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亚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 ,但应吸取经验教训 ,对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以求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在战略目标上由赶超型转为平稳增长型 ,经济发展由“外向依赖型”转向“自主外向型”,彻底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构筑新的区域分工模式 ,杜绝腐败现象 ,改造传统价值观 ,对政府职能重新定位等  相似文献   

2.
黄莺 《亚非纵横》2009,(2):7-13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席卷世界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接连陷入衰退,世界经济走到危机的边缘。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东亚经济体也不免受到波及。虽然到目前为止东亚银行体系受到的影响有限,但由于东亚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发达市场,而且许多经济体金融业较为开放,国际金融危机因此通过股市、汇市、出口对东亚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外资在拉美和东亚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80年代初爆发的拉美债务危机以及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都与外资管理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最近几年,资本管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对资本管制利弊的争论也时有所闻.马来西亚和智利实施资本管制的不同做法,或许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60年代起 ,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上是由外资带动的 ;在拉美 ,外资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初级阶段 ,拉美国家希望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来满足进口替代对资本和技术的需求 ,东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吸引外资。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特点 :两个地区不时受到起伏不定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除六七十年代的拉美国有化运动以外 ,两个地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基本上是宽松和开放的 ,为外国投资者提供的刺激性优惠也基本相同 ;外资对拉美和东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 ;自 80年代起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 ,外国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短期资本的流入量也相当可观。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 ,东亚和拉美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表现为“雁阵模式”和“后院模式”。作者分别就这两种模式在产业结构中发生的变化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东亚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是: 综合使用软硬权力应对中国的崛起,领导和塑造东亚多边合作机制,支持其盟国制约和抗衡中国在东海、南海的维护主权行动。不过,美国这一轮战略调整将难以持续,因为东亚各国不希望卷入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与美国在地区一体化的目标和方式上也不一致。中国应把自己定位为与美国具有互补、相制作用的核心国,塑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半制度化的东亚秩序,建立与美国双边同盟共存、有中国烙印的地区制度。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唯一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 ,在东亚的经济发展与既有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中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 ,日本所倡导的东亚“雁行模式”国际分工 ,是一把“双刃剑” ,对日本来说已在长期发展中显露了双重效果 ,90年代以后 ,其负效果日益突出起来 ,这不仅对日本经济发展不利 ,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东亚国际分工的发展 ,因此 ,调整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形式与目标 ,建立双向开放的国际化经济 ,就成为日本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反思及其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希腊波及欧洲多国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威胁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使欧元区的内在弊端暴露无遗,而且还引发人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反思,为其他地区经济货币合作特别是东亚货币合作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危机时代,为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东亚货币合作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借鉴欧元主权债务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东亚货币合作应进一步扩大共同基金规模,稳步推动地区金融与货币合作,并在区域内建立经济与金融状况监管体系与救助退出机制,有效防范各国金融与财政风险;加强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发展;同时,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妥善应对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催化世界大变革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祖贵  刘钰 《亚非纵横》2010,(2):34-42,51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下,多极世界格局的特征,在国际力量对比和大国战略调整,及主要战略力量关系变化上,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呈现。与之相适应,国际体系和平渐进的变革,在主要各方的激烈博弈中,从机制到理念,再到力量组合,都有新的发展。这种格局转换和体系变革的加速,势必造成权力真空与混乱无序。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发酵,国际安全形势整体上变得更加复杂严峻。亚洲作为这场大变局的新中心,集中体现了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中的动荡、重组和不确定。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力量的互动,愈显全方位、大纵深、高频度的密切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东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日本刻意渲染东亚威胁特别是"中国威胁",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安保政策进行战后以来的大幅调整。主要内容包括重构国家安保顶层设计;调整防卫理念,增强自主防卫力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步步解禁集体自卫权,颠覆战后专守防卫政策;调整对外安保关系,加强日美安保同盟,构筑地区多层安保框架等。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在重塑与加强自身防卫的同时,打造出战后以来日本最具危险性的政军体制,使日本成为东亚安全中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其次,不利于中日安全互信的建立,复杂和恶化了中日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使东亚本就存在的安全困境更为恶化。最后,使日美同盟从防御/威慑的内向型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的外向型同盟。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在加强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干涉与掌控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日本的自主性与主导性,日本不正常的"国家正常化"又前进了一步,最终将破坏日美同盟及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财政支出压力,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实施了紧缩性财政调整。大多数拉美国家急剧削减公共开支,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并开征了贸易税、金融交易税等新的税种。这一时期的财政调整过度依赖“快速解决”财政收支困境的暂时性措施。拉美国家紧缩性的财政调整以短期内实现财政盈余为目标,压缩公共投资和社会性支出,其结果损害了经济增长,使收入分配不公恶化。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冲击,与美国经济有着密切联系的拉美国家当然难逃此劫.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金融恐慌的传染效应、出口引擎遭受打击、侨汇收入大幅下降等渠道和机制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为此,拉美国家采取诸如向金融机构注资、扩大公共投资、抑制汇率波动等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目前,拉美国家虽然有着应对金融危机的许多有利因素,但通货膨胀的加剧和金融危机影响的滞后性使拉美经济的增长存在着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 ,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 ,一些债务重组后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拉美国家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推崇的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样板 ,并被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看好。但是 ,拉美经济发展中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 ,使拉美经济失去 1 0年 ;1 994年年底至 1 995年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使拉美投资信心受到打击 ;1 999年的巴西金融动荡 ,使拉美的经济结构与效仿模式受到冲击 ;2 0 0 1年的阿根廷危机 ,进一步暴露了拉美经济中的弊端 ,削弱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作用。拉美金融动荡频仍不仅危…  相似文献   

