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山区经济的发展有自身的特点 ,多数学者是从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角度来论证的 ,而忽略了人和文化的因素。本文试图运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 ,从人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广东山区经济发展 ,重新审视了山区的区位环境 ,指出文化因素是广东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原因 ,并提出促进广东山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均方差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2008年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显著,这主要是由对外经济、创新能力、经济增长速度等差距造成的,其次是经济规模和增长成果分享方面差距的影响。相对而言,各地级以上市在经济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差距较小。珠三角在对外经济、创新能力、经济规模、增长成果分享、经济结构等方面优于粤东、粤西和粤北。特别是在对外经济、创新能力和经济规模方面优势显著。粤东、粤西和粤北在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增长成果分享、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相差不大,但在对外经济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选择适当的路径以保持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经济战略问题和政治决策问题。区域协调机制中政府协调行为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政府协调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对区域协调机制中政府协调给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浅析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中区域利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我国区域协调机制中区域利益的重要地位,概括了国内在区域协调与区域利益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区域协调机制中区域利益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 《青年探索》2012,(6):I0004-I0004
2012年10月13至15日。在广州市青年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的组织下,香港五旬节林汉光中学的45位师生到广东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大富中心小学服务、交流与体验。  相似文献   

6.
区域立法协调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吃不开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学者们根据以地域划分方法将沿海和内地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即东部地带基本达到或接近“成熟型”,中部和近西部大体属于“成长型”,远西部则属于“开发型”或“待开发型”。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别,重新高速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快速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紧接着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些对位于中部地区的省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开放战略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为了区域协调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势在必行。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强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区域之间交流与合作。不仅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也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使改革与开放更好地发挥其应有效力。  相似文献   

8.
《同舟共进》2009,(1):F0004-F0004
怀集县地处广东省西北部.位于“泛珠三角”的咽喉.是人口.面积、资源大县.改革开放30年来.怀集县不断解放思想.围绕“变人口大县为经济大县,变资源大县为效益大县.争当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目标,努力推进县域上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12—2021年31个省份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了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进一步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但在区域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全国层面基尼系数有所下降,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内差异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区域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一级指标中经济、文化、社会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关键共性障碍因子,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中主要障碍因子各区域不尽相同。基于此,从补齐各区域协调发展短板、畅通要素跨区流动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突出城市群都市圈引领带动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演化规律,形成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格局。要突破区域差距拉大、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扭曲、产业同构诸多瓶颈因素,选择明晰政府职能、推进科技创新、有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路径。  相似文献   

11.
蔡兵 《岭南学刊》2007,(4):90-93
长期以来,我国在如何发展山区经济问题上人们看法并不一致。一些山区将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发展工业上,但由于没有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而颇受非议。通过对广东山区经济发展现状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可见,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工业应是目前山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有效模式,而这种模式的成功还必须具备如山区的现代交通网络,工业发展基础以及发达地区能够对山区进行产业辐射等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协调博弈与均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桥 《求索》2007,(5):50-52
本文根据均衡选择时参与人对行为预期、博弈支付及策略风险的不同要求,对对称协调博弈进行了分类,给出了协调博弈的性质,探讨了协调、互动与合作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协调失败的可能性,最后基于理性研究了协调博弈均衡选择标准——支付占优与风险占优。  相似文献   

13.
农业区域经济理论强调注重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湖北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明显,但在规模、市场、服务和体制上存在问题,农业区域经济的聚集与扩散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只有不断创新、调整、突破旧体制,才能促进湖北农业区域经济的整合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论区域软实力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受资金、土地以及环境容量等各种硬实力制约的同时,也受到人才、文化、习俗、制度等软实力的约束。区域软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我国学术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区域硬实力,对于区域软实力未给予重视。本文将分析区域软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区域软实力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中西部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凸显,它既拥有崭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法治文化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而且需要与现代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文化。构建法治文化意味着在全社会形成普遍的公平、正义、平等、自由、权利至上的观念以及信仰法律、尊重权利的法治精神。而法治文化的生成,需要健全的制度、政府的引导、民意的自觉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明确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并对广东省的经济空间结构作了静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一、区域协调制度:同城化发展的制度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必须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就要求摒弃以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倾向:一方面是过度强调大城市化发展,使得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是行政区模式下城市之间恶性竞争,缺乏协调和合作,使得区域发展的整体功能无法得到发挥。鉴于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即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协调制度,推动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协调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布局完善和分工合理的城市体系。区域协调制度问题是基于区域经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一战略中隐含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区域利益的协调。区域利益要达到协调状态的基本要求是兼顾到各区域的利益,逐步缩小区域差距,达到各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从而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故要将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必须坚持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法制化、均衡化、程序化和统一化的原则,通过在宪法中确立区域利益协调的指导思想、制定地方关系法、确立区域主体的法律关系形式以及促进区域利益协调的法律实施等进路对区域利益协调机制进行法律建构。  相似文献   

20.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工会20年来在发展道路上作出了以下重大选择:面对西方国家大力推行的华盛顿共识,中国工会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面对资本在全球化进程中日趋明显的主导地位,中国工会选择了走出去的方针,以开放的姿态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面对用工制度改革对劳动者的冲击,中国工会明确以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为其基本职能;面对劳动力市场全球化趋势,中国工会以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作为其维权的标准,向全世界诠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