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现代化指的是传统法律到现代法律的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意味着传统的法律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过程。它的特征是,以普遍有效的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具有法院及其他制度的综合系统,发达的开业律师界,独立的法学家和法律学者团体、学术机构,各种法律制定和修改的方式,以及普通人难以懂得或了解的复杂的和技术性的法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律理念的现代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理念是高于法律观念、法律表象和法律意识的理性认知形态,是对法律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宏观的、整体性把握和建构。它不仅具有认识论功能,而且具有方法论功能,有助于人类认识隐藏在其所使用的法律工具背后的思想和精神,正确地运用周延的态度来审察法律问题,科学地指导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等各环节的工作。因此,在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弄清法律理念的定义及功能,又必须历史地审查法律理念在中国法律现代化演进历程中的嬗变情况,准确地把握住中国法律理念现代化的基本取向,构筑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理念准则,为法律制定和实施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导引。  相似文献   

3.
法律监督为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及法治现代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危机,必然会发生转型。其中,完成法律监督转型的精神构建,需在积极扩展法津监督参加人主体意识的同时,更加注意引导和培养法律监督者——检察官树立信仰法律、形式理性、程序控制、保障人权、检察公正等理念,实现由专政工具价值观向以程序公正为主导的多元价值观的综合平衡转变,使法律监督现代化之法律监督理念与法律监督行为在意识上健康对接。  相似文献   

4.
5.
传统的伊斯兰法,在伊斯兰国家中的地位固然重要。但其仍旧抵不过20世纪世界变革的冲击波,面对历史发展的洪流和西方文明的强硬攻势,伊斯兰国家不得不进行一系列法律现代化改革。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传统的伊斯兰价值和现代社会价值观进行调和,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6):146-146
各国法律在价值取向上是不同的。有的倾向于解决纠纷,有的倾向于发现案件的事实真相。刘立霞在《法学家茶座》第13辑上撰文《对法律规则的反思——与罗纳德·J·艾伦教授的对话》探讨了这个问题。该教授回答她的提问时说:美国很重视纠纷的解决,许多法律规则如辩诉交易、ADR等非诉讼程序,其价值取向更偏向于纠纷的解决,而不是发现案件的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7.
张晓光 《政法论丛》2008,5(3):68-71
法律论证作为一般论证的特定形式,法律论证应包括立法论证、司法论证等一切法律活动。同时,它作为一种说理的知识与技能,只有在所有法律活动中运用才具有整合法律的功能。以此为视角,法律论证的逻辑取向是非形式逻辑,关注思维的实质内容。特别是理由问题:理由的合成和逻辑联系、理由的可接受性、“形式理由”与“实体理由”的划分、理由的可能和论辩的和解等。法律需要逻辑,法律论证必须符合逻辑,倘若法律生命没有逻辑,则法律生命将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伴而生,也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演进而发生变化。从一般意义上讲,它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化和发展的一个历史进程。从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机制而言,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而中国法制现代化,又成为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机制。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作为世界法律文化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地应同世界法律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法律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在内的社会转变过程,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寻求摆脱贫困、迈向现代化的重要进程,也是实现法律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无疑为法律的现代化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从计划与市场对法律的需求比较来看,市场经济对法律的需求量远甚于计划经济对法律的需求量,仪此  相似文献   

10.
法学家与法律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学家与法律现代化周永坤一、传统经济决定论的困惑"经济决定法律的内容和发展"是我国法学界的常识,但是常识一旦面对现实,跨入法律现代化研究领域却产生了许多困惑:经济状况相类似的国家为什么并没有同时实现法律现代化?为什么经济发达的某些国家的法律中存有浓厚...  相似文献   

11.
检察理念现代化是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检察理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客观需要。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检察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是检察工作的重要使命,坚持“讲政治与讲法治有机统一”是检察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坚持“‘四大检察’内在统一于法律监督宪法定位”是检察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自我监督”是检察工作的职责担当。  相似文献   

12.
黄磊 《法制与社会》2013,(1):11-12,15
本文就中国法律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并结合新时期赋予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改变做了相关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就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表征与发展方向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法律监督理念现代化是法律监督工作现代化的先导,法律监督理念现代化过程中人民性内涵的丰富,引领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行使方式的转变。坚持党对法律监督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中心大局,捍卫宪法权威、维护法制统一是法律监督理念现代化进程中人民性内涵对检察机关提出的要求“。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的形成,丰富了检察机关的职能实践,使检察机关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三种履职”以改进履职方式为进路,从不同层面实现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整合与优化,是法律监督理念现代化中人民性内涵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道德法律化道德理念化的法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法律化道德理念化的法律及其意义范进学道德问题主要是一种观念形态的问题,它属于人的内心自律的伦理范畴,既包涵道德观念、道德美德、道德修养,又指向道德规范、道德规则等。前者存在于主体的内心,后者则作为前者的外在表现形态而独立存在。所谓道德的法律化,主...  相似文献   

15.
公共治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补充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不足的一种方式,它逐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重要的概念和价值追求。在公共治理理念的支持下,许多国家进行了政府改革,防止治理失灵。在当代中国,随着政府功能的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意味着中国的公共治理正在迈向善治。中国公共治理法律范式的建构,应围绕公共治理的合法性、公开性、参与性、回应性展开。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知识化 ,图书馆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着重论述“状态”的图书馆现代化及其职能取向。  相似文献   

17.
法律效益与立法现代化刘旺洪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而论,立法是社会经济结构所内蕴的社会关系的应有模式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是一定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所要求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主体行为模式的理想范型的构建过程。法律社会学对立法的这一界定,要求我们在立法工作中应当把握...  相似文献   

18.
朱波 《行政与法》2013,(3):28-31
法律文化是一个涉及面广泛、内涵丰富且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概念。本文尝试从中西方法律文化的比较出发,通过分析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得出结论: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借鉴和吸收西方的法律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国的法律文化因素,以避免水土不服。即只有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和看待法律,才会更好地促进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一种带有方向性的特殊的社会变革过程。这种变革不仅涉及社会生活的物质层面,而且渗透到人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和行动之中。作为维持社会生存,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的法律文化,其更新理所当然就成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法律价值探究及其法治理念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上重要的不是原创性,而是是否合乎民族性。普遍的法观念的确认,是对法的概念的综合性认知。法观念的形成,是认知个体传统法律文化的综合体现,包括法的概念、法的生成及法律发展史。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对构筑现代意义之中国法治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故此,“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一种,在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归因于自然法观念与人类进化及社会公益观念的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