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春兵 《学理论》2013,(17):235-237
我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地方院校应顺应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政策导向,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实现地方院校法学专业的特色发展。地方院校制定以实务性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的优秀师资队伍,强化卓越法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适合地方院校发展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通过参与地方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完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估机制,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0)
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根据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精品师范教育与特色打造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专注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加强以教师职业化教育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培养;以专业学习带动实践技能训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的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等综合改革。因此,边疆民族院校更应准确把握改革的动因和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要,弄清在法律人才培养上的问题和优势,走出传统法学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探讨地方综合性工科院校理科知识实践与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思路和定位,在践行过程中通过设置理综实验班,开设特定的必修课、选修课,结合与专业教师的联合培养,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和科技活动等方法,探索理工知识融合的有效途径。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高等院校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继续探索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2)
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拔尖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仍然存在着导师制形同虚设,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强及实践教学相对落后等问题。因此应从师资配备、导师制、经费保障及人才质量控制方面进一步推动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对高校法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要求,合作教育的开展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路径,合作教育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为卓越法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方向,为卓越法律人才的教学团队提供新鲜血液,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基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各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社会职业需求,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各地高校也着力于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实践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比例和作用。通过建立校(学校)院(法院、检察院)所(律所)合作平台,依托社会资源,共同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是确保法学教育实用性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思路上,应当以职业技能训练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用校内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校外开展多种形式职业技能活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7,(6)
<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已经走过普及阶段,进入巩固与提高的发展阶段。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综合改革和深化发展必然需要与之配套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师资培养体制已不能满足教育实践对师资的新需要,难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2)
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中把握好实践教学质量。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就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进行研究。从地方本科院校的角度切入,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剖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的原因,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和培养的原则、途径与方式、政策、制度保障和组织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10.
梁欢 《学理论》2013,(14):254-255
在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过程中,高职院校和教师之间是一个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学校是委托人,教师是代理人。由于学校与教师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培训出现供需矛盾,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认真研究相关对策:收集教师的培训需求,结合地方的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明确具体的、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师资培训目标;拓宽培训渠道,创新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模式;建立和健全师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高校,玉林师范学院顺应国家和地方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形势,通过举办"卓越班"和"挂榜班",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方式、教育模式、师资力量及学习管理等方面,实践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健 《学理论》2010,(20):270-271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重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尤其基础学科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从点滴抓起,从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抓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以落实我省"黑教高函〔2011〕110号关于启动黑龙江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知"精神为指导,结合地方大学办学特色,构建符合地域特色的高校工科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推进工程类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重要阵地,在对师范生的教育过程中,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能够丰富师范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其教学技能。此外,地方文化在培养师范生道德修养,养成一定的学术能力,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存在社会适应性弱化、同质化及人才培养措施不力等问题,在借鉴和学习国外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理念基础上,指出了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方从法  刘刚 《学理论》2012,(12):222-223
目前我国培养空乘人才的院校较多,如何准确把握和正确认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教学内容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有效地实施专业教育与训练,满足日益发展的航空市场需要,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课题。文章从改革高职高专空乘专业教学内容入手,阐述了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空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及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中学历史新课改已在河南全面推行,但作为培养中学合格师资的高师院校历史院系,其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学历史新课改仍存在着诸多脱节之处,如对中学历史新课改关注不够;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滞后;师范生教研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不够;实践教学、职业基本功训练实施力度不强等。为此,需要调整历史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增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新课程;构建严格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体系,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调整历史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实践效果;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于亚娟 《学理论》2013,(17):351-352
"4+2"教师培养模式是我国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和探索。与传统的师范教育相比,不仅提升了教师学历,并且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更具有发展潜力;与普通的教育硕士相比,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扎实,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训练更系统、更深入。"4+2"教师培养模式是教师培养模式的革新,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师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为代表,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崭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使高职教育走上了新的起点,而处于教学一线的高职数学教师必须全面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改革要求。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情况以及教师职业能力的分析,深度挖掘当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弊端,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建议如下:增强基础能力,创造活跃课堂;全面改善数学的教学内容;数学体系结构的全面优化;全面改善数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战略使命一直都是以人才培养为首,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为了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地方高校肩负起培养和造就具有农林学科特色的创新人才的重任。总结国内以及国外专家学者对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如下:要把学校教学的重心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学校提倡个性化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