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进一步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提升吉林省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32项重点任务,为全省老年人发了一份"大红包"。《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津贴补贴制度,并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以生活照料为基础,专业护理  相似文献   

2.
正据《重庆晨报》报道,2月6日,重庆市政府法制办发出关于征求《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意见的公告。草案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以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问候老年人。这是继"常回家看看"规定后的又一次尝  相似文献   

3.
正提到"信用",人们一般会联想到"欠钱要还"或者"承诺的要做到"。如今,上海已经将"信用"与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挂起了钩。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精神赡养方面重申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并进一步明确,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家庭成员要"常去院看看"。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快构建与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甘肃省民政厅于近日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从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机构养老、居家养老、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服务改革等五个方面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显著成  相似文献   

5.
<正>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提升我国新时期老龄事业发展水平、完善养老体系进行了顶层制度设计。全国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突出了养老体系建设的内容,对提升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增进老年人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仍将快速发展,并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相交织,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相伴随,与家  相似文献   

6.
正近些年来,"啃老族"现象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啃老族"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针对这种损害老年人权益的社会现象,《长春晚报》曾在2015年11月报道,吉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吉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条例"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成年子  相似文献   

7.
正6月23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草案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6月26日,《京华时报》"社会万象"栏目报道了一案件,北京丰台区36岁的"啃老族"女子杨某,因向母亲要钱被拒,遂强行给母亲喂服水银致其死亡。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近年来"啃老"引发的问题事件不时见诸报  相似文献   

8.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无疑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方式,但将之写入法律草案,敬老义务居然要寻求法律来约束,其间的尴尬令人反思。今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草案。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相似文献   

9.
《今日海南》2014,(10):I0004-I0004
<正>近年来,海南省以《海南省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精神,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各项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自2012年3月起,海南开展了"海南健康长寿岛"专题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14年8月27日在韩国首尔市召开的第三届人口老龄化长寿化国际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0.
<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实施,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原本属于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道德问题,随着新法的修订,如今变成了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对此网上热议纷纷,但我们不应过于质疑"常回家看看"的法治善意。值得深思的是,"常回家看看"的简单需求,何以成了许多老年人的"热门呼声"?归根到底,说明人们在对老年人的应尽责任上,做得并不是十分到位和完美。譬如,在"常回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迅速提高,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设备方面遇到的困难越来越突出。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社会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共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据此,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领域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便利的服务。笔者作为老年人智能产品研发和服务的提供者,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解决老年人的"智能化困难",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9)
正《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于5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常回家看看"将归入信用平台,"失信者"将进"黑名单"。那么,征信能把子女们"喊回家"看望老人吗?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指出,对拒不探望老人的子女及家庭成员,老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探望义务,法院可根据老年人的起诉,做出相关判决,要求子女回家或到养老机构探望老人。如当事人拒不执行判决,其  相似文献   

13.
正哪些人可以领取高龄津贴?高龄津贴的标准是多少?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2014年,财政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财社[2014]113号),指导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的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刊点评     
正19月26日,河北出台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条例》除增加应当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外,还规定老年人有权拒绝"啃老"。本刊点评:将赡养义务内容和内涵规定的如此具体,是认识上的进步、制度的进步、时代的进步。如果能赋予第三方,如街道居委会权利进行评判、监控和执行,《条例》就更完善和可执行了。  相似文献   

15.
经全国人大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正式进入修订工作程序,为了使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充分体现性别平等原则、切实维护老年妇女权益,2007年8月31日,全国妇联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妇女研究会在京共同举办"保障老年妇女权益,构建平等和谐社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专家讨论会",来自全国人大内司委、国务院法制办、老龄工作委员会等主持和参与修订该法的机构领导和主要工作人员与全国妇联、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将性别视角纳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中,保护老年妇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正>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提升我国新时期老龄事业发展水平、完善养老体系进行了顶层制度设计。全国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突出了养老体系建设的内容,对提升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增进老年人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仍将快速发展,并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相交织,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相叠加。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7月1日,一部关系到全国1.94亿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这是全国人民的福音:不仅惠及的是今天已经跨入老年人队伍那部分人,更多的是即将跨入或今后最终将跨入这个群体的所有公民。"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1996年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日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始实施。其中,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常回家看看",原本属于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道德问题,随着新法的修订,如今变成了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消息甫一传出,网上顿时热议纷纷,称其"缺乏现实操作意义"者有之,疑其"推卸社会尊老责任"者有之……有争议,说明了公众对"修法"的重视;而我更想说的是:不应过于质疑"常回家看看"的法治善意。一度以来,"常回家看看"的简单需求,何以成了许多老年人的"热门呼声"?归根到底,说明在  相似文献   

19.
正《民法典》总则编在自然人一章中以多条法律条文规定了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监护职责。与《民法通则》相比,《民法典》总则编关于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规定,其内容更加完善。通过《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形成联动保护机制,有利于真正形成我国"以家庭监护为基础、以社会监护为补充、以国家监护为兜底" 2的监护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连珍出席《欢度百岁》读书交流会7月10日下午,省政协机关以"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欢度百岁》读书征文交流会。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出席。《欢度百岁——江苏长寿老人风采》,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阐释社会、环境、饮食、心理等对百岁老人健康长寿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科学性、真实性和可读性,是省政协继《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