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的人权入宪与人权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款项 ,这是中国全面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 ,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 2 0多年的重大成就。但是人权入宪与人权实现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当前我国人权入宪的政治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为缩短人权入宪与人权真正实现之间的距离 ,我们必须围绕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做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并以此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晓玲 《人权》2012,(6):16-18
人权是根源于每一个人的尊严而产生的权利。追求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比如,2012年3月,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明确写入了这部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中,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权快速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3.
《人权》2005,(6)
.本期特稿 人权法制保障要扶“贫 朱穆之刀2 .高层论坛 蒋正华:依法做好人权工作发展人权事业 —在“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王演兵417 王利明谈物权法 本刊记者赵海宁5116 美国丹佛大学南达教授:中国人权取得很大进展 本刊记考尤雪云夕6 瓜l4 肖扬强调进一步加强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 本刊记者 .人大代表访谈 全国人大代表徐显明谈中国人权发展的五大变化 本刊记者云翔筑O 维权任重而道远 —访北京市人大代表吴青 杨师舜刀22 本刊记者2/3 积极推动人权法制保障不断发展 周觉刀8 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李德…  相似文献   

4.
李秋学 《人权》2004,(6):44-46
宪法关于人权的规定,标志 着人权是我国立国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大学 人权教育问题必然要被凸现出来。对某工科重 点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人权价值取向与 认知水平、人权意识之间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 和问题,大学人权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适当开 设人权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孙强 《人权》2013,(3):52-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发展实际、时代特征、历史传统、民众文化等相结合,着力解决中国人权发展的"特殊"问题,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是关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范继增 《人权》2011,(3):32-3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理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权”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是旧的人权理论体系解体和新的人权理论体系的重构。时至今日,人权理论的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多,研究速度不断加快,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新的人权理论体系逐渐形成。然而,学者们在梳理已有的人权理论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一个关键问题的思考:人权理论演变的动力是什么?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首次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来,以人为本的提法受到广泛关注。能否正确理解“人权”和“以人为本”的含义,不仅关系到对国际社会人权领域争论焦点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人权保障制度的设置及完善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人权的真实含义及其本质可“从人权“”、权利“”、法律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四者的比较中来把握。一“、人权”和…  相似文献   

8.
常健 《人权》2012,(6):2-15
在中国,人权理念的传播并不是简单地将国外的人权观念直接照搬,而是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人权》杂志作为人权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和人权理论研讨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人权理念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权》杂志创刊以来所发表的文章的分析,发现中国10年来人权理念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朱穆之 《人权》2002,(2):4-5
“三个代表”思想已成为中国指导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要求是不断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这必然对中国人民的人权产生重大影响。究竟“三个代表”思想与人权的关系如何,这是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问题。这里仅提出一些片段零星的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黎尔平 《人权》2007,(1):46-47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政府对人权高度重视相一致,人权教育是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在人权教育方面已走在大学的前面,如湖南、广东等地对与人权密切相关的公安、司法和新闻等部门开展了人权知识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和传承者,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权知识对整个国民人权意识的提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月2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1999年国别人权报告》,无视中国人权不断改善的客观现实,怀着严重的政治偏见,再次用大量篇幅对中国横加攻击。这个《人权报告》攻击了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而对美国自身的人权问题却闭口不谈。鉴此,我们很有必要对199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做一番透视。  相似文献   

12.
1月20日下午,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应约会见了荷兰驻华使馆负责人权事务的官员卡伦·薄波漪(Karen Burbach)。卡伦·薄波漪刚到任不久,在阅读了《人权》杂志后,对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人权》杂志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详细询问了相关情况。董云虎介绍了中国人权研究会的组织机构、宗旨和相关工作,介绍了《人权》杂志和"中国人权"网的宗旨和采编情况,并阐述了中国的人权观点和状况。卡伦·薄波漪对人权研究会和《人权》杂志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示愿意积极促进荷兰人权机构与中国人权研究会、《人权》杂志社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增近中荷之间在人权领域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向国际社会阐述了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实践。自1991年以来,由于中国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政策,中国的人权事业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熊万鹏 《中国发展》2008,8(3):17-21
人权是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凸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抗震救灾的过程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闪耀着人权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核心是人人享有广泛权利,重点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关键是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基础是强调科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妇女与人权     
邹晓巧 《中国妇运》2004,(12):39-40
今年三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作为政治话语,“人权”的提出源自欧洲。但“人权”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作为人类普遍的道德诉求,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崇这样一些人权基本理念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字拆开是两个人,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话包含了对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崇尚。充分享有…  相似文献   

16.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人权》2013,(3):61
《人权》杂志创刊于2002年2月,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是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性刊物,是中国人权理论建设、人权知识普及教育和中外人权对话的重要园地。《人权》杂志的宗旨是: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普及人权知识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国际人权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务院于3月4日抛出了一份所谓《2001年国别人权报告》(以下简称人权报告),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再次进行攻击,引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针锋相对,3月1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1年美国人权纪录》。文章用大量例证说明美国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侵犯人权问题,奉劝美国政府放弃在人权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的做法,顺应国际人权领域合作与对话的时代潮流,多做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事情。中国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举行座谈会,批驳美国的人权报告。  相似文献   

19.
常健 《人权》2012,(5):2-11
2001年12月,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10周年之际,当代中国大陆第一本《人权》杂志试刊,并于2002年2月正式创刊。10年来,《人权》杂志记录了中国人权事业一步步的发展,见证了人权理念价值地位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10,(2)
《人权》杂志创刊于2002年2月,由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的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是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性刊物,是中国人权理论建设、普及教育和中外人权对话的重要园地。《人权》杂志的宗旨是: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国际人权的健康发展。主要栏目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