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彧 《南风窗》2014,(20):79-81
“文物就是这样,有很多未知,你没有能力,看着它没有用。比如我们任何一个人对小说的评判,最简单就是喜欢不喜欢,再复杂一点,就是写得好不好,再复杂一点,才是你对它的专业判断,但是文物不是。”  相似文献   

2.
乡政府大楼是一幢石砌三层楼房。我们来到时,大门还锁着。楼前冷冷清清。过了一阵,有两个农民来了,站在门口说话。“你来干什么?”“写证明买牛。你呢?”“我要去外县,想开张住宿介绍信。”“哎,现在的乡干部都没有什么事做嘅,几时来都没准的。走啦,一会儿再来过。”  相似文献   

3.
1989年4月20日,广州大学演讲大厅,一阵热烈的掌声催我结束了工作汇报。刚回到厅侧座位上, 校长立即郑重其事地走过来,对我说:“你的辛劳没有白费,那片荒地即将征给学校了。”这是一场校园和高尔夫球场的“拉锯”之争,历时两年,终于告一段落。此刻,我想起了刚当上广东省七届人大代表时,一位老代表曾对我说——人大代表的作用不是橡皮图章也差不离。后来又有位同志“忠告”我: “人民代表?你是人民代表, 你写了10多封信给中央、省、市反映情况又有什么用?别说是10封20 封,就是写100封信也没有用的。”我不再相信这些话,因为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已看到省人大1000 多名代表所做的一切,的确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相似文献   

4.
相信还是不信? 如果你面前坐着一个陌生人,他非常自信和坚定地告诉你—— “哈佛培养总经理,我们培养董事长。” “我们的目标是在2005年以前成为世界十强企业,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 “我们公司的任何一个业务部门的小项目都足以在中国称得上一个庞大的公司,我们永远是春天,永不凋谢。” “我们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第四产业  相似文献   

5.
马而立 《法制博览》2010,(10):26-27
话题有些过时了,节前“送温暖”的大潮刚刚过去,可我还是决计把它写出来,因为没有这一年一年大潮的冲刷,我还没有如此清醒;又因为中国传统节日一个接着一个,此潮刚退,彼潮又将蓄势涌来,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写出来或许能赶上下一个潮头。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荔湾区读者刘伟平来电: 听说法院里近年来审理的房屋纠纷案比较多,特向你刊点一点这个热点题材,并希望借此了解私人之间买卖房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避免纠纷? 编者回电: 遵命!本刊实习记者吴丁杰的下述采访,但愿能使你等众多关心房屋易话题的“上帝”满意。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1995,(4)
又到4月,又逢盛事。 《南风窗》杂志创刊已经整整10年。10年沧海,10年风雨,10年来我们努力创新与改革,10年来我们尽心讴歌与鞭策。而始终站在我们背后,给我们关怀和支持的,正是你们,亲爱的读者朋友。 在向你们衷心地说一声“谢谢”的同时,我们也将为你们献上一本更丰富多彩的新版《南风窗》。“城市故事”将从本月开始,以版块的形式出现,在这个版块中我们将有不同的小栏目,写凡人,说凡事,有远在他乡的音讯,也有对都市的梦想与追寻。另外,我们还将开辟“office话题”栏目,让上班族为城市的各种问题畅所欲言。 而“城市故事热线”也将继续接收您的来信来电,继续与读者一起参与。 明天,愿你我他都成为“城市故事”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我很怕写字,这次写自传是‘被逼’的,写的话就要吹牛.”没想到,坐在面前的曹德旺先澄清他著书的初衷.他亲笔撰写的新书《心若菩提》刚刚铺入市场.“这本书里我没有写自己的缺点,因为是为了(公司)宣传.”曹德旺浓重的“福清普通话”会让你不自觉地认真聆听,他说话依然坦诚直率.  相似文献   

9.
中央编译局已走过了 5 0年光辉的历程。这 5 0年历程 ,已经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我代表虞云耀同志 ,代表中央党校校委会向中央编译局的同志们表示节日的祝贺。5 0年来 ,中央编译局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研究和宣传作了大量工作。对此 ,毛泽东同志曾作过极高的评价 :“实是功德无量的”。对于这种“功德” ,我们从事党校工作的同志 ,体会更为深刻。因为党校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如果没有中央编译局同志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 ,如果没有中央编译局同志们翻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我们就难以很好…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五一”,是小明结婚的大喜日子,婚礼上,主持人呼“拜父母!”时。小明拉着新娘径直走到李琳面前,双双跪下谢恩!“搞错了,你老汉、妈在这里!”一个客人高喊。“没有错,那是小明的再生父母,没有他,就没有小明的今天”主持人解释道。  相似文献   

