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孔子开创儒学以来,对它的研究在历史长河中可谓不绝如缕。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深化儒学的研究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智。由彭立荣研究员所撰著的《儒文化社会学》(由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为我国的儒学研究事业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途径和新方法,这对于我们汲取儒文化社会学的优秀资源服务于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提高社会整合水平,对于促进儒学同文化学、社会学的有机融合,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儒学一直处于核心位置,是大家公认的中华传统文化主干,奠定了民族精神的基调.儒学重道德、讲和谐、重整体、讲践行的价值取向在培养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爱好和平的精神、爱国主义以及自强不息等精神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重构民族精神,必须要从儒学中去汲取智慧.  相似文献   

3.
儒学: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精神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学作为一种观念文化形态的传统知识体系 ,内藏着许多推动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价值资源。儒学的性善论可以为慈善行为提供自然人性基础 ,它充分展现了人的慈善之举的人文内涵和内在潜质。儒学所弘扬的仁爱思想讲究亲情伦理 ,讲求“有差等的爱” ,这不如墨家的“兼爱”、基督教的“博爱” ,更有利于善行的生成 ,但它毕竟为慈善事业创设了血缘基础和伦理根基。儒家所推崇的“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 (实为同情之心 )是引发人扶危济困、救助弱者等行善举动的心理根由。而儒家的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则能够为慈善事业的勃兴提供政治保障。为了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必须“返本开新” ,从儒学传统中寻找生存智慧和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良性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志,更是一个企业价值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市场化起步较晚,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家精神建设环节相对薄弱。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背景,在我国特有的国家体制和国情下,本文试图从传统儒学中吸取精髓,就如何推进企业家精神建设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儒学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也有着可借鉴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儒学中的精华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只有做到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有机结合、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批判的继承与发展的继承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儒学的德育功能,践行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6.
徐复观对儒家的“德治”展开了一种创造性的解释——德治即“无为之治”.为政者要消解自己的好恶和才智,限制自己的政治权力,使自身处于一种无为的状态,即非主体性的状态;而以人民的好恶为好恶,即“以百姓之心为心”,突出天下人民在政治中的主体性,以天下治天下.德治即无为之治,蕴含着深刻的民主精神.徐先生的解释把儒家的德治与现代的民主政治结合起来: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民主精神,但没有建立民主的制度和法治;现代的民主政治,只有建立在儒家之仁义道德的基础上才能根基牢固.  相似文献   

7.
“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中蕴含的"超越",不是指向彼岸王国的超越,而是在人自身之内实现的精神超越.儒学是一种典型的"内在超越"的思想形态,它妥善地处理了生命的有限性与终极理想的超越性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儒学有对超越境界的追求,所以,它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组织宗教,但同样能够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道,从而表现出宗教的某些特性,具有宗教性.  相似文献   

8.
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对于儒学公共精神的重视与开掘,即是阐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进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弘扬“两个结合”,即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意欲实现相结合的前提,便在于把握二者的思想契合性。可以说以儒学公共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气质、价值理念与制度理想等维度上具有鲜明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9.
河北大地自古人杰地灵,儒者辈出,共有毛亨、毛苌、董仲舒、刘德、刘因、孙奇逢、颜元、李塨等八位大儒得以从祀孔庙。这八位儒者又可细分为传道之儒、卫道之儒、明道之儒和体道之儒四种类型。通过对这些儒者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以及从祀孔庙历程的考察,可以从中提炼出大一统思想、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以及讲求实际等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河北儒学之精神,为河北儒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母体,齐鲁大地是儒学的发源地和辐射源,山东女性的精神深受儒学的影响:内向克制的个性修养、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构成了现代山东女性精神的主旋律.要建构现代山东女性精神,一要贴近山东的传统文脉:诚信、合作、奉献;二要赋予时代内涵:独立、开放、进取.  相似文献   

1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下简称三大命题),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三大命题。三大命题有各不相同的方面,更有其内在的统一。一、统一的历史背景。提出三大命题不是偶然的,有其广泛而深刻的共同的历史背景。这就是,我们国内面临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同时也须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联系这些大的历史背景,再来一起思考提出和解决三大命题的必要性,就会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理解提出和解决三…  相似文献   

12.
“皇极”概念源出《尚书.洪范》,文本中具有按照公平和公正的要求建立普遍的社会和谐的含义。文章从梳理“皇极”概念出发,在历代注家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中,着重分析了朱熹、陆九渊、叶适的观点,从中概括出两种实现社会和谐的主张,即专注于道德教化的观点和要求制度建设的观点。古代思想家对这两种观点各有所主,有其时代的条件,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两者不可偏废,尤其要注重制度建设,这也是今天加强古代事功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人格修养观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内容和理论水平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只要我们立足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先秦儒家人格修养观进行一种扬弃、改造和再整合、再创造,为那些具有普世意义的先秦儒家人格修养理论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其必将再次成为个人、家庭、社会发展的历史依托和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4.
《论语》记录了孔子、孔门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言行。孔子开创了“内圣外王”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它有别于之前以“儒”为职业的儒家.本文侧重孔子儒家关于“内圣”和“修身”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安顿和终极关怀的问题日益凸显.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儒家形成了一整套终极关怀理论.从儒家终极关怀理论中汲取智慧,联系实际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解决现代人终极关怀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意识形态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概念。它是马克思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的一个重要支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对文艺复兴以来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批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英国唯物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从哲学上提出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儒家看来,礼的制定就是为保证社会稳定,它象征着一种有条不紊、上下有序、协调和睦的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作为儒学的核心,仁学实质上是礼学,德治实质上是礼治。就现实意义来讲,儒家思想的礼对个体、家庭、国家关系、自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行政组织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基础.鉴于两者存在许多前提性区别,我们需理性、辩证地认识儒家行政组织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与作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在谋划中国的社会发展时,吸取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成分,并借鉴和反思了西方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和谐社会观、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观、坚持区域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观、防患贫富悬殊两级分化的和谐社会观、和平统一祖国的和谐社会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恩第一次将平等观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经济发展、民主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具有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