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以刑法手段保护商标权的法律体系,但离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尤其是WTO规则下TRIPS协议有关规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期待对其他有关商标侵权犯罪行为的理论研究的深入,进一步完善侵犯商标权刑事立法,不断扩大商标权的刑事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2.
赵林青 《法学杂志》2007,28(5):58-61
基于域名与商标的本质区别,在商标与域名发生冲突时,不宜简单地认为商标权优先.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法律的规定,针对我国现行域名法律保护制度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域名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规则,以更好地保护商标权人和域名注册人的利益,促进互联网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晓霞 《知识产权》2010,20(2):63-67
我国<商标法>从"行"与"禁"两方面对商标权进行了规定,体现了商标法是融多元价值于一身的法律制度.在商标法的诸价值中,保护商标权是其基础价值,保护消费者福祉是其延伸价值,促进有效竞争是其核心价值.为实现商标法的核心价值,需防止商标权保护目的化,并从强化商标标识功能和防止混淆入手,完善我国商标制度.  相似文献   

4.
特殊保护驰名商标权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基于什么理由给予驰名商标权以特殊的法律保护,这是建立我国保护驰名商标权的特殊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下述“四论”,作为我国特殊保护驰名商标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幸 《法制与社会》2014,(13):61-62
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意味着商品品质、服务质量,在越来越注重商标保护的今天,对于侵犯商标权的刑事法律制度却仍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使得某些商标侵权行为无法受到刑事制裁。本文试从商标权刑法保护的角度去探讨如何保护商标所有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申诉的保护现状、保护不力的原因,及刑事申诉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等简单分析,指出了我国刑事申诉不能直接必然引起或决定再审程序的开始,而法院和检察院则可以提起或抗诉,得出了现行法律申诉体系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不利的意见。针对刑事诉讼制度的某些弊端,作者认为我国应建立刑事诉讼强制答复权制度,并具体提出了一些维护申诉权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罗正红 《知识产权》2008,18(1):87-91
商标是一种无体财产,能为权利人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假冒商标行为是一种未经商标权利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商标的侵权行为。在商标权刑事保护问题上,我们既要充分肯定运用刑事手段打击假冒行为的正当性,又要清楚地意识到刑法不是遏制假冒行为的惟一途径,需要将其他法律制度与刑法结合起来综合使用,构建一个完整、严密、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商标权在现代法律语境中被公认为是典型的知识产权.在与专利、版权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商标权的知识产权化自有其深层的原因.人类使用标记和商标的实践构成其历史渊源,自然法哲学、心理学的“创造性”观念和经济学对商标保护价值的分析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商标权客体和本质等认知的法学基本原理是制度建构的重要依据,既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实践则进一步为商标权的纳入提供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9.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假冒商标的行为,每年给商标权人造成的损失至少达200亿美元.因此,假冒商标行为被称为国际公害,是一种严重侵害商标权人及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我国的《商标法》及《实施细则》、《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刑法》都对此行为分别作出了规定,根据其性质及危害程度,分别给予民事、行政以及刑事的制裁,以保护商标专用权人的利益.由于假冒行为涉及到几个法律部门,因此,正确界定假冒行为,关系到适用何种法律、以何种理由进行保护的问题.本文从现行法律出发,试图界定假冒行为的界限,从而进一步探讨防止假冒行为的对策,以达到最充分有效保护商标专用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今提倡依法治国,提倡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由立法、执法、守法等环节构成,但各方面仍然不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出来,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现状予以分析,深入探究造成刑事和解制度困境的相关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旨在与各位同行交流,确保刑事和解制度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11.
杨建斌 《北方法学》2010,4(2):41-48
商标保护制度是非物质传统资源保护体系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所不可替代的。商标权对非物质传统资源的保护比较直接有效,虽然也有其局限性,但通过驰名商标、证明商标等积极保护措施以及防御性保护措施,确实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商标法中增加有关非物质传统资源的规定也是完善我国商标权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驰名商标制度的检视与完善是新时代下优化我国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理解仍存误区,首先应澄清的是,驰名商标是法律概念而不是商业宣传概念。驰名商标界定的关键是公众的知晓程度,涉及公众范围的界定与知晓程度的判断两方面。我国商标法以是否注册为标准区分了未注册驰名商标与注册驰名商标,并赋予不同的保护效力;相关行政规定对驰名商标的证明附加了诸如使用时间等硬性要求,存在不合理之处。建议通过以下思路进行完善:区分相关公众熟知和一般公众广为知晓两个层次的商标,分别赋予混淆保护和淡化保护;正视互联网技术和新兴行业发展对商标知名度认定的影响,舍弃相关硬性规定,避免僵化。  相似文献   

