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3,(33)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带有明显网络背景和自身特点的网络语言随之产生,从简单的符号、词语逐步发展为有自我风格、语法形式的网络文体;从起初流行于网络,进而进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广泛应用于生活,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传统文化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网络流行文体"陈欧体"的诞生与传播过程的分析,探讨了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内在深层联系,就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两者之间的联系提出建议,以期网络语言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在传统广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网络与语言结合的成果,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的新的变体,它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文化符号,显现出重要的传播价值。而传统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势必会受到网络语言这一文化符号的影响。其中,影响力尤为突出的是网络语言中网络流行语的部分,从实际案例出发探究网络流行语在传统广告中的运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蔡琴 《学理论》2010,(15):150-151
在网络技术、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催生了网络语言这门新的语言。然而,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在语言界却兴起了轩然大波,众人对网络语言的态度褒贬不一。从网络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于网络语言的理解和对高职学院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陈颍锋 《学理论》2009,(5):174-175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网络语言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自我确认、互相认同的标志.是特定群体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和规范语言运用的语文教育在网络语言视域下如何应对挑战.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规范的、精确的使用汉语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从网络语言视域下,探讨语文教育应对目前网络语言所带来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既要克服网络语言所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又要利用网络语言的特点及网络所提供的平台,培养中小学生的规范化语言素养,弘扬传统文化,以陶冶年轻人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规范及运用能力,使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得益相彰!  相似文献   

5.
常洪艳 《学理论》2014,(4):183-184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社会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作为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网络交流所使用的语言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中性别差异的表现在语言学领域仍然是全新的话题。从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心理的角度对观察到的网络语言中的男女差异现象进行解释,并且探讨影响网络环境中男女不同的语言特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特殊语言形式.它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表达方式包容性强,内容富于变化,口语化程度高,是网络语言最为显著的特点,同时网络语言的双重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知多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有位青年朋友从上海发来电子邮件,说他“与gf分手后,感到十分010,工作之余只好上网玩泥巴,偶尔也上街买东东……BB!”其中的“gf”、“010”、“泥巴”、“东东”、和“BB”也许让一般人感到陌生或奇特,但它们却是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语言。它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虚拟聊天室等),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界定了网络语言的便捷性、灵活性、实时性、简洁性和视觉显著性等种种新特点。网络语言中最开放、最活跃、最具特色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6)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语言越来越多地被加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一些消极的现象也在随之产生——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语言暴力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现象问题,而是一个牵涉社会道德的重要问题。将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网络语言暴力问题,揭示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希望为杜绝网络语言暴力,打造和谐网络环境做出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导致了语言文化的变迁。社会变迁的丰富图景,使得我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传统语言文化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其意蕴解读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色彩;网络语言大大流行,并日益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变迁特点上看,主要是多样化和杂糅性;从变迁趋势上看,主要是全球化和"跨文明"色彩渐浓;从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上看,则是动态的和双向的。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6)
科技进步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桥梁",它传达着大量信息。而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隐喻是网络语言生成的一种方式,从隐喻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分析无疑为认知在语言中的功能研究进一步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常林杰 《学理论》2015,(4):238-23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公德缺失成为越来越凸显的问题,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色情、垃圾邮件、病毒木马、网络诈骗等充斥着虚拟网络世界,严重干扰并影响着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对人们正常的网络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欲从网络技术、网络社会特征、网络社会的法律法规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引起网络公德缺失的原因,并剖析相应对策以减轻网络公德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2.
社会热点,也称为社会兴奋点,指在某一时期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事物或问题。社会热点就其规模和范围而言,可分为宏观热点和微观热点;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分为舆论热点和行为热点;就其目标方向而言,可分为工作热点和生活热点;就其形成因素而言,又可分为因现行政策引导形成的热点和群众自发形成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热点经常出现,由于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对“小环境”乃至“大气候”都有显著影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江苏南通农渔职业技术学院李学红: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传播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话语体系,它表现出个性鲜明、自由表达、浅白简约、动感直观、中西杂糅、流行元素丰富、求变求异、非文字化等诸多新特点。它所形成的话语境状(语境),与传统语境有着鲜明  相似文献   

14.
不知是什么缘故,一说畅销书,人们就联想到不健康的内容,似乎健康的书籍就不能畅销。这实在是一种偏见。手头达本《青年知识手册》,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便已销行三百五十万册,且至今不衰。然而,就其内容而言,却是丰富、精彩而又健康的。 《青年知识手册》全书近六十万字,收入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青年生理知识等十六个方面六十六目,计一千三百八十余条,天文地理、文史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绩效显著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和有效管理方式,其效能是积极的,收效是显著的,不管就其产生的原本价值而论,还是二十多年的实践过程而言,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对它的这一特点进行梳理并作充分论证,是写作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12)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对于年度网络热词的总结和筛选已成为年度总结的一部分。在2013年的网络热词中,"中国大妈"一词备受关注,并对我们的语言和生活产生了影响。拟从模因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解读,探究"中国大妈"这一网络热词的出现、复制和传播以及其流行的原因所在,期望对网络热词的多角度解读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川 《学理论》2013,(14):23-24
21世纪人们完全进入了信息社会,大量网民开始关注我国政治发展,影响力大的反映在反腐问题上。但是,看到网络反腐取得的成绩时,也应该看到不足之处。为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反腐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加强传统反腐形式与新型反腐形式的融合;加强政府政务和官员财产信息的公开;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监督反腐舆论的融合,发挥传统媒体的主流和引导作用;加强网民的责任意识,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9)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化,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也在网上大肆传播,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信息社会环境下,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网络的生活方式便凸显得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具体方法如下: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加强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加强网络法规和公德的教育;加强网络硬软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雷玉梅 《学理论》2013,(33):277-278
俄语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在进行俄语第二课堂建设时要遵循思想性与创造性兼顾、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配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结合俄语学生实际与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深化,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时效性强且流行广泛的语言表达形式,网络流行语承载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高校应理性认识这一新生事物,积极应对并因势利导,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使其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