、才华和人生遭遇等方面与苏东坡大体相仿。因此在读此书的时候,我们总能从苏轼的身上找到林语堂的影子。正所谓:他传即自传也。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次佛印禅师与苏东坡相对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大师,你现在看到的苏东坡是什么?”佛印反问他:“你先说说,你看到的佛印是什么?”苏东坡怀着竞争和好胜心理,用开玩笑的语气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对苏东坡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的你是如来本体。”苏东坡洋洋得意地回家告诉他妹妹,苏小  相似文献   

4.
站立在星空下面,朗诵《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那是937年前的声音,如此漫长的时光,在今夜被缩短了,我仿佛就与苏东坡站在一起。在我面前,可以看见"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看见的不是937年前的那个时间,而是自己的心灵,因为苏东坡的心此刻也是我的心。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4)
正7月4日,"纪念苏东坡先生九百八十周年诞辰两岸名家书画邀请展"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开展,展出来自中国、美国、比利时等国的海内外书法作品40件,借以纪念苏东坡先生980周年诞辰。今年是苏东坡诞辰980周年,适逢他登陆海南儋州920周年。今年年初,海南省儋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组织举办"永远的  相似文献   

6.
平等的爱     
杨如雷 《人民公安》2006,(23):58-59
有一个好心的女富翁,一直想做点善事。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了,昨天她在百忙之中,特意来找我,告诉我她很想资助几个孤儿。她说她是做生意的,想积点阴功,不是有“明里去暗里来”这句话吗?她在报纸上看到慈善排行榜上的富翁,都是越往外捐越发大财,她要向他们学习……“如果条件合适  相似文献   

7.
“新人类”的断乳期综合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年前 ,潘晓向人生提问 :人生的路呵 ,为什么越走越窄?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 ,人生的路已经越走越宽了。然而 ,在社会的转型期 ,今日青年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人生的路呵 ,为什么越走越难?我出生于1965年 ,既不是“老三届” ,又不是“新人类”。我站在一个中间人的立场 ,曾于1999年2月发表《“老三届”与“新人类” :谁是吃亏的一代》。首先请允许我重复原文一段父与子的对话———父 :“我们长身体的时候赶上饿肚子 ,上学的时候赶上上山下乡 ,返城后又赶上待业 ,也没像你这么烦过。你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 ,有什么好烦的呢?”…  相似文献   

8.
那天是2001年5月22日,大清早我刚在办公室坐下,一个女人打电话找我,说想见见我,要报案。我说报案请到刑警队来吧,我们有一套立案的程序。她说不行,事情只能给我一个人说,有黑社会要害她,她是看了昨天的报纸才想到向我求援的。我问她是干啥的,她说是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当时我想,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都见多识广,如果报案不大可能这么神神秘秘羞羞答答。不过,昨天的报纸确实登了一个打击黑社会团伙的案子,是我具体办的。我想了想,说行,那我就去见见你!这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很漂亮,坐在一间咖啡厅的角落里等我,一见面我就认…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的养生术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作为一代文豪,苏东坡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至今我们仍然在吟诵他留下的不朽词章。他在文学上造诣精深的同时,还擅长书画,精通佛理,在很多人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东坡深谙养生之道,却是很多人...  相似文献   

10.
程评  别鸣  应锋 《楚天主人》2011,(11):8-8
"下面请各位委员提问……"9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题询问现场,主持人话音刚落,几位常委会委员就同时举起了手。记者小声问没被点名的袁军晶委员:"下一个是您提问吧?我想拍张您举手的照片。"袁委员答:"我不知道下次会不会点我名,我都第三次举手了。"  相似文献   

11.
高继宗 《中国减灾》2009,(10):56-57
说起苏轼苏东坡,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文学家,但许多人却未必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文学艺术巨匠,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水利专家.或许是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光芒太盛,人们对他其他方面(如兴修水利)的"闪光点"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实,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领域成就了得,作为官员的他还善于治理一方,特别是在兴修水利方面更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屡有创举,令人刮目.  相似文献   

