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战略图谋有所忌惮,里加峰会没有取得美国人所期望的成果北约26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1月28日至29日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聚会,重点讨论北约领导的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问题和北约未来转型问题。由于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战略图谋有所忌惮,里加首脑会议没有取得美国人所期望的成果,布什总统在会议结束后匆匆离开。一向重视“宣传”的美国人竟然在如此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没有举行任何一场新闻发布会,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21)
5月8日,星期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疯狂袭击造成世界外交史上罕见暴行北京时间5月8日,星期六,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第四十六天。从贝尔格莱德传来的一则惊人消息,使这个平静的周末顿时震怒起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以数枚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大动干戈的理由和借口,是所谓“维护人权”、“防止人道主义灾难”。但是,北约对南联盟历时50多天的狂轰滥炸,使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的所作所为不是“维护人权”、“防止人道主义灾难”,而是粗暴地践踏人权,制造...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20)
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3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毁坏,迄今为止已有2人死亡,2人失踪,20余人受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40多天的狂轰滥炸,已经造成无辜平民大量伤亡,现在又居...  相似文献   

5.
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5枚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我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位记者牺牲,20多人受饬,大使馆馆舍被严重毁坏。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十二亿华夏儿女义愤填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怒火燃烧。我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提出最强烈抗议。各人民团体和新闻单位也纷纷发表声明、举行集会,广大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举行示威游行,严厉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全世界爱好和平、维护正义的国家和人民也纷纷用各种方式抗议、揭露和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丧心病狂的侵略行径和霸…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9,(21)
在短短的两三年中,中国,可谓迭经风浪。前年开始,有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浪;去年,有特大洪水的风浪;今年又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公然挑衅所掀起的国际风浪。但是,无论是什么风浪,无论它从自然中来,从经济上来,还是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来,都不能吓倒中国,也不能...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空袭日益加剧和升级,给南联盟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和灾难。但是,北约却千方百计地辩解说,它们这种军事干涉是为了迫使南联盟接受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防止“发生人道主义灾难”。这种以“人权”取代主权的北约干涉主义“新原则”,在北...  相似文献   

8.
特别报道     
《瞭望》1999,(20)
朱基总理强调: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必须进行彻底调查,严厉惩处策划者和肇事者。美国及北约必须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式公开道歉。国务院总理朱基5月11日在北京会见俄罗斯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时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这一暴行...  相似文献   

9.
北约应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狂 轰滥炸的硝烟虽消散已久, 但“科索沃战争后遗症”仍严重存在。国际社会认为,对这场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战争,北约应该进行反思并认真吸取经验教训,这对于把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带入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侵略战争不得人心 美国和北约宣称,发动空袭是为了“制止南联盟对阿族的种族清洗和维护巴尔干地区的稳定”。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尽管南联盟的民族政策有失当之处,如一度取消科索沃省的大部分自治权,但并不存在对阿族进行“种族清洗”的现象,国际调查已证明了这一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置联合国宪章和有关的国际法与国际公约于不顾,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野蛮轰炸后,王逸舟博士撰写了这篇文章,在我们就要刊登时,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和馆舍被毁。我们再次征求了王逸舟博士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南联盟一个主权国家悍然发动持续的大规模空袭,这是对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粗暴践踏,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严重政治事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步步升级,不仅由轰炸军事目标发展到轰炸非军事目标,肆意屠杀无辜平...  相似文献   

