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学华 《理论学刊》2012,(6):100-103
洛克是近代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先驱,他从“自然状态”入手,论证了公民“自然权利”的正当性.自然法在执行过程中有诸多不便,“以法律保护自由”就成为政治自由实现的前提.从这一逻辑出发,洛克认为,法律与自由实则是权力与权利的辩证关东,法律是自由实现的制度性保障,公民权利边界内的自由才是政治社会中得到法律保扩的自由.这一思想受到美欧革命者的推崇,也是美国宪政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现代英国自由主义著名学者阿克顿,站在古典与现代自由主义的分界点上,阐发了自由与权力、道德、宗教、民主,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实现了古典自由主义向现代自由主义的过渡。他坚持宽容与妥协的政治原则,努力平衡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自由与权力的边界,以应对封建主义回潮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的兴起;他企图把资本主义各种理论与党派调和起来,甚至把社会主义中倾向自由主义的理论与派别也调和起来,共同应对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与运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彰显了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重大理论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局部调整,在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遗产时,第二国际内部的认识产生了分裂,以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为代表的理论家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曲解。列宁批判了第二国际的错误解读,并在其直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思想及行动深刻改变了世界,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依旧突出:一方面,它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剖析仍然发挥效用;另一方面,不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的永恒航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马克思主义观视角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信 《实事求是》2010,(5):107-110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能更好地勾画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蓝图、培育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情势、引领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路向。应对全球化挑战,从学习和信仰马列到继承和发展马列,直至宣传和普及马列,是推广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和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尽管表述各异,但是在人类的终极关怀上却有一致性,区别仅在于实现它们的路径选择不同.对自由、平等、民主的基本理解上的偏差,是导致在实践中我们没有自觉追求它们的重要原因.要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对自由、平等、民主这些基本价值进行再确认.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具有的政治和社会属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功能的二重性.政治功能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稳定与整合功能;国家内部利益分配与协调功能;国家主权、利益和地位的维护功能等.社会功能包括:公民国家意识的塑造功能、社会生活的稳定功能、国家文化传统的延续功能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双重功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塑造成熟的公民国家意识,缓和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张力,引导公民的理性爱国行为,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精神统一.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指导下,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手抓法治,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错综复杂的时空交错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交流激荡是不可避免的冲突融合.文章主要探讨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固化进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坚持自己原则立场的前提下如何吸收借鉴自由主义合理思想资源并积极进行转化,从而在与自由主义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丢"老祖宗",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并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基本原则、最高目的、活的灵魂和精髓等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论断,形成了他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自由发展是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作为主体的人与自身关系向度自由的最高形态。每个人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本质 ,它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化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旧社会分工的消亡。自由主义以抽象的“经济人”为出发点 ,以资本家的自由选择为实质内容 ,其目的是为了资本利益最大化和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资本主义危机和资本扬弃的矛盾运动 ,使自由主义不断变幻形态 ,其枯荣与资本主义命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化"、"化什么"以及"如何化"。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直接指向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要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2.
鉴于马克思的特殊历史地位,其本人对自身理论的评析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对其本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解读是为必要.马克思从认识基础、产生前提、发展动力、外部契机、内容、特性、使命、命运的角度论述了何为马克思主义;从坚持、运用、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其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本人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后人科学地认识、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当下中国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有特定的背景。瞿秋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进行阐发,代表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但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更多的还是列宁主义,所以也不能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启蒙传播、瞿秋白早年思想的变化和其在党内的经历与地位分不开的。瞿秋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进行阐扬,代表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但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更多的还是列宁主义,所以也不能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列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阶级属性、理论精髓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树立了学习与运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科学地回答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毛泽东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蕴涵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质和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回答.对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提出要认真地学习,科学地研究;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孙云峰  安克娴 《唯实》2005,(9):79-82
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等等.  相似文献   

18.
孙云峰  安克娴 《唯实》2005,(8):79-82
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等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始人、奠基人,他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奋斗一生.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极为丰富,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探讨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观,认真总结毛泽东的创新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继续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不断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覃采萍 《唯实》2007,3(4):25-28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集中表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两个基本问题的阐述上。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务实色彩,渗透着严谨的辩证思维,始终贯穿着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