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志愿礼"应2010年广州亚运会而生、承中国礼仪传统文化而立,成为志愿者专属的标志性礼节。"志愿礼"体现的是中国公民社会的积极发展,是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时代精神与时代气息的浓缩,也是中国文化品格的体现。"志愿礼"重视志愿者的精神收益和心理感受,符合了现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志愿礼"的使用与推广,将会使社会对志愿服务有更多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会激发志愿者的荣誉感与认同感,必将为推动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出独特贡献。同时,"志愿礼"作为广州亚运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载入志愿服务发展的史册,成为广州志愿服务事业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及其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吸引凝聚和服务影响青年的重要手段和团的活动的重要内容。推动志愿服务形成社会功能,对于团的工作和活动产生社会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可归纳为:社会动员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促进志愿服务特别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形成社会功能关键在于:利用新媒体手段有效对接服务意愿和需求;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志愿者组织;以弘扬志愿精神为核心推动志愿文化建设;促进重点项目形成社会功能并带动各项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和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者服务提出殷切希望,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  相似文献   

4.
发展繁荣制度化的公民志愿服务事业是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近年来在加强志愿服务动员和制度化管理方面取得不少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志愿服务事业和武汉百步亭社区居民自治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首要前提是转变观念,特别是必须认识到:志愿者不必是毫无利己之心的道德圣徒,故而往往也需要回报的激励;志愿者是能动的行动主体,故而需要制度化地赋予其行动空间,界定其职责权利;志愿服务不能仅凭一腔热血,故而必须加强对志愿者的能力和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2,(3):59-59
张勤、武志芳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促进志愿服务全民化、社会化、规范化,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志愿者组织在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的转型迅速成长,它的成长一方面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的亲善互助文化,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来自于中西文化思潮的碰撞及借鉴国际志愿者组织与志愿服务的现代理念与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6.
2011年4月26日,中华志愿者协会在京成立。协会是由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关心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单位或组织自愿组成,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联合性、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接受中央文明办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维护志愿者权益、规范志愿者行为、提高志愿者素质、宣传和培育志愿文化。会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担任。  相似文献   

7.
伊文 《中国减灾》2011,(6):61-61
2011年4月26日,中华志愿者协会在京成立。协会是由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关心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单位或组织自愿组成,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联合性、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接受中央文明办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维护志愿者权益、规范志愿者行为、提高志愿者素质、宣传和培育志愿文化。会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担任。  相似文献   

8.
蒋巍 《广东民政》2009,(9):42-42
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以自己的时间、知识和技能等,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青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志愿服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下,我省志愿服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蓬勃发展。广东志愿者们的足迹已经从省内扩展到省外乃至世界。目前,依托全省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完善。由于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志愿者组织及志愿者开展的志愿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微观需求,弥补政府与企业、行政与市场之间的空隙,扮演着社会服务的补充和合作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现代志愿服务行为的理论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传统慈善观念奠定了现代志愿精神的价值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的译介和深入讨论,使得公民社会或民间社会的现实和观念在中国取得了合法性,直接催生了我国志愿组织的兴起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呼唤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是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栽体,志愿精神成为现实社会的和谐之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社会结构转型、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志愿服务事业.共青团中央发起和推动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新格局中,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党政统筹、团青示范、社团管理、公民参与、社会支持、法律保障的系统,促进志愿服务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艾梅 《新疆人大》2009,(5):11-13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促进社会进步的高尚事业,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到底什么是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有哪些?志愿者的责任、义务与权益又是什么?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因过错给志愿服务对象造成损害的,志愿组织或志愿者本人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孔东菊 《理论月刊》2012,(2):134-136
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承担责任,我国已有的地方立法规定不明确。根据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及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不同关系,职能组织型志愿者组织应承担雇主替代责任,社团组织型志愿者组织应承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当志愿服务对象与志愿服务委托人不一致时,应由志愿服务委托人承担替代责任,志愿者组织有过错的,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志愿者对造成损害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委托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依法向其追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公民社会学理视角分析了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对培育公民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论述了非营利组织兴起的社会背景,并归纳和总结出青年志愿服务的志愿性、非营利性、民间性、服务性和公益性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志愿者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突发事件应急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如何促进志愿者在应急治理中的有序参与,促进志愿者优势和作用最大化,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在梳理国外应急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发展轨迹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西方国家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虽然较为完善,但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也暴露诸多问题:一是地方政府与志愿组织之间关系不顺;二是志愿者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时风险与责任难以明确;三是法律繁多缺乏标准化。基于此,提出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建设的三点建议:即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应急志愿者的精准调度和有序参与;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应急志愿服务的社会效果;明确权责,保障应急志愿者合法权益;以期提高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价值确证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时间不长,其组织形态上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确证的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的确证困境主要有社会贡献价值认可困境、高等教育认定困境、自我价值认同困境等。走出这些困境的主要举措有:整合志愿者证书,细化志愿者服务的要点与贡献值;建立志愿服务社会价值认同机制,高等教育认同机制和网络确证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专业化志愿服务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高校志愿服务可以通过专业化道德、专业化技能、专业化形象、专业化评价实现志愿者、志愿组织的良性发展,同时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高校志愿服务提供不竭的动力.项目化管理可以实现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志愿服务较之于社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有助于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持续的开展,能够促进高校志愿者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依托寝室、班级和社团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对大学生志愿组织的管理不断进行完善,提升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外在和内在的激励机制,是建构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三条重要路径,对于这三条路径进行探析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在纪念国务院颁发《志愿服务条例》施行一周年之际,西安市新城区民政局同区委宣传部联合表彰了9个志愿服务先进社区、8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6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8名优秀志愿者,要求各街道社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以先进为榜  相似文献   

19.
莘子 《中国妇运》2010,(5):45-46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的进步,公民自主意识日增、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志愿精神广泛传播,中国的公民社会迅速成长。公民社会是由西方引进的概念,指国家和市场之外所有社会组织和民间关系的总和,主要是由自主成为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公共治理主体的公民和非营利、非强制的社会组织自愿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十三五"规划期间,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其中,志愿服务的发展与繁荣成为被高度关注和重视的现象之一,它呈现出十大趋势:一是志愿服务成为国家战略;二是志愿法规政策体系建立;三是志愿文化呈现多样形态;四是志愿者:从青年到全民;五是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六是志愿服务组织分层发展;七是志愿服务项目分类实施;八是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日趋普遍;九是志愿服务督导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十是"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成为国际品牌。这些创新吸引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国际理念与中国特色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