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理被害人起诉的治安行政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姜岱勇关于被害人的原告资格问题对被害人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实践中认识不一。有的人认为,被害人不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相对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对公安机关处理侵害人的处罚提起诉讼,只有在复议机关撤销了原处...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有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为时,被侵害的公民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人民法院是按照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的有关规定立案受理,还是告知被侵害人向监察或纪检部门反映?请予答复。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法》实行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明确规定:“公民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此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公安机关受劳动教养委员会委托,办理劳动教养案件有  相似文献   

4.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复议前置的作法,给被处罚人创造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机会,也将加大了公安机关在治安处罚案件中被告的压力,加强公安机关应诉策略研究,有助于指导公安机关应对即将大幅增加的治安处罚行政诉讼,提高胜诉质量,维护公安机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对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中的行为并非一概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应甄别案件的具体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收容审查措施是公安机关用来对付流窜犯罪分子和流窜作案嫌疑分子的重要手段.它是对那些在刑事拘留时限内无法查清主要罪行和取得必要证据的嫌疑人所采取的强制性行政审查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次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会议后正式发布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司法解释文件中明确规定:“公民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收容审查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毫无疑问,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必须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解释,受理不服收容审查的案件.但笔者认为,收容审查,不宜视为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收容审查的,不宜纳入行政诉讼范围之中.其理由如下: (一)收容审查,实质上并不是行政强制措施,而是公安机关针对流窜犯罪案件所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从对象上看,收容审查并不是针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7.
审理因经济纠纷而形成收容审查行政案件应注意的问题田晓鸣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公民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收容审查的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这项规定,对于保障公安机关行政...  相似文献   

8.
●监察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对监察机关依法没收、追缴的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监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一、监察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对违法行政处罚、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等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在实际工作中,监察机关如果超越职权,也有可能做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原、被告以外的所有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践中,第三人的具体表现复杂、多样,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行政审判实践,略谈拙见,以期抛砖引玉。实践中,常见的行政诉讼第三人有以下一些:1.处罚案件中的被处罚人与受害人互为第三人。当被处罚人不服行政处罚而提起诉讼时,受害人是第三人;当受害人不服行政处罚而提起诉讼时,被处罚人是第三人;但当被处罚人与受害人均不服行政处罚,均提起诉讼时,法院可以将这两个独立的案件合并审查,将起诉的被处罚人与受害人均列为原告,这时就…  相似文献   

10.
商商 《法学》1990,(12)
《法学》杂志今年第11期刊载了张宏发同志《行政案件的受理应当服从于社会稳定》一文(下称张文),张文通过一个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前,受害人对公安机关给予侵害人的处罚决定不服提起诉讼的行政争议是否受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该案如果受理将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开展行政诉讼,以及被害人完全可以依法行使企业自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为由,说服了原告,撤回了诉状,从而得出“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行政案件,如果诉讼的结果将明显地不利于保障社会稳定的话,人民法院也可以不予受理”的结论。张文针对特定的案件和特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及特定的时间(即行政诉讼法尚未实施),审理治安行政案件有一定的局限性等情况,从案件审理的社会效果出发,对原告做深入的法制宣传工作,这无疑是可取  相似文献   

11.
潘欣 《法人》2006,(6):28-28
今年年初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公民郝某诉某市地方税务局案,原因为郝某向某税务机关举报某铁路分局下属客运列车销售饭菜拒开发票涉嫌偷漏税,郝某对税务机关给予的行政答复不服,据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案件经过二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第三人类型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类型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特点及法律地位(一)行政诉讼第三人概念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章第27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是行政诉讼的第三人。或者说,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22条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30日内,应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的决定.”《办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就交通事故责任所作的认定不服时,只能申请重新认定,而对重新认定仍不服时,可否提起行政诉讼,《办法》没有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4条规定:“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人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负有交通管理职能的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的原因后,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在引发交通事故以及产生损害后果中的相互关系,依法做出对当事人责任大小的认定。因它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当事人不服是否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是否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和审查,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可诉性的理论依据对认定行为的复议问题,审查问题及法院能否判令公安交通部门重新做出责任认定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交通责任认定属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有权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院遇到这样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针对某公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该公民没有提起行政诉讼,但另有一位公民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于不是具体行政行为针对对象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人民法院了维亮了维亮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眼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依此规定,不是具体行政行为针对对象但与该…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那些因行政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在诉讼过程中,要求参加诉讼或被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团体。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唯一根据。①《行政诉讼法》第27条对第三人作了专门规定:即“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共3处专门对第三…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3,(12):37-37
问:我公司在一起委托买卖合同中被公安机关涉嫌经济诈骗冻结资产,停止经营。后经审查仅属于合同纠纷,不构成犯罪。我们准备提起行政诉讼,请问:提起行政诉讼必须先经行政复议程序吗?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公安机关裁决的行政处罚,概称治安管理处罚。对于这种处罚,如果当事人不服,通常是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的;但过去没有规定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近年来,在公安法规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对治安行政处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养和收容审查都是一种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由于这种行政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比行政拘留要长,因此,它的严厉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行政处罚。《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劳动教养、收容审查的行政强制措施可以提起诉讼,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 (一)关于确立劳动教养、收容审查行政诉讼的意义,首先是扩大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范围。过去被劳动教养和被收容审查的当事人对劳动教养和收容审查决定不服的,法律没有规定有提起诉讼的权利,当事人认为劳动教养审批机关或公安机关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只能通过申诉和信访的渠道反映情况,但由于申诉、信访渠道不畅通,公民正当的申诉请求往往因某些工作人员的推诿、扯皮等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即将实施的《行政诉讼法》则规定对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明确规定了排除行政诉讼的四种情形。《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