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宫体与佛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宫体与佛教扯在一起,似乎是很荒唐的,但宫体兴盛之时,正是佛教风靡一世之时,且宫体的主要倡导者和作家如萧纲、徐陵都笃信佛教,除庾肩吾仅知其曾参加编撰《法宝联壁》外,徐陵、庾信对佛学也有较深的造诣。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我认为,颇值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与僧论缘     
云溪子 《小康》2006,(1):92-92
临武夷山,以高山流水为伴,与和风鸣禽结邻,扬篙逐流,歌随风飘。红日西沉,意犹未尽,有君提议游永乐禅寺,并曰,虽寺小而僧众不广,却不乏学问之人。众人欣然响应。车蛇行山间,忽登高而临深谷,忽穿谷而溅流泉。过一山坳,辗转寻访而至。古寺似一农家,于明永乐年间由成祖敕令建造,故名。原寺不大,但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俱全,后毁于火,仅存几间平房。寺极小,僧人居然二十多位。接待吾等的泽道方丈望去仅三十出头,中等身材,眉目清秀。他很健谈,从永乐禅寺的历史到佛学,从佛教到佛教与其他宗教之别,滔滔不绝。谈到兴致处,泽道感曰:“你…  相似文献   

3.
游彪博士所著《宋代寺院经济史稿》弥补了宋以后的佛教寺院经济研究中的空白,对于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对有关佛教的史料或运用不当,或分析理解多有疏误。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佛教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在引用史料时产生了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4.
游彪博士所著《宋代寺院经济史稿》弥补了宋以后的佛教寺院经济研究中的空白,对于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对有关佛教的史料或运用不当,或分析理解多有疏误。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佛教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在引用史料时产生了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5.
佛教与佛学     
佛教是一种宗教 ,佛学是一门学问 ,二者相互区别 ,但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些佛学知识 ,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佛教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对佛学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曾对佛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它借助自己深厚的学术背景,以一个中国学者的眼光对佛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释;认为佛学具有无神论的特点,提出用佛教来鼓舞民众,进行革命的观点;他对佛教各派进行评判,提出了进行佛教改革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胡遂 《湖湘论坛》2002,15(1):87-89
自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社会进入近代阶段,面对极为巨大的时代变动,一大批有志之士为了替国家民族寻找出路,纷纷把目光投向儒家以外的其它各种东西方学术思想。佛学由于与中国士大夫文人有着自古以来的亲缘关系,所以便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他们与佛教学者中有远见卓识的先进人物携起手来,致力于开发佛学中勇猛精进、积极救世的一面,进行了一系列佛教改革活动。大致来说,近代佛学经世济民之意义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1.提倡佛教入世救世论,积极投身改良改革运动我们知道,佛教虽以解脱为宗旨,但又有小乘大乘之分。小乘以灰身…  相似文献   

8.
佛教不但由印度传入中国,而且随着历史上我国僧人的出国弘法巡礼,以及后来华侨的赴海外谋生,又把我国的佛教信仰,传到日本及南洋一些国家。于是佛教便作为日本和南洋一些国家华侨、华人的传统信仰,成为早期华侨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本文拟就日本华侨、华人的佛教信仰与中日文化交流问题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论《西游记》的佛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一部佛学的神魔小说。它的故事是佛教的 ,表现了唐僧西天取佛经求佛法 ;它的人物是佛教的 ,表现了孙悟空从顽空到真空再到无空的渐修渐悟过程 ;它的主题是佛教的 ,表现了追求人生的圆满与价值、明心见性的佛学观。  相似文献   

10.
因明是佛教逻辑学。虽然中外历代学者在对佛学或因明的研究过程中,从未在印度佛教古代史料中发现作过如此明确的表述,但是,这并不妨碍因明作为佛教逻辑在佛学中所占的历史地位,因为这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在我国,作过类似概括表述的首推玄奘的高徒窥基,他说:“因明论者,源唯佛说。”(《大疏》)本世纪初,我国和日本的学者曾掀起过一个研究阐析因明的高潮,同时对于因明是否佛教逻辑产生了歧见,时至八十年代,仍有极个别学者持否定的意见。如我国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因明述要》一书的作者,石村先生就坚持这种观点。本文试图就其要点作一些肯定性的分析,并以此作为与石村先生的商榷。  相似文献   

