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8月2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冰岛第二大城市、冰岛北部最大港口阿克雷里离开后,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队完成了在冰岛附近海域以及挪威海和格陵兰海的科考作业,随后于8月25日,沿着斯瓦尔巴群岛西侧北上到达北纬81°的海冰边缘,首次沿北极高纬度航线穿越北冰洋,前往楚科奇海域进行科考作业.  相似文献   

2.
王新月 《法制博览》2023,(1):151-153
随着各个国家对北极的科考和研究,北极环境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步上升为全球性热点问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格局,现有北极国际环境法律体系主要由北极的国际环境条约和专门性的环境条约所组成,其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冲突,这些法律冲突体现了国际法不成体系的特性,而国际法不成体系性又提供了今后解决北极环境及其他法律冲突的新思路。目前我国也积极关注北极环境问题,为北极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肖洋 《当代世界》2014,(11):68-71
<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北极将会成为地球上第一个由于气候变暖而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地理区域,对环境保护、经济开发、极地科考和国际安全等国际事务影响巨大。北极海冰的持续融化与北冰洋航道,特别是东北航道全线开通的愿景,使得北极地区成为德国新的战略焦点。本文旨在回答如下几个问题:德国北极战略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将会形成怎样的优先顺序和策略选择?德国的北极外交实践将对中国带来何种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时代,有许多饱读诗书的学子,因着考官的好恶和偏见成了倒霉蛋,他们名落孙山,十年寒窗苦读付诸东流。但也有个别儒生,因凑巧遇上了识才爱才的考官,或是当权者为沽名钓誉故作“圣明”之举,而成了科考中的幸运儿,得以大展宏图。  相似文献   

5.
肖洋 《当代世界》2012,(3):48-5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的加速融化使开通北冰洋航道呈现出加速升温态势,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和随之而来的巨大战略潜力,吸引了各国的目光。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挪威等国已制定出各自的北极战略,其中开拓与管控北冰洋航线是各国关注的重点。北冰洋航运权益之争成为当今北极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孙彭振 《法制博览》2022,(9):151-153
随着国际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都加强了对北极地区的考察和开发的力度,北极环境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受到了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北极国际环境法律体系主要适用于北极的国际环境条约,会有针对的环境条约对当地的环境问题进行约束和管理.北极环境保护法在法律上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比如说条约冲突和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冲突,这些法...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北极战略与中俄北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洋 《当代世界》2015,(11):71-74
<正>北极冰雪消融速度不断加快,同时北极航道的通航周期延长,使得北极第一大国俄罗斯开始构建本国北极战略。2015年1月8日,俄罗斯北极战略司令部开始执行巡航、潜艇水下作业、海上救援任务,并加强与俄在北极岛屿驻军的战略配合措施。2015年7月26日,《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的通过更加凸显了北极在俄海洋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俄罗斯加快了维护北极新利益的步伐。本文旨在探讨如下问题:俄罗斯北极战略决策源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大量领土位于北极圈以北,自沙皇时期以来就十分重视北极事务。俄罗斯总统普京执政以来,将北极事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强化了对北极领土的控制力。俄罗斯北极战略始终围绕安全与发展这两大主题,安全、经济、环境、社会利益,是俄罗斯政府制定北极战略的核心考量因素。当前俄罗斯北极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北极经济发展而非军事扩张。未来俄罗斯北极战略的调整总体上坚持务实主义和防御主义原则,在保护俄罗斯北极合法利益的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推进北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极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北极开发利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北极国家内部、北极国家与非北极国家之间在北极事务方面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但各方深层次矛盾和冲突短期内难以消除。北极理事会等多边合作机制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北极经济理事会即将成立。笔者认为,在北极新形势下,宜客观理性地认识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近北极国家"和北极利益攸关方的身份定位,做到"三个坚持"。同时,继续搭建和巩固双边、多边国际合作平台,用好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地位,深入参与北极合作,不断提升北极科研水平。适时制订全面系统的北极政策,做好北极公共外交。稳妥参与北极开发利用,为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北极海域大陆架划界问题是影响北极区域法律秩序发展方向的中心议题。北极海域大陆架划界问题产生法律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下有关大陆架划界的法律规则在北极地区无条件直接适用,这是北极争端产生的核心因素,对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和整体法律地位造成全局性的影响。但《公约》有关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规则的全新制度设计以及北极区域的法制架构现状,使北极地区成为国际法规制的一大盲区,客观上为少数北极国家假借《公约》大幅"圈占"北极公地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因此,中国需要从整体上增强自身在北极事务中的法律实践与应对能力,并抓住北极地区大陆架问题中的重点内容,即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部分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多管齐下,维护自身的北极权益。  相似文献   

