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8,(12)
第四届全国文摘研讨会结束本刊被评为“被转载率最高的杂志”之一 由中国新闻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文摘研讨会日前在武汉举行,《南风窗》被广大文摘爱好者评为“被转载率最高的杂志”之一。(冯秀强)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9,(2)
陈定渊(广州东皋大道三横路) 《南风窗》是我喜爱的杂志之一,她不但让我从中领略时代最新的信息和观念,也给予我们走向成功的指引。前不久,我看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世界公认的“管理和领导”理论权威约翰·科特在其《新规则》一书中提到的当今世界和21世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9,(5)
反思“浮躁” 余向鸿(广州) 如果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当今社会最典型的心态,我想只能是“浮躁”二字。 浮躁社会的一大表现是社会上的人力和财力经常一窝蜂地拥向有暴利可图的行业,以至经常出现一股举国参与的热浪。远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9,(7)
企业人的素质 ■ 张斌(步鑫生集团公司董事长) 企业人的素质在我看来至少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善良素质、合作素质和学习素质。 善良是一种素质,愚昧的人不可能善良。“文革”的暴行来自愚昧,愚昧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如果一个企业被一种愚昧精神所笼罩,这个企业就完了,或终结于企业向黑社会转型,或终结于企业内部“野心与友谊”的冲突。呼吁善良不仅有利于企业、更有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6)
不要再让我们相识恨晚我是半年前第一次读到《南风窗》这本杂志的,在这以前,虽然我读了4年大学,并且对报刊杂志挺感兴趣,可我还从来未见过《南风窗》。第一次看见它,心里真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真想不到有一本这么好这么有益的杂志,自己竟然不知道她的存在。在此,很想对你们说几句心里话。第一,在我们北方(相对广东而言),对广东的杂志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4)
编辑先生: 您好! 好久没阅贵刊,近期阅贵刊数期,不觉面貌焕然一新。因为贵刊将“追求”和“内容”溶入了“口号”之中。不知贵刊是何时改刊的?能否邮购? 上海市樱花园44号501室沈如好(本刊从1996年7月号作了一定的版面调整,目前仍在根据广大读者意见和建议调整,预计到今年六七月份可完成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8,(4)
渴望文化“养料” 我是一个来广州打工的青年,更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我很乐意分享《南风窗》对成长、成熟、成功的追求精神。 当我拿到1998年新版《南风窗》的时候,它精美的印刷和精彩的“独家策划”都令我眼前一亮,不过,当我读完整本杂志时,心里却感到一些遗憾。因为我没有看到诸如“成长课堂”“先锋人语”这些好栏目。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8)
是否成立一个“读书会”我是在1990年开始订阅《南风窗》的,当时在书店中买了一本书名为《赢的策略》的书,这本书给我以很大启迪。后来发现这本书是南风窗杂志社编的。于是去买了本《南风窗》杂志来看,这一看,便订阅至今。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正>[编读茶座]读者贺萧:我是一名80后读者,读了《工会博览》杂志2月C本里的《清朝皇二代的嚣张》那篇文章,感觉特别有意思,里面皇二代的小故事也特别吸引我。能不能多些这种有趣儿的栏目?我们单位很多同事也特别喜欢看。编辑回答:读史·揭秘栏目是我们精心策划的选题,感谢您的建议和关注,我们会根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正>【编读茶座】读者雷强:我很喜欢《工会博览》杂志A本的内容,感觉它更接近职工工作、生活,希望杂志能增强职工之间的互动,成为一本真正的为职工服务的工会报刊。编辑回答:杂志A本的定位是工会工作交流刊,主要刊登工会职工的工作状态、与职工互动。您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会讨论接纳,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强与职工之间的互动联系,将《工会博览》改版成一本真正的首都工会人的杂志。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9,(1)
要敢于触及问题的实质赵刚(内蒙古海拉尔市) 我现在是在俄罗斯给你们写这封信,我是做俄罗斯生意的,每次到俄罗斯,一定带一些国内的杂志,因为在外的日子有时间细细地读。这次我带的杂志中,有一本总第160期的《南风窗》,本来我并没太注意到这本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8,(11)
