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他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面对死亡的威胁,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的生活》等文章。在那字里行间你可以得到一种荡涤灵魂的精神感染,得到一种震撼心魄的正气支撑。而这种崇高精神和浩然正气,又是我们今天在物质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多么需要的啊!可以说方志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人类美好的事业而不懈地奋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方志敏精神的一个突出特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从  相似文献   

2.
桑田 《湘潮》2023,(2):17-18
<正>1935年,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十几万珍贵文字,饱含他对中国挚爱的《可爱的中国》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同年8月,方志敏英勇就义,《可爱的中国》成了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千古绝唱,是他身为爱国者最后发出的深沉呼喊!爱护中国,拯救中国——《可爱的中国》为了什么方志敏写《可爱的中国》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革命烈士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家,还曾是一位有建树的文学青年。 方志敏踏上文学创作道路,与上海《民国日报》有关。1920年,方志敏在南昌工业学校上学,订阅了当时的进步报纸《民国日报》。有一天,副刊上有一篇白话小说《捉贼》,描写的是学生们吊打小偷的情景。他看过后认为,比小偷坏的触目皆是,军阀、政客、资本家、地主都是操戈挥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苑》2012,(17):58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编辑出版了《方志敏全集》一书。该书在两次出版《方志敏文集》的基础上,汇集方志敏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共收入方志敏文稿67篇,较《方志敏文集》新增文稿23篇,约5万余字。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方志敏狱中文稿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下编主要是方志敏关于农民运动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及苏区建设方面的著述、文告。《方志敏全集》真实记录了方志敏立志报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现了他的崇高精神和丰富思想,是一部凝聚着方志敏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的重要文献和史书。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该书的出版,对于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志敏涉猎了许多进步报刊,他经常给《新江西》季刊、《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等报刊投稿,此后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先驱》《寸铁》《锄头》《工农报》等红色报刊,这成为方志敏革命思想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江西》季刊是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南昌文化书社和《新江西半月刊》是方志敏大革命时期在江西点燃革命之火的阵地;《觉悟》副刊是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学的主渠道;《工农报》等苏区报刊成为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主要平台。可以说,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红色报刊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革命烈士方志敏不仅是一个革命家,还曾是一个有建树的文学青年。方志敏踏上文学创作道路,与上海《民国日报》有关。1920年,方志敏在南昌工业学校上学,他订阅了当时的先进报纸《民国日报》。有一天,副刊上有一篇白话小说《捉贼》,描写的是学生们吊打小偷的情景。他看过后认为,比小偷坏的触目皆是,军阀、政客、资本家、地主都是操戈矛的大盗,为什么大盗都逍遥自在?并将此写成文章参加报社举办的讨论。他的文章被总主笔兼总经理的邵力子收到,邵见其文章分析透彻、中肯,便给他去信,希望他用白话小说、白话诗来唤起民众。方志敏…  相似文献   

7.
1935年6月23日,南昌国民党监狱阴暗的囚室内,方志敏满怀悲愤写下了《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一文,称赞他们"临难不屈,悲壮就死,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方志敏为什么这样高度赞扬同狱难友胡海、娄梦侠、谢名仁呢?这里面隐藏着三位革命英烈从事革命斗争的曲折动人的英勇事迹。胡海:敦厚质朴、精明灵活的土地部长胡海,1901年生于江西省吉安县(现青原区)东固一个贫农家庭。1927年2月参加了东固农民协  相似文献   

8.
正1935年,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只有36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领导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他在狱中用敌人提供劝降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概述》等动人篇章,饱含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方志敏以共产党人高尚廉洁的品格,始终站在党和人  相似文献   

9.
面临大革命失败的1927年6月,时任江西省农协常务委员长兼秘书长的方志敏面对严峻的形势,在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后,主张进行有秩序的防御和退却,准备到反革命势力较薄弱而革命较有基础的赣西南一带农村从事革命斗争。他的想法得到了党组织的批准。就在方志敏离开南昌前的这段时间里,在热心的同志们的撮合和鼓励下,他与缨敏结婚了。缨敏当时是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高材生,共青团员,与方志敏是同乡,由于以前方志敏常去广信旅省同乡会做革命宣传,两人便得以相识并逐渐建立了感情。事实上,在与缨敏相知相爱之前,方志敏曾结识过一位女朋友…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方志敏的狱中文稿,学界有所研究,但对于狱中文稿的时间节点问题则没有引起关注,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推敲、考证、探索. 一、《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是何时完稿的 方志敏每写完一篇稿子,就会在文末注明写作时间,有的还注明写作的环境.收入新版《方志敏全集》的狱中文稿共计13篇,只有两篇没有注明完稿时间,《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下文简称《略述》)是其中的一篇.有专家考证《,略述》是方志敏在南昌狱中完成的第一篇文稿,其完稿时间为1935年3月初.由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方志敏文集》有一附录《关于方志敏狱中文稿的几个问题》,就持这种观点,①2012年版的《方志敏全集》予以认同.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呕血》、《我的心》、《同情心》以及白话小说《谋事》,均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面。方志敏最早写的一首散文诗《哭声》,也在《觉悟》上发表了。为什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方志敏几篇作品都发表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民国日报》于1916年1月22日在上海创刊。五四运动期间,增办的副刊《觉悟》,其创办人聘请了当时很有名气的陈望道、施复亮等担任编辑。副刊《觉悟》宣传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影响很大,很受青年们的欢迎。1922年…  相似文献   

