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人大》2006,(2):56-56
新农村之“新”。关键还在于通过新的法律与制度,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并以法律和制度保障新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以法制保障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把农村、农业、农民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中,以法制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法制引导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以法制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直接关系中国农民的发展,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败。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制定新的法律与制度保障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以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再次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加大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全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一直倡导和实践开发性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开发银行把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作为提供资金支持的重点,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始终关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建设,并在开发建设的实践中作了一些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加强农村环境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做出的战略决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不是农村城市化,而是农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体制和制度上;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政府的责任是引导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振兴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依法进行。而当前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尚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建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稳定与可持续进行的客观要求和基本保证。现代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农村的重要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判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而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黔西县,尚不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条件。新农村建设该怎么搞?文章从试点村的调查入手,结合黔西县农村、农业、农民的实际情况,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是实现依法治农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农村法律服务制度正处在改革完善时期 ,但问题较多。其根本原因 ,一是农村经济的不发达 ;二是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而管理者、有关立法者对农村法律服务的特性认识不甚清楚 ,导致制度建设的一些失误 ,同时对农村法律服务的市场定位把握不准 ,是产生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解决这些问题 ,应当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 ,以农村法律服务所为主体 ,大力加强有偿服务和法律援助两大职能 ,适当补充律师法律服务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内部互动、相互促进的综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