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鞫罚不分,侦审一体”,是中国古代审案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奴隶社会审案制度的特点表现为:(1)神明裁判(2)重口供,运用五听之法推理求情。(3)大多采取疑罪从轻原则。(4)刑讯(5)奴隶制后期,出现除口供外的其他证据。封建社会审案制度的特点表现:(1)口供是一种最重要的证据,无供不定案。(2)审讯时可依法刑讯。(3)“五听”之法,是审案的基本方法。(4)开始对其他证据予以认同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先问亲邻制度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荣 《法学研究》2007,29(4):131-141
田宅交易先问亲邻的制度在法律中出现始于后周时期,在宋元时期达到极盛。明清时期,国家律典对此不再作强制性规定,但在民间习惯中,先问亲邻的做法仍广泛存在。这一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将土地保留在本宗族的内部,减小交易风险,并协调家族成员关系。它与现代民法中的优先购买权和相邻权等制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汉代奏谳制度考析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罗鸿瑛奏谳制度,是汉代创设的疑狱(疑难案件)平议,上报复审之制,它是司法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对引经决狱之风的兴起,礼法融合潮流的衍进,乃至封建法律内容的充实,都曾产生过深刻影响。但因史籍阙如,往昔论者寥寥。八十年...  相似文献   

4.
自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以来,历代律典中都明文载有八议,清代亦然,但清律中的八议是否仍有实际的效力却经常引起人们的怀疑。笔者以前曾在一份内部刊物上撰文对此作过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子清朝的中央司法管辖,史有明载,亦有定论,而对于清代的地方司法管辖制度的研究,由于缺乏单行的诉讼法规,律典之中也未见系统完整的条款,学术界尚无一致的见解。笔者依据有关文献记载,并证之档案,予以考析  相似文献   

6.
荒唐人演绎荒唐事,“一夫二妻”惹官司。无视法律自然会惹火上身——“情”字面前“法”第一。40岁不到的赵明与妻子张丽是上世纪80年代结婚的,儿子也已经16岁了。一家三口在苏州日子过得颇为悠闲,可是前年12月的一天,张丽和丈夫赵明因家庭琐事发生剧烈的口角,一怒之下,张丽赌气回了娘家,夫妻就此分居,一晃大半年。但赵明在“独守空巢”的日子里可没闲着,他开始频繁地联系起自己熟识的小姐妹,并最终锁定了董云。风姿绰约的董云让赵明心里掀起一阵阵涟漪,而长相俊美的赵明也让董云有种触电的感觉,赵明和董云正式建立了恋爱关系。去年1月,董云…  相似文献   

7.
1996-2005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从数量看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但就质量而言高等教育内涵和外延发展均不平衡。中央财政对部委属高校投入过于集中、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失衡、地区可支配财力差距过大等因素,造成了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资金总体利用效率较低和高校债务危机等后果。  相似文献   

8.
曾彬彬 《法制与社会》2010,(21):245-245
法强礼弱,导致人心怀恶念,且贬礼捧法之徒,更另人们对礼的认识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本文指出时代在变,制度在变,思想也在变,但变化是必须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否定历史,否定礼的地位作用,就是否定我们自己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卓慧 《法律科学》2002,(4):100-108
中国商代与古代的印度、希腊、罗马的婚姻观均是承继嗣、承祭祀 ,然而婚姻制度却大相径庭 ,前者实行一夫多妻制而后者多为一夫一妻制。造成制度不同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即宗教的影响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崛毅在他的《秦汉法制史论考》“睡虎地秦墓竹简概要”①一节中提到:秦简《法律答问》采用了问答形式,由此引出了法律解释上的微妙部分。这微妙部分是什么?著者特地加了注。在注里说日本法制史学会第32次总会讨论了《法律答问》和《春秋决狱》以及《唐律疏议》问答文的关系。看来日本学者很关注这个问题。问答文的关系引如下表:A.秦简《法律答问》(何以论)→(何论)B.《春秋决狱》(何论)→(当何罪论)C.《唐律疏议》(合当何罪)由此得出结论:“据此,就提高了历来受到怀疑的《春秋决狱》的史料价值”(按:‘’…  相似文献   

