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群  孙海涛 《学理论》2012,(33):187-188
通过对某医科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专项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基本现状,分析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的新视角,进一步构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贾立勤 《学理论》2012,(21):276-277
医科学生毕业后将服务于人的健康和生命,高等医科院校在教书育人中要不断树立四种意识即主体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学教育中的亲和力、凝聚力、信服力和感染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内化为医科学生热情为病人服务的精神信仰和行动指南,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苹 《学理论》2012,(11):197-198
青年学生的信仰教育是当前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研究青年学生信仰教育的基础理论对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信仰教育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从青年学生信仰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青年学生信仰的生成机制有:需要认同机制、伦理内化机制和心理整合机制,从而掌握青年学生信仰的发展的一般过程,以便更好地改进青年学生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网络强国的今天,由于医科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社科类知识相对薄弱,眼界不够开阔;在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重视医学技术而轻视人文关怀;对网络空间治理下社会思潮的次级传播等特点,分析了网络空间治理下社会思潮对医科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对策如下:要做好"面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是根本;做好"键对键",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关键;既要"面对面"又要"键对键",高等医科院校、医院、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协调配合是保障。  相似文献   

5.
论信仰教育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大才 《理论导刊》2005,1(4):66-68
信仰教育之所以成立,源于人的未完成性与社会的外在性两个方面。从信仰教育的模式来看,可分为经验——习染、教育——督导、权威——强制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利弊,要真正有效地实现信仰,只能因时因地协调好三种模式,处理好各自内在矛盾,这样才有利于信仰教育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1)
在当今医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共党史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医科学生的特点,分析高等医科院校中共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中共党史教育对医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如下:有助于医科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加深医科学生对党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有助于引导医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6)
教育信仰是人生最有效的"赋值"方式之一,以教育信仰作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教育生活需要信仰,教育信仰教育能很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教育信仰作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具有现实性要求。教育信仰教育,必须追求教育的本真价值,筑牢学生教育信仰的理性维度;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增强人文关怀,筑牢学生教育信仰的感性维度。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又是一个需要真正的"主义"、"理论"和"旗帜"指引的时代,也是一个迫切需要"信仰"、"信念"和"信心"支撑的时代。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只能建立在对两者的历史与现实的分析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马荣 《学理论》2011,(17):41-42
"《约伯记》中的上帝真正欣赏的正是约伯身处苦难之地,敢于独立思考的勇气和才能。只有从怀疑之中生出的信念才是最坚定的信念。"信仰并不在于无条件的服从,就像《约伯记》中约伯的三个朋友及以利法一样。按照作者的逻辑,一个真正的信徒首先要有自由意志才有条件对信仰提出怀疑,而在怀疑的基础上产生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一个人要是没有自由意志,也就不会有真正的信仰,有的只能是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途通过过程教学策略的探究,以利于提高学生认知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辅助数学实验,再现结论的探究过程,引发认知冲突,暴露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最后通过设计探究性的问题,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中那种外部机械的灌输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法律信仰"的真正内涵,有必要结合中国现实语境予以具体分析和理解,从而规避西方"整体性危机"的不实言论。本文主要通过信仰发展的分期及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对"法律信仰"予以重新审视,强调"法律信仰"的对象应是良法之精神,并且应突显其中人的主体性地位,从而达至一种"真的法律信仰"状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机制与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作为一种依存于信仰对象的精神活动现象,其产生的内驱动力源干主体的信仰需要.就信仰生成与确立的过程而言,"知"的确证、"情"的体验、"意"的保持和"行"的实践等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认知与科学信仰的统一、科学真理与价值理想的统一、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崇高个人与健全社会的统一等不同于其他信仰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所在";必须从根本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言自语自娱自乐的研究方式,努力扩大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须从根本上放弃长期以来我们对西方话语体系的"理论他信"。  相似文献   

14.
人的精神生活是由心理与情感生活、道德与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存在方式。近年来,受后现代思潮及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青年学生自身的特点,不同价值观在思想中产生碰撞,使青年学生出现了理想信仰世俗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世界不断"宅"化等不良状态。其深层原因在于市场化的深入导致价值观的物化、日趋激烈的竞争导致教育理念的片面化、自我认同的危机导致主体选择的盲目化等。优化青年学生精神生活需要重塑信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培育青年学生的自觉能力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5.
赵玥 《理论视野》2013,(8):5-10,42
马克思主义是否越来越被边缘化?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继续推进正本清源的工作?带着这些重大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教授,请他为我们答疑解惑,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精髓,从而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坚定信仰、信念。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4)
"中国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以"中国梦"教育为切入点和契机,反思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推进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1)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单元,是联系党员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采用纵横交错"四位一体"的支部设置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真正实现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组织全覆盖,使学生党支部工作更富有针对性、时效性,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6)
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是研究生培养与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师生擦出思想火花,提高教学效率和科研水平。医科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沟通的问题,需要社会、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各方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9.
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之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真正做到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在逐步实施,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考试模式也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2016年底实施了机考模式,在尝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数字化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阳明先生揭橥良知之学、倡言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之教,使儒家心学大放异彩。宋明理学家不仅对于"性之善"与"心之灵"有其深刻的体认,而且自觉地为之献身以便修德成圣,阳明先生力主"心即理"及其所谓"良知",说到底即集中体现了一种将"心之灵"与"性之善"两大认识真正合而为一的儒家信仰,"信得良知"便是对这一儒家信仰的真实表达。所谓"信得良知",亦可以说是一种儒家化的良知信仰或良知化的儒家信仰,正是基于这一信仰,阳明先生才汲汲于教人依良知而行,做一个心地光明、纯乎天理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