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悠久厚重齐文化的承续、熏陶下,淄博市企业文化建设呈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淄博是全国最早成立企业文化协会的城市之一,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思想传播、工作实践始终走在前列。2003年率先在各城市中制定了万余字的《淄博市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出版了约30万字的专著《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提出淄博市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连续两届开展淄博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在国家某权威机构对全国200个大中城市企业文化建设综合指标评比中,淄博市位列前十名。其主要特点有:1.强调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企业全部工…  相似文献   

2.
一、从全市企业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规范性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淄博是山东省、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2003年,淄博市提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绿色城市的战略目标,为企业文化建设拓展了思路和空间。市委宣传部等部门从全市历史文化背景、城市文明、经济运行及企业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了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淄博市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企业  相似文献   

3.
刘平 《中国残疾人》2014,(10):66-66
山东省淄博市是齐文化发源地,文化艺术底蕴丰厚,文化名人荟萃。淄博市通过大力宣传残疾人典型的先进事迹,鼓励引导残疾人艺术创作,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残疾人艺术成果,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蜀中大地     
我省工业企业一季度加快对科技开发投资据省企调队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全省工业企业加快了对科技开发和固定资产的投资。今年—季度,全省工业企业的企业景气指数稳中有升,其企业景气指数为118.7点,比上季度上升1.0点;企业的生产、销售景气指数分别保持了120.2点和121.8点的  相似文献   

5.
陈洪源 《传承》2009,(4):106-107
企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应该积极作为,企业文化是切入点,企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用"的视角。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贯中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因子;企业应与政府亲密合作,创建"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要解放,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6.
企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应该积极作为,企业文化是切入点,企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用"的视角.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贯中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因子;企业应与政府亲密合作,创建"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要解放,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7.
舒坤尧 《人民论坛》2022,(3):123-125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乡村思想文化建设、淳朴乡风民风建设以及净化乡村精神文化,实现对乡村道德伦理、价值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构。因此,应当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文化、价值文化、民风民俗等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增进传统文化认同,建设文化传承队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8.
《群众》2006,(10):57-58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企业的发展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近几年来,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以创新为主题,以传承弘扬企业文化为动力,努力营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创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培育效益型文化,把发展作  相似文献   

9.
蜀中大地     
我省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全国第18位据国家统计局企业景气调查资料显示,三季度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为120.8点,在全国排第18位,较上季度提前了2位。排在我省之前的17位中,有东部除福建外的9省,其中的浙江省的企业景气指数以146.3点列全国第1位,高出我省25.5点之多;中部有吉林、黑龙江、河南、安徽、山西5省;西部有内蒙古、青海、宁夏3省(区)。从行业上看,我省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列全国第11位;建筑业企业景气指数列全国第16位;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企业景气指数列全国第25位;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企业景气指数列全国第19位;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列全国第14位;社会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列全国第17位。  相似文献   

10.
张艳丽  魏章柱  吕洪果 《台声》2023,(22):36-39
<正>齐文化是中国古代以诸侯国概念形成的地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鲁文化、晋文化、秦文化、楚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古国文化并列,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名学者董志安指出:齐文化不仅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重要区域文化之一,而且产生较早,内涵丰富,富有活力,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齐文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进入台湾,使台湾和山东的联系日益密切,共同谱写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赞歌。  相似文献   

11.
一等奖《谈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的人本思想》内蒙古烟草杂志社齐俊峰内蒙古烟草专卖局齐翠敏《企业文化是社会时代演进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元宝山电厂文安福《人本管理,绿树常青———企业建设人本文化初探》包头鹿王集团王吉吉吉二等奖《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性》包头草原糖业集团公司马文龙《以人为本,注重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特征》郝根旺《对加入WTO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通辽市奈曼旗委党校姜占新《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做法》内蒙古金川保健啤酒总厂李培忠《借鉴“需要层次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陆大庆…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指导,为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山东淄博市是全国有名的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有着过多的负担。为使“老树新生”,市职工政研会积极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他们从搞好调查研究入手,摸清基层职工思想反应,分析思想动  相似文献   

13.
正企业文化传承教育是认知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文化延续的重要纽带、是传承时代精神和历史经验的有效手段,也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任务。近年来,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大力开展企业文化传承教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规范、激励、导向作用,为建设西北路网强局的远大目标集聚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深入研究阐释,摸清文化家底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前提,建立在对"根"的找寻和研究上。对新疆铁路传统文化进行大规模系统摸  相似文献   

14.
当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必须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原则,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金秋时节,鲁中地区艳阳高照,丹桂飘香。为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省政协文史委于10月10日至13日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赴淄博、临沂两市,就历史文化古村镇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视察。在淄博市周村区视察时,省政协副主席谢玉堂兴致勃勃地说,真没想到,山东还有这么多保留完好的古村镇,  相似文献   

16.
我会同北京市委工业工委一起于1999年3月至4月对全市有代表性的二十余家国有困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感到建设企业文化亦是脱困的手段之一。 文化建设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政治优势,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是文化力在企业的重要表现。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实践、新的载体,它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成为现代管理的最佳选择。在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的目标中,这种文化力的作用更加突出,它  相似文献   

17.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是相辅相成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离不开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传承又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现阶段,应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解决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与发展尚存在的问题.同时,红色文化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对促进党支部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大庆石油管理局用优秀文化支撑二次创业实践大庆石油管理局持续发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独特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取得了重大成果,形成了统领企业发展的《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全局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统一”要求,坚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八企业发展战略,融人企业管理实践。通过大力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全局上下围绕推进发展、构建和谐,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努力构建管用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企业文化。通过实施精神传承、行为养成、典型示范和形象提升工…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11)
文化建设视阈下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地域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促进地域民族文化产业和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推进地域民族文化走向东盟、走向世界。以广西柳州市为例,在分析柳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和主要职责之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发挥党的思想理论优势、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发挥党组织的文化宣传优势、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发挥党员的道德素质优势、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以求在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为有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