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刚 《学理论》2009,(21):36-3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卫星技术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用手机、电视、广播、网络等互相联系和沟通,大众传媒作为公民获取信息、交流感情、参政议政的主渠道作用愈发显得凸出。本文通过对传媒与政治、传媒营销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论述,在概括西藏地区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产业整体状况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指出了通过营销产生影响力的西藏传媒对西藏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媒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最大的是现代传媒类型中的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现代传媒具有多元化、信息海量性、便捷性、交互性强、影响深远等特点,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特点和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0)
传媒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文化竞争的核心。随着媒介变革的深入,信息文化传播无所不及。它不仅重塑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围环境、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同时也对思想政治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当前传媒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境遇,分析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并通过剖析传媒文化软实力竞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发展,提出有效策略:一是加强德育,重视意识形态教育;二是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三是弘扬民族精神;四是发挥本土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羊森  刘玲 《学理论》2013,(16):194-196
高校传媒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融合现代传媒的特点和优势,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目前对其的定位以及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存在诸多困惑和疑虑。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高校传媒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哲学诠释学的视角深入研究,其理性沉思下的实践之径探索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无处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是价值观,历史观等等。而大众传播的媒介俨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资料、信息来源,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一场强大的头脑风暴。同时,传媒也并未满足于其发展而停滞不前,从前几年新兴的网络传媒到近几年由于手机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进入智能时代。因此,新兴的手机传媒介质更是毫无疑问的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而大学生群体作为前沿人士的代表,自然更容易接受新兴事物,也更易受到其影响。将从现代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手机传媒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出发,联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深入剖析了手机传媒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在权衡二者之间的利弊后,探索出手机传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路径,最终确定了手机传媒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公共事务,出现了公共权力以后,就有了一个公共权威“公共形象”的问题,但只是到了“现代性”的背景下,这种“公共形象”才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理性内容。传媒网络构建了新社会形态,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强大的传媒系统(包括技术、话语、意识、方式等),一方面,主导着政府的政治与行政过程;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影响甚至干预着现代领袖群体的行为方式。公共形象的“抽象”意义、“人格”意义、“伦理”意义,表现为形象所包蕴的伦理性和评价性。领导者公共形象如果被视为非正义的话,那么必然危及政治合法性,撼动统治和领导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5)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现代传媒影响日益深远,其与生俱来的特点表现出学校教育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这在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新形势下,突显出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中,各类传媒有效发挥了思想工作的导向作用。汶川大地震中传媒教育导向的特点是:焦点一致,导向明确;正面宣传,激励为主;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其经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构筑稳固的精神坐标;关注公民思想动态与行为表现,激发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突出党员和青年群体事迹报道,发挥先锋群体的表率作用。汶川大地震传媒教育导向对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践行"以人为本"原则,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线,要以培养公民道德责任意识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试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线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界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涵,即在政权组织、政治文化和国家与社会关系三个方面的变革演化。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起点、过程、内容、特征逐一具体分析,试图勾勒出改革开放20年来政治发展的逻辑线索,揭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现代化20年历程入手,论述了这次全会与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发展中的政治体制变革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新兴的互联网媒体提升了高校传媒的传播能力,丰富了高校传媒的传播形式,为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新媒体主要包含校园网、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启动了中国新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的政治发展从此步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简要回顾了20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概括了政治体制改革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最后对未来的政治发展作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旭 《学理论》2008,(8):39-4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当代中国也进入了网络政治时代。在网络政治时代,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水平与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度不相适应,严重影响着我国政府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实现网络政治时代政府有效性与网络政治参与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传媒领域里的政治话语一定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投影.在我国,新闻传播与政治的关系尤为密切.作为喉舌的新闻媒介,建国以来,其主要职能就是执政党手中的工具.然而,随着执政为民理念的逐渐发展、完善,传媒领域里的政治话语也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新时期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治体系的法治功能大大增强,政治体系有了崭新的整合功能,政治体系的民意表达功能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政治体系的执行功能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追求政治与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文章认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有自己的演进逻辑,必须选择自己的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广泛议题折射的一系列观念形态的分歧,从本质上来说是政治观的分歧。这种分歧不仅危及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而且危及作为这种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即政治共同体自身的存在与巩固。因此,构建一种新型政治观是消除各种分歧、维系政治共同体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村庄政治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国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评价存在不同的见解,根本原因是未充分注意到村庄政治发展在中国政治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地位。村庄政治发展的基础性地位是由中国与西方政治发展的差异决定的。当前,村庄政治发展面临传统和现代双重挑战、资源和制度双重缺位、理论和经验双重失效等多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学在中国恢复至今已近20年。在这20里,中国政治学在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中相得益彰。发展至今,经历了恢复学科、转化范式、确定价值和发展学术这四个时期,其研究主要涉及到十二大主题。政治学发展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贡献是一种复合性的和内在性的贡献。事实证明,中国政治发展不能没有政治学的贡献和支持。中国政治学这20年的发展经验,对其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媒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或方式,表达自由始终是传媒价值选择之核心。司法是法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性活动,司法的核心价值观应当体现为对公正的不懈追求。传媒适当监督司法,有利于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但传媒监督异化也会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对传媒与司法的冲突平衡中,逐渐形成了司法对传媒宽容论与抑制论两种倾向。中国语境下司法对传媒无法过度宽容,亦无理由过度抑制,在司法对传媒激进的抑制与消极的宽容之间,相对合理主义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一种可能的范式,我们应当通过实现传媒自由基础上的自我克制与司法独立基础上的程序正当来衡平传媒与司法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