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言两语     
勇敢有时候是讲一路心灵的定力。现代社会的悲哀是我们越来越学会用脑子生活,而缺乏心灵的能力。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勇敢是每临大事从容不迫,找到自己的出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日前在湖南浏阳文庙开坛讲学  相似文献   

2.
感人瞬间     
苑迪 《中国减灾》2008,(7):F0003-F0003
这是一场人类与大自然的生死竞赛。在这场竞赛中,人类表现出了足够的勇敢、坚强、团结,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那些冒死乘直升机伞降开展救援的解放军战士。那只从废墟中伸出的孩子紧握铅笔的手,那个高举条幅表达感谢的灾区孩子……这一幕幕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勇敢篇     
关玉国 《现代领导》2008,(10):46-46
勇敢是一种内在气质,勇敢是一种无形力量。勇敢是一种宝贵美德,勇敢是一种顽强意志。 敢思敢想,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试敢闯。 敢于直述己见。敢于触及矛盾,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4.
长城 《民主与法制》2008,(16):12-14
从快乐无忧的童年,到遭电击失去双臂;从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获得无数殊荣的今天……何军权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敢、快乐和善良,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难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这样评价他:“看健康人比赛会燃烧你的激情,而看残疾运动员何军权的比赛则会震撼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常坤 《半月谈》2005,(9):70-70
父母不管因为为什么离婚,夹在中间的孩子都是无辜的。离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看得见的是生活、学习上的不便:看不见的,也是最大的伤害,那就是心灵朗创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尽快走出生活的阴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勇敢走好今后的每一步。要给孩子讲明事理,让他们正视现实,家庭的破裂对孩子是沉重的打击,但要教育孩子把打击看作考验,  相似文献   

6.
王贞虎 《传承》2008,(11):56-56
一个小女孩,用她的冷静、机智、勇敢,给自己插上了一双天使的翅膀,"飞"出了生命的奇迹。这个小女孩,又用她天使一样的心灵,不顾个人安危,再度爬上教学楼救人,感动着太多太多的人。  相似文献   

7.
赵健 《福建乡土》2008,(4):37-37
人间祈求和平发展幸福未来,百姓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勇敢的人们在创造不朽功勋,善良的人们在祈求幸福安康。奋进的脚步踏平坎坷艰辛,欢乐的歌谣激荡心灵永在。人间渴望晴空万里绚丽云彩,大地祈求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平凡的人儿要报以清新微笑,  相似文献   

8.
心雨集     
正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读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茨威格"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阿甘正传》  相似文献   

9.
“许生命一片如雪的纯洁吧!从尘世中的纷争走出,沉醉进一份静谧的美丽,安然如一片明净的心境。”当你读到这段优美的文字的时候,心灵是否被触动呢?在每日的躁动、忙碌、追名逐利中,出世不易,安然更难,但从本期推荐的两篇有关冬日的文章中,却能看到作者们被时光打磨过的超然,以及坚守美好的勇敢。春天来了,在岁月生生不息的脚步中,让我们共同期待更美的明天吧。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作者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这本书令我们不断自问: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对物品断舍离了,那对自己的过去,是否也勇敢地断舍离了?那些令你心酸纠结不已的回忆,你认真思考过吗?若已从中得到教训,何必再耿耿于怀,不肯放手……  相似文献   

11.
认识余国平先生,是新年之春在一本《雕塑》杂志上开始的,那天这本杂志的封面吸引着我的目光,那是一件木雕作品:关公引缰挥刀、赤兔奋蹄跃立;关公沉着勇敢,意态自如;战马筋肉贲张,鬓毛飘扬。在千军万马的厮杀中,这雄浑的姿势,定然暗淡了所有的刀光剑影。作品整体充满了力度和气势。在充满张力的表面下荡漾着浩大不绝的生气,那如虹的磅礴气势给人深深的心灵震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便是国平的作品《横刀立马》。我开始关注这位莆田乡亲的作品,开始关注家乡这种魅力独具的艺术了。  相似文献   