给黄宏生先生的一封信 何仰捷(香港丽新集团)(?)的黄宏生先生: 您好。拜读阁下发表在《南风窗》的“勇(?)业家”一文,深有同感。尤其阁下在谈及第四点“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时,在海内外众多著名企业家中,将香港丽新集团主席林百欣先生列为阁下“最钦佩的企业家”,令我感动。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1)
我的希望《南风窗》是众多杂志中少见的高品位的杂志,但我还是有几点希望,主要如下: 1、希望加大发行区域,如番禺、东莞、花都等地可适当加大发行量,让这些小地方的读者更方便买到《南风窗》,不要让那些“不知所谓”的乱七八糟的杂志拉低了读者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2)
关键是改变观念我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在广西工作。说真的,比起广东,广西很穷,而最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我身边的某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穷,接受了这种穷,不思变革。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和广东人打交道。拿广东人和广西人比较,我感到我们“穷”就“穷”在观念上,穷在不思进取上。十年前的广东人便有了领先的观念,有了不甘于“穷”和必须改变“穷”的危机感,所以广东发展起来了,广东人富了。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5)
说起我与《南风窗》的相识,真是一段有“缘”的故事。去年底,我在厂内订了11份杂志,当时并没有订阅《南风窗》,而是另一份青年刊物,却因写错了邮政代号而成了《南风窗》。拿到《南风窗》,我感觉从来没有一本杂志能像《南风窗》那样令我看后心动。我是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细细地品读,深深沉醉在刊物之中。没想到这一“错”竟“错”出了这么一本了不起的杂志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9,(3)
李鸿章的下场 张群(天津南开大学) 《南风窗》去年12月号的“独家策划”“回首中国改革2000年”里列了一张表,“改革家的命运”,李鸿章与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人一起名列其中,李还被称为“最后一位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传统’改革家”,而在“命运栏”里,李则被注为“被骂为‘卖国贼’”。 仔细阅读此表,觉得多少有点不妥。 首先李鸿章是否可以被称为“改革家”?我想从他办洋务的积极及成效来看,多多少少可以算是一个改革家。但坦率而言,把李鸿章排上中国改革名人一览表中,便显得有点勉强。他的改革功绩甚至不能与张之洞等人相比,只不过是官做得大一些而已。就以办洋务而言,曾国藩、张之洞都出过不少力,而恭亲王奕沂更是颇具改革意识与魄力的人。还有一个没有被列上此表的林则徐,我想作者不该是把他遗忘了吧。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0)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南方为全国的读者输送了南方改革大潮中最新的信息和思想观念的话,我想应首推《南风窗》和《南方周末》这一刊一报。我们办公室从1997年开始,人手一份《南风窗》,她强烈的时代感常常令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一些人物在个人  相似文献   

18.
编读茶座     
<正>读者陈娇:多年的读者身份,让我见证了《工会博览》杂志由月刊到半月刊、旬刊的改变,目睹了它成为中国工人报刊协会优秀期刊之首的历程,现在阅读改版后的《工会博览》,发现它的可读性增强了,也增加了需要与职工的互动,希望杂志能够成为一本真正的职工报刊。编辑回答:感谢您对杂志的关注与支持!我们编辑部在整个杂志的选题策划方面克服了一些困难,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新的一年里杂志编辑部还将进一步加强《工会博览》的可读性,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9.
编读茶座     
<正>读者李梦晨:记得有一期《工会博览》的维权栏目让我印象很深,讲的是关于职工主动辞职而公司不批准的一些维权案件,我觉得这个文章写得特别好,不仅将案件讲述的非常清楚,还告诉了读者一些维权小知识,非常不错。编辑回答:维权栏目是我们杂志B本的大选题,意在用维权案件向广大职工讲述维权知识,《关于辞职的那些事》是我们编辑部精心策划的选题,感谢您的关注。今后杂志还将有可读性强的栏目,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南风窗》1997,(1)
贵刊去年11月号关于“富人与中国”的独家策划,别开生面,很有震撼性。但我以为,现在不仅应提倡“富”,更应提倡“贵”,也就是精神价值的高尚,思想境界的高贵。现在富人不少了,但气质大都是“富而不贵”,骨子里还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