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胡祖文 《法制与社会》2011,(15):242-243
"官本位"思想在成教业余类学生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本文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我爸是李刚"案例,让学生感同身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危害,接着指出"官本位"思想背后的根基——国家主义,引导学生高举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批判国家主义的"官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2.
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职大小、官职高低为标尺去衡量和评价人的价值和地位。“官本位”是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所有读书人的价值取向。“官本位”在中国存在了儿下年,至今仍然有很深的影响,其丰要表现是:一是社会充斥着“当官”期待,“做官光荣”、“升官发财”和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普遍存在。二:是制度设计把“官”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相似文献   

3.
在民商法领域,与民事诉讼并存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钟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事仲裁制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这一制度的改革。有关仲裁的价值取向问题,可谓众说纷纭。通过比较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以求最符合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最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环境正义注重社会成员之间环境利益和负担的公平分配。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从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两个方面实现了环境正义价值。由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价值观念的滞后。公众参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法律实践还存在立法模糊、配套制度不完善、公众与行政机关之间地位不平等等缺陷。因此,公众参与制度应当建立以环境正义价值为主导的价值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转变法律价值观念,提高立法层次,完善参与要素,搭建配套的法律制度。以推动环境民主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刑事诉讼价值取向的转变方向——加强人权保障 一项刑事司法制度的建构,必有其追求的价值内容。而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诉求,无非是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这两个基本方面。从理论上讲,社会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应当和谐地统一起来,并且在一般  相似文献   

6.
权力的腐败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权力腐败产生的的根源很多 ,但最关键的原因是制度腐败。官本位体制是产生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反腐败应从腐败产生的源头抓起 ,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权力异化 ,确保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史玉成 《法学家》2005,(1):128-133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基本的价值目标,在于促进国家环境管理民主化、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尚存在很多不足,为此,需要在立足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从建立公众环境知情权保障机制、全方位拓展公众参与的路径、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机制等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8.
在自治与自主之间——论我国大学章程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毅 《法学论坛》2012,(5):78-85
对于应然价值追求和实然价值追求的混淆是我国当前大学章程难产的重要原因。在现行的制度环境下,我国难以实现西方意义上的、完全的大学自治,因此应当将"自治"作为应然的、终极的价值追求,而把法律规范和政策文件中明确承认的"自主"作为实然的、务实的价值追求,从而以应然和实然的二元划分的逻辑为起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9.
取得时效作为一项古老且成熟的法律制度,蕴涵着广泛的理性价值并且在物权法体系中存在独立的逻辑空间,但在我国的相关立法中却仍旧是一项空白。取得时效具有的效率、公平、安全的价值理念及独立于不动产登记、善意取得和诉讼时效的制度定位,可以打破部分学者对该项"绿色制度"的"黄色误解",并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制度及将来相关法律的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曹林林 《法制与社会》2013,(12):144-145
"官本位"思想经过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修炼,在中国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深厚的根基。它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已经纯粹变成不合时宜的消极腐朽的东西与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存在许多矛盾之处。如官本位与民本位的矛盾;随心所欲与民主法治的矛盾;僵化、冗繁、低效与灵活、精简、高效的矛盾;暗箱操作和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矛盾等。为了清除"官本位"思想影响,构建服务型政府,我们要从官民关系的应然性教育,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意识的降低公务员职业群体的地位和吸引力,这几个途径来努力扫这一清封建残余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我国在“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环境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本文认为:保障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是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最高价值和终极目标:提高诉讼效率、平衡诉讼当事人双方的地位和力量是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法律制度的创设,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制度本身所要实现的价值为出发点,在平衡各种价值的基础上折中各种价值的成果。本文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考察,就是立足手登记制度的目的和功能,分析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安全价值、公平价值和效率价值,提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法定赔偿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我国理论上给予总结论述者不多且并不深入,本文旨在从法理学角度来探讨该制度的基本价值和功能,以期有助于我国法治完善。一、法定赔偿制度之价值选择任何一种法律制度必须具备合理的法律价值。知识产权制度所要促进的法律价值是正义与效率,1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赔偿制度也是如此。我国《著作权法》第1条  相似文献   

14.
周密 《法制与社会》2013,(10):290-291
目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环境公共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法律保护,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法律部门,如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的发展,另一方面诞生了新的法律部门——环境法的出现。本文从宪法、宪政的角度对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谊  汪天亮 《行政与法》2004,(9):118-120
价值已成为划分法律部门的内在尺度和标准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创新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价值追求。本文从知识产权制度最显著的功能、法律价值渊源以及创新、科技发展对人类意识形态、国家政策的影响等方面论证了“创新”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主导性价值。对知识产权法价值的清楚认识有助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解释知识产权制度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环节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的设定与实现程度构成对该项法律制度进行评价的准据。因此 ,刑事起诉制度的价值既可以指刑事起诉制度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 ,又可以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种刑事起诉制度是否正当、合理的标准。文章从公正、效率两方面分析刑事起诉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当性是制度赖以发挥积极社会效用的基础,科学确定价值取向是制度赢得正当性评价的前提。确定价值取向,需要综合衡量制度所涉各方主体的利益需求。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价值取向具有独特的内涵,它不仅需要合乎刑事司法的价值目标,而且也需要保持与环境的协调,实现内部利益关系的和谐。我国被害人补偿制度应当充分体现"调谐国家与国民关系"、"均衡刑事相对人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仅要消除原有旧体制遗留问题,也要解决新旧体制并存所滋生的矛盾,还要建设新的制度环境,归根结蒂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平衡机制。行政法通过确认、界定和分配利益,解决利益冲突、协调利益关系,从而保障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界定取决于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导向,它奠基于基本人权保障、行政法治、公共秩序与行政效率等行政法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推进,中国的法学研究正逐渐实现从单纯介绍、移植国外的"引进法学"到发掘中国问题、适应本土资源的"地方性法学"的转变。作为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由于其在预防和解决纠纷、构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因此也受到更多的青睐。本文采用价值分析方法对人民调解制度的价值和局限做深入探析,并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际,在立法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反垄断法的价值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卫平 《中国法学》2012,(3):135-146
价值问题是反垄断立法和实施中的核心和前置性问题,在当前中国反垄断法实施面临制度分裂、"纸面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相背离等背景下,对这一话题的研讨尤为重要。成熟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实体价值主要表现在自由、效率和公平等诸方面,在经济理性的作用下,这些价值呈并存、竞争和融合的矛盾运动之势。受制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反垄断法表现出来的自由价值和经济理性等先天不足,是该法实施乱象的重要根源,亟待通过制度实践和竞争文化培育凝聚更多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