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化角度来探讨和认识黑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十分必要.仅以政策为因解释南北经济失衡缺少说服力,根源在于文化属性的差异上.立足本土,根据北方的区域特点进行积极的文化整合,营造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自夏商周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即典型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多民族文化聚合的构成方式、多元文化类型共处的并存形式、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这些特征与我国诸多的地域文化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相似文献   

3.
从北方文化考量永城社会治安防控中的地缘文化特点,从权力崇拜、面子文化、汉子文化、伦理困惑等角度找寻北方文化与永城治安管理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草原文化与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华文明的三大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发展史,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交互作用、融会贯通、共同进步的历史。只有正确揭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特征以及草原文化与文化全球化关系,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开展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金国是完颜部女真人于公元1115年在阿什河流域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这是黑龙江地区历史上建立的第三个民族国家。完颜部女真人不仅建立了统治祖国北方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强大帝国,而且还创建了灿烂的金源文化。由于时事更迭,沧桑巨变,金源文化的辉煌成果遭到了严重破坏。我们应当从金源文化的历史遗存中研究和探寻金源文化的全貌,为黑龙江文化的历史传承做出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非起源于一时一地,而是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铸造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同中原、南方各农耕民族在分进、共荣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共同凝聚组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是铸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两大主源文化."表里山河"的山西是汇聚两大主体民族和两大主源文化的最主要的"地理通道",融农耕、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晋文化是联结两者的最主要的"文化纽带".杀虎口是南北民族交往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通道口岸.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什么?对大地上、历史上、社会中、人身上以及书画中的文化内涵做出了阐释.文化形态解析:文化的虚与实、文化的静与动、文化的生与死、文化的放与收.滦河文化的界定、体系初探,滦河文化精神内核,滦河文化前景与研究使命.  相似文献   

8.
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强、产业链长的产业.文化与旅游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两大产业之间密不可分与相辅相成.推进旅游与文化,实现两者的互融共进,既是文化与旅游的本质属性所要求的,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国内外许多文化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云南丽江旅游特色就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民族文化的水乳交融,这是丽江旅游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虽然取得了新进展,但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难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应充分重视民族地区的特点,满足各民族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构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化的兴起,地区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分析了不同特质的地区文化(同质文化与异质文化)对地区合作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东亚地区多样性和异质性的文化特质以及地区文化如何影响东亚地区合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非起源于一时一地,而是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铸造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同中原、南方各农耕民族在分进、共荣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共同凝聚组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是铸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两大主源文化."表里山河"的山西是汇聚两大主体民族和两大主源文化的最主要的"地理通道",融农耕、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晋文化是联结两者的最主要的"文化纽带".杀虎口是南北民族交往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通道口岸.  相似文献   

12.
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都有条文专门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做了规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文化建设。注重各民族文化的延承;注重文化的挖掘;注重文化的融合。加强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民族地区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和制约作用。加强对民族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设民族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渤海国是唐代粟末人于公元698年在牡丹江流域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是继战国后期濊貊人建立的夫余国之后,在黑龙江地区建立的第二个民族国家。粟末靺鞨人不仅在祖国北方建立了强大的"海东盛国",而且创建了灿烂的"海东文化"。遗憾的是海东文化的辉煌成果却被残酷的民族战乱所毁灭,这是黑龙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应当加强对海东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展现海东文化的历史辉煌,这是黑龙江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文化共生观是指教师所具有的对多元文化共生的关怀、理解与包容,并能够引导自己行为方向的态度倾向与价值判断。教师职业具有先天的文化关怀。教师文化共生观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文化共生观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教师文化共生观的支持系统和实践策略,培育教师文化共生观可参考以下途径:帮助教师认识到文化共生观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导教师经历跨文化接触以加深对"他文化"的理解;改变"单一文化观"的教师评价为文化共生观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使其集聚了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与古朴的民族文化要素,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基于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驱动旅游产业的动态发展,破解“资源诅咒”,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探索一条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的新型道路,进而加强区际间合作与交流,带动整个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开发是关系到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提升我国和西部文化软实力,事关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西部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文化创新都有着密切关系。加强西部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文化建设,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要高度重视西部民族文化生态实施的开发与保护,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苗族巫术文化是一种起源于上古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古老文化,这一文化的创始者据传是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其创立的巫教被视为苗族巫术文化的开端。苗族巫术文化最为出名的地区之一是湖南湘西地区,湘西地区的蛊术和赶尸这一系列神秘的苗巫文化风俗以神话传说、鼓舞、傩剧等形式广泛存在,在民间传播面极广。现代的苗巫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得更为紧密,大多数民间传说和相关风俗早已与现代旅游文化融为一体,古代神秘的苗巫文化现今已成为这一地区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对大学文化育人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传递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得益于大学文化与隐性知识传递间的系统耦合.为进一步了解大学文化育人的机理和规律,构建了大学文化育人多层次隐性知识传递动力学模型.模型分析显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是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确保不同类型“大学人”间的有效接触强度可以提升大学文化育人的质量与效益.最后,提出创建支撑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载体和平台、构建“大学人”广泛参与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促进“大学人”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无高低优劣之分,否认多元文化中的共性特征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与全球化浪潮下文化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经济的全球化加强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成了文化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并行不悖。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压力,以高度的文化使命感推动民族的文化自觉,以博大的文化胸怀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和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维护民族文化安全成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安全的众多维度中,文化安全相当重要。英语学习是大学生接触异质文化的重要途径。调查表明:英语学习年限与学习者的目的语文化认同呈正相关,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很大。因此,英语教学应对工作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引导学生理性面对,并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补充优秀的本土文化,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