12.
去年此时,正是北约对南斯拉 夫实施狂轰滥炸的恐怖时 期。北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自己投下的炸弹,其中包括被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会引起核污染灾难的贫铀弹在内,都罩上一圈维护“人权”的光环。北约并称,其目的是为制止米洛舍维奇的“反人道主义”的“种族清洗”。也就是说,北约是用它的炸弹把“人权”分发给南斯拉夫人民的。用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话来说,这是以“人权”的名义进行的21世纪的第一战。 看来,北约是想把21世纪变成“人权战争”的世纪的。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已提前把20世纪末发动的这场…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9,(24)
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6月3日决定接受由美、俄、欧三方达成的和平协议为标志,科索沃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到6月9日本刊截稿时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手中现代化的屠刀依然没有放下,北约的飞机仍然在南斯拉夫境内狂轰滥炸,大地仍在颤抖.喝望和平、饱受北约野蛮轰炸摧残的南斯拉夫人民依然生活在恐惧之中……有报道说,到目前为止,百姓生活国北约空袭而苦不堪言。南斯拉夫的经济至少已遭受2000亿美元的损失。把经济学家估计,北约的轰炸使南联盟的经济倒退了40-50年,直接和间接损失高于在整个二战期间所蒙受的损失。美国为首的…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已60多天,然而,逼迫南就范的目标并没有实现,美国处境困窘。在坚持继续轰炸的同时,美国也加紧了外交斡旋,寻求政治解决方案,为自己寻找“体面”收场的台阶。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能否成功对于美国来说具有战略意义。冷战结束后,美国自封为世界“领袖”,制订了建立单极世界新秩序的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国企图将北约作为其控制欧洲乃至全球的最佳工具,因此美国一再强调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行动必须成功,美国的轰炸政策一定会达到目的。但美国过高估计了轰炸威力,从目前情况来看,空…  相似文献   

15.
一年前的3月12日,波兰与捷克、匈牙利三国一道被接纳加入北约。一年之后,波兰当局着实好生庆祝了一番。领导人在讲话中自然少不了“加入北约给国家带来了从来没有过的安全感”之类的赞颂之词,也少不了波兰做出了多少贡献之类的表功之语。然而人们看得出,这里隐藏着多少难言的苦涩味。 一年前波兰等三国被接纳入约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积极备战入侵主权国家南斯拉夫的时候。为了给自己的侵略行动出力助威,同时也为了考验新伙伴的忠诚程度,北约决定将准备在5月份北约成立50周年时接纳新成员的计划提前到了3月份举行。就在新…  相似文献   

16.
施平 《瞭望》1999,(27)
因科索沃问题引起的一场战争结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趾高气扬地欢呼他们的“胜利”。但是,这场历时78天的狂轰滥炸,究竟“胜”在哪里?“利”在何方呢?从表面上看,南斯拉夫接受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的条件,也从科索沃撤出了它的武装力量,北约诸国和俄罗斯的维和部队也先后开进了科索沃,西方舆论都在大谈巴尔干的重建。但是,仔细想想,弓】发战争的矛盾却没有一个真正得到了解决,相反,有些矛盾更加深化了,有些矛盾更加加剧了,有些旧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却又滋生了。总之,在巴尔干,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赢得…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已有月余,事态发展已超越军事打击范围,给周边及欧洲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影响,不能不促使人们对北约空袭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的通常后果是大批难民潮,而巴尔干这个“火药桶”被点燃后果更不堪设想。对此美国决...  相似文献   

18.
自北约维和哥队兴师动众开进南联盟科索沃自治省后,两个多月来科索沃这个弹丸之地的局势并未因此变得太平相反,各种骚乱和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发生,而且出现了塞尔维亚族人3次被集体屠杀的惨剧。“维护和平、制止人遭灾难”,这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再声称的“文明世界”的所谓责任,已被无辜平民的鲜血溅上了重重的问号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理论盛行于冷战结束以后,充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媒体。其背景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为建立一个美国主宰下的“世界新秩序”,它的手段之一就是打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用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民主》1999,(6)
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北约这一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北约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发生后,民进中央及各级地方组织迅速作出反应,纷纷采取集会、座谈会、发表抗议声明和抗议电等形式,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行径,坚决拥护我国政府捍卫主权、维护民  相似文献   

20.
铁钢 《瞭望》2001,(15)
经过几个月扑朔迷离的舌战, 又经过26个小时真枪实弹 的武装对峙,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特警终于在4月1日凌晨,将始而“宁死不屈”、继之“束手就擒”的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逮捕。虽然押解米洛舍维奇的车队绝尘而去,但是这场由美国一手导演、在贝尔格莱德市乌日策大街“白官”拉开序幕的民族悲剧,还远远没有画上句号。 众所周知,90年代初以来,对巴尔干半岛这个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垂涎已久的美国,一直将米洛舍维奇视为眼中钉。两年前,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科索沃战争,北约兵进科索沃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依不饶,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