12.
宋朝大学士苏东坡,能文善诗。有一天,他去拜访宰相王安石,见桌子上有一首只写了两句的“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想,菊花耐寒,经久不落,说西风(秋风)“吹落“满地金”,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握笔续道:“秋花  相似文献   

13.
王晓琳:39岁.北京木真了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杨卫:34岁.北京犀锐文化艺术中心艺术策划和文化论坛主持人,最早的北漂一族。杨卫说:“认识了一个不平凡的你,我感觉自己也不平凡起来。”王晓琳道:“我不是姐弟恋的拥趸者.但当缘分到来的时候.其实就发现年龄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  相似文献   

14.
博客与排泄     
一天夜里,我也在新浪开了博客。引发我开博客的并不是我想赶热闹,图虚荣,而是因为防盗贼。因为我的几篇文章被人抄袭给发表了。私下里我想,我把文章放在我的博客里,向别人标明这是我的儿子,你不能动,动了我会找你。我在我的博客开篇里写下了这样的话:“各位心灵朋友:欢迎光临我  相似文献   

15.
<正>某日,我应朋友邀请,和几个知识分子聚餐,其间一人大发言论,我觉得很不恰当,当场进行了反驳。当时确实有些激动,但我还是一再重申了"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真理越辩越明,越经实践检验越可靠",回来后,我还是想写一篇文章,来剖析与说明。这是他的一些观点:其一是经济学家及其他一些有学识的"家"都是放屁,没有什么借鉴意义。其二是社会应该让腐败官员治理,在自己腐败的同时,也带给了别人好处。  相似文献   

16.
李言 《人大论坛》2006,(7):32-33
面对桌子上放着的“八荣八耻”信条,我看了想.想了看.越看越似曾相识,越看越觉得是那样的眼熟,这不是六十年代初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课本里早就写得有,课堂上老师经常讲到的吗?什么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什么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是幼儿在启蒙时就应该接受的教育,就像要学说话学走路一样是必须的;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教育小朋友要爱集体、爱劳动;  相似文献   

17.
一句话     
那一阵子在昏天黑地地准备托福考试,累得忘了一切,而那些一做过的练习题越错越多,心里沮丧之至。忽然收到了朋友的一封信,告诉我一句话:“你相信神吗?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就是神。”那是个晴朗的下午,这一句话像阳光一样在我心中闪动至今。 我不是想借一个虚幻的神祗来支撑自己,而是第一次真切地了解到自己居然会产生出巨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可以让我走过坎坎坷坷之后依旧平静并且快乐。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站在江边昂首远望。江中岛上赭红色的陡峭石壁,迎着东去的浩浩大江,气势非凡。这是许金宝刚刚完成的一幅国画,题为:东坡赤壁怀古。描写的就是苏轼在黄州赤壁即将诞生千古杰作的瞬间。创作这幅画,许先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把苏词贴在墙上,反复揣摩,曾想在画面上写“大江东去……”,细想之,放弃了这个念头。苏词的意境要让画面和画题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跟着真理走     
我总感到面对新生,我有很多话想说.这大概是出于某种责任感,出于某种盼望,似乎还不是出于虚荣心,不是出于所谓"话霸"的骄横,不是缘于令人讨厌的好为人师的"职业病",不是为了做秀、摆姿态、抢镜头、出风头吧?其实,聆听是最幸福的,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沉默时,我感到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我此时就感到空虚,感到紧张,因为一开口讲话,就意味着遗漏、片面,甚至犯错误,就意味着将自己置于被审视、被批评,甚至被嘲笑的险境.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想说:"人类一说话,上帝更发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去年师生见面会上我讲了五个问题,今年我想多讲一个问题,讲六个问题.对这六个问题的言说合成一句话,就是:"跟着真理走".  相似文献   

20.
电视主持人     
《创造》2006,(4):50-51
主持人在很多人看来是个荣耀的职业.在罗智看来.和其他职业一样.有独特之处,也有共性。主持人这个职业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某个具象的人。传递一个集体的话语。“我特别想告诉渴望成为节目主持人的年轻人.这项工作远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简单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