11.
谁比谁好?     
这天晚上,我正为老师布置的那篇作文而头痛,窗外突然飘进一阵嚎声:“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天! 楼下的陈大叔是个体户,买了卡拉OK之后,每晚总不忘开两小时的“演唱会”,我们这些左邻右舍也唯有照听不误。你听,今晚又准时开演了。虽然楼下面“吵(涛)声依旧”,但作文还是要完成的,我只得耐着性子继续爬格子了。不过在陈大叔那强大的声浪刺激下也不免有点精神恍惚。写着写着,一不小心便走了神,仔细一看,只见作文纸上赫然写着:“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无奈,我只好掷笔长叹:“唉,陈大叔,到底是谁过得比谁好呀?”[  相似文献   

12.
无言的服务     
通常我们会把服务工作中的举止、言谈当成对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一种衡量基准,说白了,就是“态度”俩字.然而,当你走进这家80后小夫妻开的餐厅时,你会发现这里的服务没了“言谈”,却多了不少“举止”.甚至当你吃完结账时,服务员都会递上个漂亮的小牌牌,上面写着“打包”两个字. 28岁的潘雨是一个先天聋哑的女孩,她的爱人与她同岁,是一名后天致聋的聋哑人.夫妻俩现在在哈尔滨一家川味火锅店从事服务员的工作.这里共有23名聋哑人员工,年龄在21到39岁之间,分别担任迎宾、厨师、传菜员等工作,餐厅中的聋哑人服务员占比近50%.  相似文献   

13.
理想,你这个题目出得很好,现在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题目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老人来说,人家会说:都60岁了,还“理”什么“想”? 其实,60岁了,也还是有理想的。过去有,现在也有。回想过去了的40多年,我们不断为理想而奋斗,说起来,像梦一样,可人又怎么可以没有理想呢? 40多年前,我18岁那一年吧,看了一部描写地质队员的电影,那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地质队员,为祖国效力。我父亲是个老知识分子,学医的,他很不同意我去学地质,他说学地质有什  相似文献   

14.
记者:对你来说,新生命政治包含的更多的是逃离而不是抵抗或冲突。一方面,你非常清楚地界定了一个敌人,一个对手,它大体是一致的、相容的、连贯的,我们可以追溯它漫长的谱系,勾画它反复使用的机器,等等。但一方面,面对这个对手的连贯性,你似乎期望一种不连贯的、分解的与逃避性的政治:不是建构集体性的主体,而是应当学会“解放”自己;不是要求权力,而是应当想像“没有财产权的使用”;不是对抗国家,而是采取一种“非国家”的形式,等等。但是否总有逃跑的自由?对我们来说,生命政治机器的权力(比如,公共医疗、福利制度、移民管理等方面的政治)似…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 不是我们没有图书,只是没有新书。 某机关: 不是我们运转的效率低,只是怪你没加“润滑剂”。 “买一送一”的广告: 不是我们夸大其词,只是顾客的期望值太高。 某些报刊: 不是我们爱登“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只是中国读者太不懂得幽默。 某违法厂长: 不是我胆大敢捞钱,只是监督不严我  相似文献   

16.
奇异的广告     
《南风窗》1985,(10)
宣传和大炮相反,声音越低,传得越远。法国香水制造公司推销新产品的广告:“我们的最新产品最能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咱卫教材’一份。”大吹大擂的广告见得多了。有一家作风老实的营造公司以独特的广告宣布:“工程不嫌小,太大吃不消。”某小吃店在路旁的广告是:“请到这里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了。”打字机公司门前的招牌写着:“不打不相识!”一家百货公司的广告是:“本店店员待人温和,有如为父欲嫁其女。某印刷店门外的广告写着:“除了你  相似文献   

17.
粉墨登场     
采访了以上两位丽人,现在该转换角色,自己粉墨登场了。那天在一个宴会上,见一位先生挤过来向我眉飞色舞:“叶小姐,我看过你好些文章呢,真不愧为‘八卦写手’。”“写手”加上“八卦”这一俗气的帽子,那可有点不妙。我急嚷嚷:“你没看过《南风窗》吗?我在那里写的篇篇都是正经八儿的大  相似文献   

18.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7):F0002-F0002
二十世纪末叶。我曾做过写情书之类的把戏。不知道从哪里抄了这首《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相似文献   

19.
双良集团的副总裁马福林在上海的时候见过一次胡润。 “有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个人说要带一个我们大家都听说过但没见过的人来,结果来的就是胡润。” “胡润的记忆力很好,一说双良,他马上说出是做中央空调的,老板叫缪双大,还说出了公司的总资产。我当时对胡润说,你不要再把我们列入你那个榜里去了行不行?我们做得并不是很大。只要你不把我们列入你的榜里,我可以再为你介绍三五个比我们大的企业。当时胡润笑笑不说话。”马福林这样回忆他与胡润的交往。  相似文献   

20.
以退为进     
美国著名保险业推销员白莱克经常利用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有一次,他闯进一个办公室,还没有开口,对方就打趣地说:“你是我今天上午见到的第五位推销员了。”白莱克立刻从此话中嗅出味来。他非常客气地说:“我知道你今天是没有兴趣听我的话了。好吧,以后见。”对方望着白莱克的背影,笑着说:“你倒是第一个聪明的推销员,我还没说你已经明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