13.
罗开卷 《法学论坛》2006,21(3):83-87
依据Trips协议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完善和调整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Trips协议下我国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法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将服务商标、“类似商品”、“近似商标”侵权行为和反向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纳入本罪的保护范围;改结果犯为行为犯的立法模式;加大刑法对注册驰名商标行为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
王春梅 《北方法学》2009,3(5):95-102
比较法视域下地理标志的保护主要有专门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三种保护模式。肯认地理标志的私权属性,衡量其公共政策目标,在分析我国现行法地理标志的保护基础上,选择商标法保护为主,辅之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模式,贯彻和落实宪法私权保护之宗旨,以寻求权利人自身利益诉求与公共政策目标之平衡。  相似文献   

15.
欧盟商标法律制度的协调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欧盟,既有各成员国国内的商标法律制度,又有欧盟的跨国商标法律制度即共同体商标条例,并设有将这两种商标法律制度协调运行的机制。该机制的核心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优先注册权制度,即在一成员国有效的商标,或者同时又是共同体商标,权利人可以享有将同一商标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优先注册共同体商标的权利,或者优先注册其他成员国国内商标的权利;二是转换申请制度,即共同体商标的申请人或所有人在其申请失败或其商标失效时请求将该申请或商标转换成国内商标申请的情况;三是共同体商标特有的诉讼管辖和法律适用制度。欧盟所建立的这种复式商标法律制度及其协调机制,对于“一国两制”下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四法域商标法律制度的协调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顺华  苏喆 《行政与法》2012,(2):108-111
在商标权取得制度上,美国是实施使用原则的少数国家之一。1946年美国颁布的《兰哈姆法》在使用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了注册原则内容。但由于《兰哈姆法》规定的"实际使用"注册程序存在不足,导致了商标投资风险、注册申请时内外有别以及理论和实践的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美国在1988年对《兰哈姆法》进行了修正,并在注册程序上增加了"意图使用"内容,从而弥补了"实际使用"的不足。对我国而言,《商标法》中实施的注册原则近乎绝对,过于缺乏使用原则的内容,因此,我国应重新构建商标权取得制度,以期达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彭学龙 《法学研究》2010,(3):149-162
在第一性的意义上,商标权无疑源于企业在交易活动中对商标的实际使用。这一论断既可从商标制度演进的历史中得到验证,又契合财产权劳动学说和符号学基本原理。尽管如此,各主要国家都先后建立了商标注册制度,并由此形成商标权注册取得和使用取得两种确权模式。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各国商标法乃至国际公约都作了充分的技术设计,致力于寻求注册和使用在法律效力上的合理平衡。我国现行商标法采取一种近乎绝对的注册取得确权模式,在客观上助长了商标抢注行为,导致大量注册商标与市场实际脱节,影响了商标制度的正常运行。应在总体上沿袭注册取得传统模式的同时,明确规定基于使用也可取得商标权,并依此对商标法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new dataset of franchise networks in nine countries in order to assess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do institutions influence the practice of franchising. Our regressions relate the structure of franchise networks (the rate of franchised units as opposed to corporate units) to individual parameters supposed to reflect the extent of moral hazards on the franchisor's and franchisee's sides and, more specifically, to various institutional parameters of the franchisor's country, namely, the legal tradition, the level of procedural formalism,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labour regul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demark protection. While agency theory parameters seem to perform rather badly in this international setting, institutions such as trademark protection and labour regulation have more explanatory power: greater trademark protection encourages franchising and the impact of labour regulation is mostly positive,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labour regulation that is being considered. The effect of legal tradition and formalism seems negligible once these parameters are taken in. JEL Classification D23 · F23 · K12  相似文献   

19.
刘斌  徐珍 《行政与法》2010,(11):93-95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商号法律保护制度。在现行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现有法律体系的框架下切实保护商号,不仅要正确认识商号知识产权的性质和保护现状,更重要还是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商号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奥林匹克标志保护为契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炳斌  胡峰 《河北法学》2006,24(3):43-46
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保护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以注册商标的形式加以保护,第二种是以单行法规的形式加以保护,第三种是以"官方标志"的形式加以保护.应该对奥林匹克标志进行法律上的综合保护.目前,中国对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主要还是以注册商标结合单行法规的方式进行,中国应该注重以"官方标志"的形式对奥林匹克标志进行保护,我国也应该借此契机完善我国的官方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