11.
自然债制度作为填补法定债和道德义务的中间地带的重要法律制度,历史渊源悠久。本文拟从自然债的本质谈起,通过研习各国立法例,力求为自然债的适用及我国自然债制度构建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学》2015,(3):43-49
西汉政权建立之即,为解决急迫的民生问题,出台了兵罢归家及令民归乡,轻田租及驰山泽之禁,量吏禄及度官用等民政、经济及财政政策。同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相关的户籍编制、授田宅、自占名数、复故田宅、名田宅、不动产确权、田租税、矿产开采、公职人员薪俸及公务消费等制度,实现了民生政策的法制化。汉初民生政策的法制化不仅对于恢复和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西汉政权的稳固以及社会管理,社会控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及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领海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领海制度梁淑英一、国际领海制度的概述领海是17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国际海洋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隶属于沿海国主权之下并扩及其陆地领土和内水之外连接的一带海域。领海曾被称谓沿岸水、海水带、领水等。1930年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是第一次用领海名词取代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身权制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人身权问题未受到立法方面应有的重视。例如1964年的民法草案,单纯以经济关系为民法调整对象,整个草案竟无片言只字涉及公民人身权。在实际生活中,公民人身权没有得到法律应有的保  相似文献   

15.
郭亮  刘振宇 《法制与社会》2010,(18):291-291
晋刑法志记载魏律的编撰方针是"删约旧科,傍采汉律,定为魏法",在其所引刘劭《魏律序》中更是多处说到科。法史学界许多先辈认为科始于汉。如程树德作《九朝律考·汉律考》中列有"科"的条目,沈家本在《汉律摭遗》中亦论及汉科。上世纪初,梁启超否定汉科存在,之后日本学者滋贺秀三著文主张汉代无科,得到我国张建国等人士的响应,动摇了汉代法律形式是"律令科比"的定论。  相似文献   

16.
吴泽勇 《现代法学》2007,29(4):186-193
修订法律馆的改组,为《大清民事诉讼律》的修订提供了机构和人员保证,而通过《汪荣宝日记》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厘清该法修订的经过。虽然《大清民事诉讼律》的"日本法"风格极其明显,但就此认定该法是《日本民事诉讼法》的简单照搬,却是不准确,也是不公平的。在中国法律史上,《大清民事诉讼律》的修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这种历史意义,是以法典编纂在技术上的相对成熟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有三大律家,但他们究为何人,文献不详。考诸史籍,参酌时论,可以认定,"律三家"指郭躬、陈宠、杜林及其各自所代表的律学流派,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促进了东汉律学的繁荣。日本和我国台湾学者的有关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巡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几千年的监察制度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在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上,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临时派遣监察官巡视地方,我们称为巡察制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巡察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萌芽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汉代,完备于盛唐,强化于明清,历代相沿,久盛不衰,一直是统治阶级强化其统治地位的有效监察手段,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独具特色的。巡察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尧、舜、禹时期的天子巡狩制,即天子对各地进行自上而下的巡察。如尧命舜摄行天子之政,舜即开始巡视东南西北四方,确立了“五岁一巡狩”制…  相似文献   

19.
公证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公证公证的对象是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公证的目的是为了使公证的事项发生法律效力。所谓涉外公证是指在公证中当事人或公证的对象或文书的使用地中含有一个或更多的外国因素;换句话说,是指对法律行为及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因内容、当事人或使用涉及外国或外国人而依法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行为。本文对我国涉外公证的原则、管辖、范围、申请、受理、公证书的出具、效力、认证等内容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如今,缓刑制度虽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并在管制轻微犯罪分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中国的缓刑制度还是有它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之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缓刑制度现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结合国外先进立法和司法经验以及中国特有的国情,以此提出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