14.
柳明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3-9,14,79
在当前经济制度背景下,欧债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机制影响拉美经济:欧盟需求不足可能使拉美国家的出口收益减少;欧盟信贷额度下降、股市波动、资本流动性减少,会减少对拉美国家的投资,导致拉美国家投资不足和金融市场不稳,对拉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面对危机,拉美国家的应对策略并非临时的或短期的政策,而是从长期应对危机的历史中汲取了经验和教训。拉美国家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灵活的浮动汇率政策,通胀处于可控水平,银行监管适当,整体债务水平较低,加上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经济运行状况总体良好等因素,为拉美国家抵御欧债危机的冲击发挥了相当大的减缓作用。但是,欧债危机对拉美经济可能会存在长期效应。中国与拉美的贸易为拉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中拉关系中还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未来中拉之间的战略依存度将越来越高,经贸往来也将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5.
拉美与东亚相距甚远,交往不多,加上国内学者深受"学术藩镇"之限,条块分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极少有人将这两个地区作比较系统的对比研究.然而,拉美与东亚其实是具有一定可比性的.20世纪中叶,拉美与东亚基本上处于相同的发展水平上,某些拉美国家的发展水平甚至明显高于东亚.  相似文献   

16.
Concern about rising economic inequality is widespread among ordinary citizens, academics, and policymakers. In particular, income inequality not only intensifies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citizens but also leads to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 how income inequality is related to people’s support for democracy by including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of inequality.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28 democracies in 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 during 2013 and 2015, we demonstrate that inequality, measured in either a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way, decreases with people’s satisfaction with democracy.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subjective measures of inequality, perceived unfairness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particular, provide a better explanation of people’s dissatisfaction with democracy than the Gini index, a commonly used objective measure of inequality. Our findings are robust to different model specifications and offer micro-level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unfair income distribution undermines the consolidation of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17.
郑联盛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10-14,79
2011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其未来发展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受到明显冲击,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化,拉美经济的宏观稳定和金融稳定风险不断累积。拉美经济体面临着政策持续与政策退出、政策刺激与衍生风险、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等目标之间的两难抉择。债务问题还将持续冲击金融市场,拉美经济体的主要金融市场中短期内将保持震荡甚至是下行格局,国际资本流动更加紊乱。未来欧债危机对拉美经济体的影响将体现为:全球经济可能二次探底,部分拉美经济体可能硬着陆,需警惕滞胀风险;全球总需求仍不足,拉美经济体出口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资本流动可能逆转,拉美经济体金融风险需谨慎。  相似文献   

18.
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评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国家对社会政策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加大社会开支的再分配功能、重构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和弱势人群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和改革管理机制是社会政策调整的4个基本方面。但是,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社会政策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拉美国家当前的调整与改革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尚有待实践检验,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配套性和互补性有待加强,在建立可行且有效的社会安全网方面拉美国家也面临诸多困难。拉美国家的贫困化、社会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已具有长期化和定型化的特点。拉美国家要解决贫困问题,走出经济增长缓慢与贫困和社会贫富分化长期并存的困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