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及其实践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生态博物馆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厘清了生态博物馆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结合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历程分析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实践中遭遇的种种困境及其原因.生态博物馆的某些理念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与借鉴意义,但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保护方式如何更好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仍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生态博物馆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发端于1972年。这个运动是由国际博物馆界的一种新思想和改革传统博物馆的强烈愿望相结合而形成的。1986年,中国开始引进生态博物馆思想,至今中国生态博物馆仍在蓬勃发展中。  相似文献   

3.
生态博物馆是在人与社会、自然关系处于某种状态时而出现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产物.近年来,生态博物馆及生态博物馆事业在我国起步并发展.文章乃以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个案,对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博物馆社区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大扶贫力度,消除贫困,大力发展教育,把民族文化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的治理紧密结合等几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不言而喻,而目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该文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为例,聚焦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中文化记忆和传承中存在的原住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性不强的问题,将参与式影像实验引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的保护与传承之中,以激励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当地原住民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用手中的摄像机自发拍摄、记录和讨论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不断丰富和扩充我国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和媒体组织方式,进一步整合我国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博物馆中国化的两种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博物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介入我国后,即开始了其中国化的历程,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官办模式和民办模式.两种模式运行逻辑、运行机制及运行效果的差异为我们加强生态博物馆的完善、民族文化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只有立足于这些启示所展示的原则和方向,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不断走向兴盛和成功.  相似文献   

6.
1998年,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中国贵州梭更生态博物馆建立。它将原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古老民族文化──长角苗文化,置入到全球现代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之下。它的实践过程,就是交流、对话、冲突、互渗与协调的过程,对本土文化的所有者──社区人民,以及来自欧洲的生态博物馆理念,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本上世居文化与外来现代观念之间,生态博物馆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社区人民文化自觉意识的建立以及世界文化生态保护事业的未来,均产生了微妙地、不可预测地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1、长角苗世居文化田野调查;2、生态博物馆理念在中国的实践;3、对两者互动过程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丽娟 《前沿》2006,(4):217-221
中国经过二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的社会中坚力量———中产阶层已经出现,中产阶层的成长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共同演进,中国的中产阶层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特征,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产阶层的出现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中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中产阶层的壮大不仅有利于缓解经济社会矛盾,而且有着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政府的功能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史无前例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方学界和政界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开始逐步走向关注生态与社会和谐发展之路。中国社会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要怎样发展才能避免重蹈西方社会的覆辙?中国工业社会将走向何方?生态社会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什么是生态社会?为什么说生态社会是工业社会的必然走向?在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的转变过程中政府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本文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得出结论:生态社会是工业社会的必然走向,然而工业社会不会自发过渡到生态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吉县生态博物馆是进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推动当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而安吉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景观更成为生态博物馆理念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见证。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为此特别撰写了《关于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聚落的思考》,从三个层面给予充分阐述。本刊摘要刊发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0.
秦馨 《传承》2011,(15):57-59
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的一种成才途径,育人是其基本功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引导与激励、约束与规范、提升与拓展、塑造与辐射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但目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必须从认识、组织、保障、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黄刚 《桂海论丛》2012,28(2):54-5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有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截然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特征,主要表现为:突出建设的社会性、强调治理的公共性、关注需求的日常性、关涉布局的综合性。这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日益凸显出来的基本特征表征着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专业化和自主化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探讨了文化人类学500年学科发展的历程,总结了文化人类学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社会功能.在中国加入WTO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融入世界,世界政治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人类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世界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各国循由不同的实践路径走向公平正义,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积极和有效应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凸显的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今后五年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等战略构想,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华杰 《桂海论丛》2007,23(3):57-59
文章首先对创新实践的内涵和方式进行界定;接着阐述了社会进步是客体与主体相协调的整体性变革;客体方面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现实基础,而社会进步的核心内容则是主体的发展;最后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创新实践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张立娇 《桂海论丛》2010,26(5):78-81
台湾中小企业在人数、布局、人员构成、资金来源上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台湾社会中起到了维护稳定、扩大中产阶级比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社会资金利用比例的重要作用。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国大陆发展中小企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应该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利用儒家文化的凝聚力,发展农工兼业,并克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浅议新时期中国参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社会整合是参政党新时期应发挥的重要社会政治功能.参政党在政治文化整合中的作用是协助执政党不断增强主流政治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在政治发展整合中的作用是维护政治权威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秩序地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党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指出:高校应把实践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培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践教育为引导,创新大学生党员培训形式,构建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把握实践育人的关键点,使实践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了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的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与满意度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社会适应性主流是客观理性、积极向上、主动作为的,多数台湾青年对自己在大陆求学或就业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超六成被调查者表示能主动适应两岸文化差异,并能客观理性看待大陆政治体制。但两岸政治生态、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社会发展程度及社会结构的差异,大陆惠台政策重制订轻落实的制度缺失,台湾青年自主择业或创业难度大,身份尤其是户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等问题也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主动调整"成为当前大多数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国外社会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创新作为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和实践界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出发,对现有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概括介绍了社会创新的实践前沿,以及国外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为推动社会创新的发展而进行的实践探索,以期为中国现阶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是有效推动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社会力量或关系力量的总称;在"应然"逻辑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逻辑结构;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个由原初态、次生态和新生态构成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