11.
上 ,未能深入佛学真谛 ,也许在已经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深受其益的后人那里不易体察佛学义的精要所在 ,也许是迫于现实的需要而对佛学义理的选择有所侧重 ,但无论如何佛学世界观、人生观、自然观对科技发展具有一种阻碍作用是事实确然。在现实的救亡重任面前 ,佛教的虚幻的世界观、虚无的人生观、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无疑是为抱有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理想的士人所不取的。二冲击的第二个层面是科学主义所引发的对佛教“道”(思想 )层面的批评。科学技术被近代士人当作救国救难的制胜法宝 ,同样 ,科学主义也被近代学人当作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与…  相似文献   

12.
法号与道号     
宗教是人类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自生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和道教。凡脱离“尘世”,出家为僧尼、道士者,便不再称原来的俗名,而由师父另起名字,佛教谓之法名,道教则称道号。 取法名有几种情况:一是佛教徒受戒时由授戒师所取,亦称“戒名”;二是信教者剃发为僧时由师父所取,这是最常见的;三是僧人出师时由师父所取,如藏族僧人学完所学科目  相似文献   

13.
寺最早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称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住在洛阳"白马寺",从此,寺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隋唐以后,寺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两朝皇帝宣传佛教明清两朝虽是中国佛教衰落的时期,但由于佛教的某些精神,适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所以这两朝的统治阶级仍然狂热地宣传、利用宗教。明清两朝皇帝都不同程度地信仰佛教。朱元璋青少年时期曾当过和尚,登基伊始,便在南京蒋山召集僧人举办法会,为明朝祈福,  相似文献   

15.
许栋  杜斗城 《求索》2012,(10):77-79
佛教在传入我国内地初期,僧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寺院里,在我国乡村地区活动很少。北魏太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太武帝的一系列限佛、灭佛政策,迫使僧人离开寺院,转入北魏统治较为薄弱的乡村地区活动,使佛教在华北乡村较快地发展起来,对佛教及整个北魏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是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球伦理的一份宝贵资源。作为宗教伦理,它是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是以佛教信仰为中心调节僧人之间及僧俗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体系,是有关佛教道德的思想、观念、学说。作为宗教伦理,它发挥着世俗伦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也承载着宗教对社会人生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88年,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佛教的论文有30多篇,其中对佛教心性论、佛性论、禅宗哲学、玄奘哲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分别概述如下。一、佛教心性论和佛性论的研究张春波认为,佛教学说至隋唐达到鼎盛时期。然而至唐末以后,却骤然衰微下去。这种升降沉浮,应从其所反映的社会存在中寻找答案。印度佛教心性论所提出来的基本矛盾是“真如”与“无明”的矛盾。印度佛学由微而盛,由盛而衰,正是由于“心性”中真如与无明这对基本矛盾对立统一乃至最后解决  相似文献   

18.
脸是会变的     
人的脸是会变的,这是常识,但不是废话。因为是常识,人们往往忽视它、忘记它,或陷于种种认识的误区而犯糊涂。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太虚法师及其弟子法舫、白慧、达居等师徒两代人曾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从事佛教外交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抗战时期,主要目的是保障滇缅公路畅通,联络东南亚及南亚各国加入抗战事业;二是抗战胜利之后,主要任务更多地偏向于研究南传佛教、印度梵文佛教及南亚、东南亚的宗教和哲学等,试图以"人间佛教"理念沟通大小二乘佛学、汉传和南传、印度佛学,这构成了太虚"世界佛学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两个任务是贯穿始终的,只是不同时期策略有所偏重。太虚僧团的这些努力对当今展开"一带一路"建设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肇论》的“空观”构建系统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僧肇的《不真空论》是把印度佛学的般若空观与中国文化成功结合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僧肇在大乘佛教的立场下,用三个不断向上叠加的逻辑层次来呈现他的般若空观的真实义,并把他的圣人观落实于明空的三个层次中。僧肇的空观论述,克服了六家七宗时代对空论述的偏颇,为中国佛学正确地接收大乘佛教思想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