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邓小平从实践层面对意识形态功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更为深层的解读。邓小平不仅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澄清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为经济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发挥了意识形态的思想导向功能,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治保证和经济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2.
黄世虎 《党史文苑》2008,2(1):60-61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邓小平从实践层面对意识形态功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更为深层的解读.邓小平不仅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澄清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为经济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发挥了意识形态的思想导向功能,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治保证和经济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决定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构建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要求.要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协调和谐社会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新的发展实践,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进一步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是指导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现和方法论.科学发展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思想非常丰富,特别是邓小平的底线思想十分深刻、高屋建瓴。邓小平认为,意识形态不能没有底线,这个底线,也就是他说的这就不能让了和丝毫不能动摇。那么,底线到底在哪里?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方面: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压倒一切,以及培养合格接班人,等等。这些底线思想,是维护社会主义性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价值体系,在新形势下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其功能和意义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提倡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批评方向注重作品的意识形态及政治因素;邓小平提倡的“同志式、友好的讨论”是胸怀开阔、科学有力的批评方式。他的文艺批评思想是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基本精神对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提倡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的文艺批评方向注重作品的意识形态及政治因素;邓小平提倡的"同志式、友好的讨论"是胸怀开阔、科学有力的批评方式.他的文艺批评思想是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基本精神对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1)
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根本的动力源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集中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理论自信则集中表现为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邓小平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夯实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论述较多,对邓小平关于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却鲜有涉及。探究邓小平反对封建主义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党内民主、人民民主思想制度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邓小平反对封建主义思想的内涵主要有:一、科学准确地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对封建主义的实质所谓封建主义,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封建专制制度;二是指封建意识形态;三是指以封建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建立或者复辟封建专制制度而进行的活动。在我国,作为制度的封建主义已不存在,作为以…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这一点在经济特区更具迫切性和特殊性。笔者认为,经济特区意识形态建设应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一、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特区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特区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把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和发展相统一中,应特别重视坚持。这是因为:首先,邓小平同志在创办特区时,其指导思想就非常明确,我们是“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普遍性与辩护性等方面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论述,形成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性阐释,实际上表达了关于科学意识形态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根基和生长点,为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和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曾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新的科学概括。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从根本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理论铺垫,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对外交往的需要,就对外关系问题进行过大量阐述,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如何摆正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位置,从而形成了邓小平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思想。邓小平不仅创建了这一思想,而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的"泛化"是指片面强化甚至曲解意识形态的价值功能,意识形态的"非化"是指否定意识形态的功能,主张"技术决定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再化"是主张意识形态功能的回归,是对技术决定论局限的克服,但其本质也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泛化"、"非化"和"再化"的历史反思,对新时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重要启示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保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开放性、包容性、灵活性和话语权,充分发挥其辩护功能、规范功能、批判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郭振宁 《世纪桥》2013,(15):66-67
邓小平同志的科学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既包括治党治军、发展经济的高瞻远瞩,也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论述。其文化战略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为我国新时期"文化强国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立了科学的文化价值体系。认真研究邓小平文化战略思想,对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逻辑递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破与立、继承与发展的辨证统一。其逻辑起点是对"文革"时期"泛意识形态化"、苏联模式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和开放环境中意识形态取向的深度反思;其逻辑中介是对"两个凡是"、淡化意识形态的思潮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现实批判;其逻辑终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架构。把握这一内在逻辑,对于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新的发展实践,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进一步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是指导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有两个层面: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道德文化呈现出生态系统般的结构。它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现实为主干;以五大社会意识形态系列为支干;以吸收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为茂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立意高远、意蕴悠长,通过描绘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图谱和未来愿景,奠定了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调。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在总体上呈现出四重意蕴,即它确立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遵循,设定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任务,指明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选择,提供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针策略。深刻领会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四重意蕴,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命题臧乃康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邓小平首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一科学命题是迄今为止对社会主义本质最科学、最完整的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