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联合国人居署发表《更安全城市战略(2008-2013)》,以国际化视野对最近五年内安全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做出总体规划,是指导各国开展安全城市建设的一份纲领性文件。理解和掌握其精神要旨和运作模式,有助于我国安全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峨眉山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区旅游休闲要素,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倾力打造"适宜居住、适宜休养"的人居典范城市.  相似文献   

3.
创建乐山生态旅游城市、人居环境典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在中心城区城市建设与发展上确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城市绿心建设又是创建生态旅游城市、人居环境典范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委、市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城市绿心名符其实"绿"起来。市中区通江镇境内有8.7平方公里林草地被纳入城市绿心。自1999年以来,通江镇在城市绿心带内进行四旁植树20多万株,绿化荒山荒坡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1000亩,查处乱砍滥伐24起,扑灭森林失火25起,为城市绿心的管护与建设做了大量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发展,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城市管理要在力度和气度上下狠功夫,着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5.
世界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英国,在近代出现过的一对以城市设计改造社会的“双子星座”——罗伯特·欧文和埃比尼泽·霍华德。从欧文的“协和新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构想,追求布局合理、兼顾城乡优点的人类生活空间。英国人求实的经验理性传统,使他们不仅成为新型城市的设计师,而且还是新城市的建设者。今天在我国城市化和西部大开发的前提下,来重新检视他们的城市建设思想,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经济转型背景下生态发展为思考视域,以无锡市滨湖区生态城市的创建为个案,在分析国外生态城市创建模式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从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人居五个维度来审视滨湖区生态城市成功规划与实践探索,梳理其成功经验。在借鉴威廉.邓恩教授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政策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生态城市创建的一般模型。  相似文献   

7.
陈文平 《社会主义论坛》2018,(6):I0002-I0003
创建文明城市。是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全方位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的牵引性工程,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举措。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2016年提出创建第四批省级文明城市以来,围绕“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目标,充分发挥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突出特色、创出亮点,全力以赴推进创建工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市政管理水平、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通过绿道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推动生态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南宁市需要在借鉴广州、深圳绿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绿道建设对于南宁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并对南宁绿道建设进行规划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共同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得到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关注,已逐步得到改善,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日益受到威胁。要改变村容村貌,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几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态与人本和谐统一的城市主题,强悍与秀美水乳交融的城市个性,新区与母城浑然一体的城市形象,创业与人居相得益彰的城镇群落,是铁岭新城区远景策划的四个亮点。这是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
生态与人本和谐统一的城市主题,强悍与秀美水乳交融的城市个性,新区与母城浑然一体的城市形象,创业与人居相得益彰的城镇群落,是铁岭新城区远景策划的四个亮点。这是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人居环境隧道口作为高速公路隧道唯一裸露在外的部分,其作用是为了保证隧道的正常运行与人们出行的安全,对其美观性与环保性也有着很多要求.在探讨高速公路人居环境隧道入口设计的发展现状与原则基础上,文中从高速公路人居环境隧道洞口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析高速公路隧道口景观设计的方法与手段,希望对高速公路人居环境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解决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一种方式。贫困民众从世代生活的村落进入到政府所构建的居住空间,从个体的外在身份到内部文化生存的时空结构都发生了变迁,生存空间得以重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新群体。传统民族文化与原居地生存空间是共生的,生存空间的转变,生产生活空间的集约化和文化承载空间的消逝,都会引起易地扶贫搬迁民众的社会文化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4.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共同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得到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关注,已逐步得到改善,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日益受到威胁。要改变村容村貌,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几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天水市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重点城市,以及西部现代制造业聚集中心,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和西北较好人居环境城市,甘、陕、川、宁四省毗邻地区经济圈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城市的长远目标,积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提升理念,把握规律,政府主  相似文献   

16.
7月,上海南汇临港新城,上海的最东南端.迎风招展的柳树有些与众不同,飘扬的柳枝上系着一张张小卡片,上面写着各种祝福:“团员携手绿色,告别城市喧嚣,爱心感动蓝天,投入绿色怀抱“,“我们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港城的一片希望“,“比猪八戒更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建设港城后,希望人驻人员能感受到的幸福,我们要用青春建设一个适宜人居的城市!要用双手建设一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典范城市“.……  相似文献   

17.
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思考——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城市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类型复杂化、人居环境恶化、居民健康水平下降等巨大挑战。这迫使城市必须改变发展模式,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分析低碳城市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建设低碳城市是引领城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并在分析宜春建设低碳城市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宜春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现代林业的要求和成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际分析,提出了成都林业发展存在的四大问题.认为林业发展不仅是成都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成都林业发展的出路是实现城乡林业一体化,其思路为"三统一两重点三多元",具体表现为十一条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人们重要的生活空间。家庭生活质量直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和谐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离婚率的升高,城市单亲家庭增多,承载亲职重负和世俗压力的单亲者尤其是单亲母亲家庭往往面临福利水平下降、心理和社会适应困扰加剧等问题,这些人沦为弱势群体或弱势地位的可能性更大。为构建和谐共享社会,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并从社会文化、公共政策等层面营造良好氛围,为弱势单亲母亲及其家庭构建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交通是交通运输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健康发展,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2012年10月,济南市入选国家首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建设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