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型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场所 ,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是一个综合体 ,不仅人口集中 ,而且也是区域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的中心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是一个综合体,不仅人口集中,而且也是区域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的中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3.
大连建设生态型城市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充分利用城市建设成果和环境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大连市要建设现代国际生态城市 ,必须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旅游业、商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正在形成,高铁将成为新的重要的交通渠道,开通的沪昆高铁与开建的张吉怀高铁及规划中渝怀高铁、怀桂高铁在怀化交汇,怀化作为全国性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由此对怀化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铁时代背景下怀化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必要性、有利条件、挑战以及路径进行全方位思考与研究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一个新的实践课题。城乡结合部作为特殊社区,其存在的体制性矛盾、经济性矛盾、基层政权建设问题和利益性矛盾等,使城乡结合部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高发地区,对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影响很大。实现城乡结合部社会稳定,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及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意义明显。这需要在城乡结合部推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搞好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人口管理;发展城乡结合部经济,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从而实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勇 《理论前沿》2003,(24):15-17
中心城市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传承作用,依靠中心城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在明确定位、加强环境建设、构建创新体系、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对外开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城市功能叠加性发展是一个基本的规律。青岛要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实现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的目标,就必须:遵循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的规律,不断推进青岛市城市目标功能的多样化发展;遵循城市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不断推进青岛市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级化发展;遵循城市功能升级增量规律,不断提升青岛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崛起都是以一个中心城市为依托,通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而取得快速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界定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构成区域经济的各种经济活动具有中心组织作用的一定规模的城市。一个地区通过资本积累形成了“增长极”之后,将对投资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而产业的关联性也决定了产业有向相关产业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龙头.当前,地区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演变为城市实力尤其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先导和重点,继而呈集群发展并加速形成城市圈,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各地共识,并将其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但总体而言,我国许多地区城市群还不够发达,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不够强.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宜把握以下四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全球化使城市发展日趋雷同,而文化则赋予城市独特的个性。全球化浪潮将国际大都市推至更加激烈竞争的境地,以文化与创新为驱动力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共同选择。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四中心、一枢纽功能的新要求下,成都应将文创中心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与谋划,以文化与创新的组合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潜能,推进有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国外在建设生态型村庄、小城镇、城市方面进行了较早实践。近年来,我国对建设生态型城镇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生态镇、生态县、生态市等不同层次建立了一批示范点,但国内的这些实践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我国生态型小城镇的建设中,厘清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能够通过以点带面的杠杆作用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尝试构建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贡献的评价体系,并以上海、青岛之间我国沿海中部地区9个城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计算排序,数量化地反映各城市的聚集、扩散、服务、创新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对连云港建设我国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型领导"模式与领导科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领导体制、领导模式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要借鉴“生态型领导”理论的精华,丰富和完善我国领导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顺时应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其建设对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意义重大。当前,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成为国内各城市发展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梳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时代特征、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短板不足,对于推动其培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等维度,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体系,选取国内11个样本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和横向比较,研判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短板,借鉴国际国内有益经验,提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苏北沿海腹地推进中心城市的建设,顺应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取向,适应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把盐城大市区建成苏北沿海腹地中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体现做大、做强、做优盐城中心城市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6.
自国务院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诸如经济实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国际化水平不高、高端要素支撑不力等。面向未来,郑州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创新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开展“三标”活动,奋力建设“创新郑州”“产业郑州”“枢纽郑州”“韧性郑州”“实力郑州”,为服务全省乃至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心城市市辖区区划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百年的市辖区对我国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愈来愈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正成为制约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的瓶颈。实践证明,通过市辖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改变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整合区级资源,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但是,各种已有的改革模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21世纪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究如何改革中心城市市辖区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文化实力塑造中心城市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图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重庆,必须注重城市文化建设,认识当代中心城市形象的基本内涵,把握重庆中心城市形象的核心,描绘重庆中心城市形象的面貌,铸冶重庆中心城市形象的魂脉,培育重庆中心城市形象的主体,打造重庆中心城市形象的载体,增强重庆中心城市形象的神力,提振重庆中心城市形象的精气,塑造优秀的国家中心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9.
建设区域陛中心城市在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应从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突出战略重点、改善发展环境、搭建参与平台等方面去探索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发展先进制造业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郑州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带动郑州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展,增强郑州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近年来,郑州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郑州通过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配套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郑州先进制造业,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