11.
职工声音     
《工会博览》2013,(32):14-14
好成绩离不开组织的支持 我是城建五公司的一名电工。在今年的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电工决赛中我以实操和理论综合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市电工行业的“状元郎”的称号。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公司和同事的支持和鼓励。而我从一名小工成长为项目机电师傅,更离不开北京城建五公司这块热土,是它培育了我,帮助了我。  相似文献   

12.
日前,北宇物业公司工会开展了物业政策与实务、给排水及电工专业笔试与实操技能大赛活动。包括87名劳务派遣员工在内的197人参加了比赛.年龄最大的55岁。技能大赛创造了公司“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围.从而扎实推进了企业人才培养与选拔,提升了岗位人员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13.
自俄罗斯2007年"北冰洋底插旗行动"以来,北极各方的矛盾与争端迅速激化。在既有解决方案中,完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制定"北极条约"是法律制度构建最合理的方案,但又都存在不足。北极国家普遍希望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问题能长期局限于北极国家内部,通过构建一套闭锁性的北极区域法制架构并片面援引《公约》第76条中对己有利的划界规则来最大限度地瓜分北极,确保其在北极地区的绝对主导地位。非北极国家则希望北极问题国际化,力图通过修订《公约》、制订专门化的"北极条约"等方式,来限制北极国家庞大的利益诉求。为此,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北极地区法律制度构建,以充分融入北极地区,增强在北极事务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自沙皇俄国时期就重视北极开发。开疆拓土的历史惯性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共同构成俄罗斯北极政策的逻辑出发点。俄罗斯北极政策的目标是把北极地区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巩固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实现俄罗斯民族复兴。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新北极政策的着力点是北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内容包括吸引投资、开发能源和建设基础设施,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关切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多关注北极地区的民生福祉。俄罗斯推进新北极政策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深刻塑造着北极地缘政治,中国与北极关系内涵随之变得更为丰富,从单一地缘关系扩展深化到更为复杂的义利关系,体现出非北极国家、非北极沿岸国、近北极国家和北极"利益攸关方"等身份。动态关系事实和多重身份意义在国内外现行横版世界地图投影、北极中心投影和"系列世界地图"(南北半球版)所用投影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表达与映射。通过地图进行话语重构也应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路径。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并进行综合分析与运用将有助于表达中国—北极关系,借此"地图话语"推动关系与身份的再建构,增进国内外对于中国有利"北极身份"的理解与认同,助力中国创造性参与北极事务。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面对的北极挑战:主权、安全与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斐德  罗史凡  林挺生 《国际展望》2012,(2):118-132,136,137
由于全球暖化对北极地区产生的影响,使得北极资源开采与航运的战略价值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西北航道开通的可能性,以及北极蕴藏的丰富石油、天然气与矿物,让观察家认为加拿大北极主权问题将再度成为争议的核心。美加之间多年来关于西北航道控制权的争议,以及环北极国家之间因大陆架延伸的重叠而发生纠纷,并非一定会导致冲突,相反地,透过协调与外交斡旋或许对各方更有利。加拿大北极主权问题,其实也是认同问题,而加拿大必须展现对北极地区更多的投入意愿。  相似文献   

17.
于雁  谢伟强 《工会博览》2014,(22):62-62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工厂处北京赛尔克瑞特电工有限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创建“群众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日前.公司各部门、成线车间主要负责人及群众安全监督员参加了活动动员会。 此次活动将历时3个月。活动以岗位为载体,以岗位达标、创优为途径.以公司规章制度、岗位规范为标准。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发挥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励广大员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候变暖、北极海冰融化加速,北极区域的安全风险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对于北极的影响远不限于生态环境本身,也对资源竞争和地缘政治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对国际安全产生深层次影响。在生态环境方面,气候变化对北极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冲击全球生态系统稳定;在资源安全方面,气候变化引发了北极资源开发热潮,在资源可持续发展、原住民保护和规则建设方面产生矛盾和竞争;在地缘政治方面,气候变化引发北冰洋海域的争夺和跨界冲突等将会改变北极地缘政治现状。气候变化不断推动北极生态系统和政治经济地缘关系处于变化之中,相关域内和域外国家仍将围绕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地缘利益等进行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19.
与途经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在运输效率、运输潜力、安全性等方面都占据优势。开发北极航线,共建支点港口对中俄两国意义重大。本文从北极航线俄罗斯部分的十个重要港口中选取出了四个作为支点港口选择对象,并根据建设中遇到的风险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北极圈内的"蓝色圈地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率领下,俄罗斯科考队员在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俄罗斯国旗。随后俄罗斯晨报在9月20日宣称,科考结果表明北冰洋120万平方公里的洋底归俄罗斯所有。俄罗斯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其他四个比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