12.
在父亲黄道的熏染下,黄知真从小就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底,黄道和方志敏在横峰、弋阳发动群众,准备举行农民暴动,年仅7岁的黄知真经常为大人们送信、放哨,方志敏十分喜爱这个聪明、机灵、负责的小孩,称他为红色小警卫员。  相似文献   

13.
清贫之碑     
方志敏在被捕后,敌兵饿狼一样把他浑身搜了一遍,没有搜出一个铜板。对方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方志敏预感到生命行将结束,就提笔为我们留下一篇文章:《清贫》。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敏全集》,共收入方志敏狱中文稿13篇。当年,方志敏被俘,身陷囹圄,他把写作视为对党的最后贡献,以惊人毅力写下一批重要文稿和信件。时至今日,这些文稿已成为人们研究方志敏生平和思想及狱中斗争的重要文献。笔者现根据文稿的完稿时间先后,对它们作一个爬梳和说明,以还原历史底稿上这位共  相似文献   

15.
1940年,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得到消息,有人手中有方志敏烈士的遗文,经验证系真品,于是花重金买下。这篇失而复得的文章便是《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6月,叶剑英读罢,感慨良多,挥毫写下七绝《读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诗中交织着对方志敏爱国精神的敬佩和对他壮烈牺牲的痛惜,深沉而真挚。叶剑英将此诗题写在方志敏的遗照上,并附记:“时在抗日第三年,作于重庆。”  相似文献   

16.
1927年9月下旬的一天,方志敏第三次来到波阳县城,目的是把藏在县农协负责人汪辰家中的10支枪运回弋阳,为弋横暴动作准备。 这天下午,方志敏在去约定地点的路上,碰上两个拿大枪的县警。方志敏迎面而过,县警盯了他一眼,其中一个觉得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想了好一会,突然回过神来,对同伴大叫“那个人是方志敏,快去抓方志敏!” 方志敏正走着,忽闻身后人声嘈杂,回头一看,只见刚才遇见的两个县警,端着枪朝他迫来。方志敏见势不妙,扭头就往胡同里钻,左拐右转,跑进了查家巷。他见一家住户的房门正开着,便一头闯了进去,反身闩上门,一边靠在门上喘粗气,一边仔细打量着屋内。这是一间不过10平方米的阴暗潮湿的小屋,一张用砖石砌成的床铺占居了大半个房间,屋内堆放着一堆破烂,一位老大娘正坐在床边整理着。她见方志敏气喘吁吁地闯进来,反闩着门,先感到有些突然,但很快便平静下来。因为自己是一个孤老婆子,家里又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不怕别人胡来。她不去答理方志敏,只顾埋头干自己的活。  相似文献   

17.
方志敏烈士,在其青年学生时代就十分关注社会,憎恶黑暗,追求光明。他不仅是一位不断探求、勇于斗争的革命追随者,而且是一名思想活跃、文笔犀利、成绩斐然的文学青年。20年代初,方志敏在南昌、九江读书期间,课外阅读广泛,涉猎了许多进步报刊。除了北京的《新青年》外,他特别钟情于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和青年  相似文献   

18.
清贫之碑     
方志敏在被捕后,敌兵饿狼一样把他浑身搜了一遍,没有搜出一个铜板。对方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方志敏预感到生命行将结束,就提笔为我们留下一篇文章:《清贫》。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为学习和纪念方志敏同志,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编辑了《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全集》)  相似文献   

20.
陈立强 《党史文苑》2008,(12):48-48
在父亲黄道的熏染下,黄知真从小就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底,黄道和方志敏在横峰、弋阳发动群众,准备举行农民暴动,年仅7岁的黄知真经常为大人们送信、放哨,方志敏十分喜爱这个聪明、机灵、负责的小孩,称他为“红色小警卫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