12.
曹亚琴 《求索》2014,(6):99-103
心灵和谐是人的主观状态,是通过自我意识达到的一种和谐状态。它是人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内在知、意、情等要素相互协调、运行流畅的状态,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从静态上看,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备要素的相互协调并适应外在世界的状态。从动态上舌,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备要素从和谐发展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动态发展过程。心灵和谐既包括个体心灵和谐,亦包含群体心灵和谐。个体心灵和谐反映的是个体的心灵状态,是群体心灵和谐的起点和基础;群体心灵和谐是存在于群体心理的、和谐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灵和谐状态,二者辩证统一、紧密联系,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三个代表”,塑造党员先进性形象的关键是什么 ?是要倡导和弘扬牺牲奉献的精神。   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过一段震撼心灵的话:革命的过程,像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中行船,希望同学们为建设新中国永不退缩,勇敢直前,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一切。所以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以经受住革命风浪的考验。“三个牺牲”,第一个讲的是参加革命的目的,第二个讲的是浴血奋战的要求,第三个讲的是为国为民的境界。在“三个牺牲”的鼓舞下,…  相似文献   

14.
走近新世纪     
走近了,更近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世纪!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我们走进警察的天地,抒发千年随想,为理想祈祷;小巷深情中,认识警察,感受世事警策和心灵关怀,品味亲切。哦,警察……让我们豪情满怀,跨进新世纪,勇敢迎接挑战,创造辉煌未来。  相似文献   

15.
心灵和谐的社会实现途径和建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亚琴 《求索》2008,(10):110-112
心灵和谐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对终极关怀的寻求,是人之本性使然。人类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本性,追求幸福、内心安宁、精神有所皈依的深层次期盼。本文从理论上探究,心灵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从现实中考察,心灵和谐是和谐社会建构中国人“心灵”拯救的需求。为了消解心灵的不和谐,笔者尝试从求真化异、向善博弈、立美宜心三个方面,营造人的心灵和谐的港湾。  相似文献   

16.
备课卡片     
当心被优势“绊倒”勇敢的士兵一天,前美国海军总司令麦肯锡将军去探望他军校同学马歇尔将军,马歇尔此时已是陆军总司令麦肯锡说:“你知道我的海军一直被公认为是全世最勇敢的部队。我希望你的陆军也一样。”马歇尔当不甘示弱,表示他的部队也是全世界最勇敢的。麦锡就问他有没有办法证实一下。马歇尔随便喊住一路过的士兵,指着不远处一辆开动的坦克命令道:“给我过去,用身体拦住那辆坦克。”“你疯了吗?”士大叫:“我才不那么傻呢。”说完撒腿跑开了。马歇尔意地对他的老同学说:“看见了吧,只有最勇敢的士才会这样同将军说话。”…  相似文献   

17.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于二十世纪末期创作的长篇言情小说《马语者》以真情、真爱、清丽、清幽打造了一个激情四溢又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当代西方中年人追求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和谐统一的心灵历险过程,曲折生动地再现了主人公高尚的人格魅力、真实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现实面前的勇敢抉择。  相似文献   

18.
心灵百叶窗     
你的心灵小木屋,有没有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那扇心灵之窗,你安装百叶帘了吗?常常地;你为那从窗口满泻而入的金光满心欢喜,无比自豪。是的,人生怎能没有光明。心灵怎能任其幽暗?心灵小木屋必得有大千世界的光和热涌入,才会有生机、有生趣,才能酿出灵感,产生出创造的冲动。所谓幸福欢乐,与心灵门窗的敞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9.
备课卡片     
贴朱者赤贴墨者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招募了一批不三不四的人上前线,这些人纪律散漫,不听指挥。当局请心理学家来管理他们。心理学家替他们每人每月拟好一封家信,要他们照抄一遍,信里告诉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听指挥和主战功等。半年之后,他们竟一个个变了样,真的像信中写的那样勇敢和遵守纪律。这就是"勇敢"和"立战功"等的标签暗示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这种"标签效应"的出现,其一是因为标签的暗示作用可以影响人的"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其二是标签的"角色行为"导向作用。其三是社交行为的偏离。因此,老师、家…  相似文献   

20.
罗时进 《前沿》2008,(10):F0003-F0003
李商隐作为诗史上一个有独到特色的大诗人,对其的接受研究进行梳理,是顺理成章而且深具文学史意义的。在李商隐的诗作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而“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成其为艺术作品。”([德国]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页49。)文学接受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心灵的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