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融合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这关系到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也反映出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其文化思想意识密不可分。他信奉儒学,尊孔,拥护中国文明,既认为西洋文明摧毁了中国的进步,又认为复兴中国需吸收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上述种种因素,再加上他对中国文化自身的剖析,使其乡村建设理论打上了深厚的文化思想烙印。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提出发,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关于文化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系列观点。他所提出的以“文化类型”说、“继往开来”说和“道统新续”说为内容的“文化三说”观,对于妥善处理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等问题,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晓蓓 《世纪桥》2014,(11):57-58
斯图尔特·霍尔的思想理论及其文化批评观在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反响,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关于大众媒介研究、文化身份认同、多元文化等领域的多重对话和争论,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质疑。这是其理论魅力的标志所在。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霍尔文化批评观进行反思:一是对霍尔文化批评方法论的反思;二是以霍尔对大众媒介、文化身份问题的研究为根据揭示和挖掘其文化批评的意义;三是简要探讨霍尔文化批评理论的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体西用“根源于传统的文化中国观,建立在相对主义文化观的基础上,其实质不过是一种种族中心主义的文化决定论.“全盘西化“的理论层次则表现为进化论、单一模式的历史发展观和文化整体观.这两种口号都受到文化观念观的影响,割裂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但作为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两者又都含有调和与综合的积极倾向.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分别在物质、理论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体现。在文化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该如何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物质层面上,对外来文化要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去粗取精;理论、制度层面上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成果,体现世界性,提升民族性;心理层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1840年后西方列强的大规模入侵造成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则逐步演变为“五四”前后中西文化的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既互相联系又有某些差别,他们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综合的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道路。研究这一段历史,将为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8,(2):42-4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李成 《兵团党校学报》2011,(5):58-60,80
综观新疆文化的发展史,多种文化的并存、交融与互补是其显著的特色。本文在分析新疆各民族大学生的“四个认同”与新疆绿洲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认为西方大熔炉、马赛克民族政策和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存在利弊,提出了通过基于“四个认同”的“文化整合”构建新疆绿洲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胡适在一篇批评梁漱溟中西文化方向不同论的文章中提出了他的文化观。他虽然不完全否认文化在空间上即地域上的个性区别,但以为那只有很次要的意义,文化的差异根本上是时代性的。胡适说:“我们的出发点只是: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而民族生活的样法是根本大同小异的。”胡适肯定各民族都在“生活本来的路上”走,即文化都是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与政策在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它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是否会导致国家分裂是因对待少数群体的态度而定的,如果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很好地处理与少数群体的关系,正视他们的文化差异,并不必然导致分裂与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前昌 《理论学刊》2003,1(1):146-147
全球化的潮流为各民族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顺应全球化的趋势 ,调整文化心态 ,提高文化自觉意识 ,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关系 ,重视理论创新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坚持文化的多元性和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方针 ,使其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潮。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与文化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和深入 ,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标准问题凸现出来。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发展模式选择标准的两个坐标。单独强调民族性标准 ,或单独强调时代性标准 ,都是片面的 ,只有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选择标准 ,才能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 ,才能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美国发韧于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成熟于80和90年代的“多元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和尴尬的现状,并指出多元文化运动并不是一段孤立的历史,而是美国寻求其民族认同的心路历程的一部分。美国是先有国家后建民族,从族裔到种族到文化,美国构建其民族性的基础在一点点扩大,每一次扩大都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的批判,但每一次扩大又拘泥于时代命定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周国文 《唯实》2007,3(5):8-11
在多元价值观凸显的现代社会,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融合,生动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蕴含着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文化系统。现代性是面向现代化进程、他国先进文化、全球化世界的文化普适性的体现;民族性是面向中国国情、华夏民族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地域性的体现。这种现代性与民族性的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维度,也是体现其文化先进性的根本来源。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首先形成于西方的新概念。通常认为,它是指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日益相互依赖,日益紧密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提出“经济一体化”概念。1985年,T·莱维提出了“全球化”一词,以此来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文化领域,提出了“文化全球化”的提法。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在文化哲学视野中,“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文化有机整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则集中表达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些思想,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全球化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主张将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和话语伦理学运用于处理不同文化传统和政治、宗教信仰的相互关系,在各种文化价值之间实现符合交往理性的话语平等与和谐共处。哈贝马斯对亨廷顿等提出的“文明冲突”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反对西方文明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它文明的做法,抨击了妄自尊大的自我价值至上的狭隘文明观。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不能凭借其优势地位凌驾于其它文化之上,不同类型文化之间应平等地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以观念为内核的人的精神生活状态,有其社会性、民族性、时代性,产生于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形成传统,发展变迁。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引入马克思主义和世界进步文化,创造新文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当下中国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增强软实力和引导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吸收世界进步文化,以进一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伴随着工业革命成为一种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也影响到东方国家。在中国近代,认为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二元对峙的观点曾十分流行,当时不少人认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只能批判自己的文化,走西方之路。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掩盖了一个基本历史事实,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曾长期互相影响,东方文化也曾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是在19世纪西方国家取得了世界发展的主导权后,它们将西方文化标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不断向外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