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锐 《岭南学刊》2001,(5):36-40
本文围绕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展开,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究竟有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二是斯大林"一国建成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在的逻辑缺陷;三是斯大林"一国建成论"在实践中所导致的种种矛盾.文章认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发生的苏东剧变绝非"一日之寒"所造成的,在考察这一事变发生的根源、总结这一事变的沉重历史教训时,我们不能不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这一理论源头出发来思考问题,不能不从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实践过程来思考问题,并从中得到应有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周文 《乡音》2012,(7):39-39
王旭烽的文学新著纪实作品《家国书》,开篇就诠释了"家国"的概念:中国人的国家构建是由家开始的。"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的正是"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正是出于家与国之间的这样一种构建关系,王旭烽选择了浙东宁...  相似文献   

3.
郑翰君 《人民论坛》2011,(7):212-213
"民间力量"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一个"好"的国家形象毋庸置疑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之间的本质联系取决于国家是否能够做到言行合一。因此,"国家形象"不是一种纯粹的沟通技巧,而是一种治国理念的外在表现,这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争论是一个彰显矛盾和凝聚共识的过程。当前,隐含在"国进民退"争论背后的实质是有关中国市场经济不同走向的争论。怀疑论认为我国没有出现"国进民退",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进退是市场调节的表现。支持论赞成"国进民退",希望中国建立"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反对论反对"国进民退",主张继续私有化和民营化进程,希望建立"自由竞争型市场经济"。"国进民退"争论与此前的改革争论存在明显的延续性。能否从争论中凝聚共识,使人们看清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发展自由竞争型市场经济,是中国下一步改革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徐立凡 《小康》2012,(9):94
正希拉里亚非13国之行,是其"巧实力"理念的一次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其主导下的美国外交事务的总结陈词,透露出美国未来外交政策的两个投放点:一是东亚,二是非洲"用巧实力来处理国际关系。"这是希拉里在美国国务卿资格听证会上提出的外交理念。7月上旬到8月中旬,希拉里连续出访亚洲6国和非洲7国,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之思     
《同舟共进》2013,(5):3
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教科书是获取知识、累积文化底蕴、培育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梁启超有言:"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推而及之,也可以说,欲新一国之文化、精神气象,必先优其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即一国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夺取政权,并开始社会主义变革;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即一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变革,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思想,但同时认为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曲解了列宁的思想,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8.
夏云高 《传承》2011,(12):36-37,57
1915年,列宁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它是根据当时世界和俄国的形势提出来的,它是被俄国革命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1924年,俄共(布)党内围绕着要不要建成社会主义、建成怎样的社会主义问题展开了论战,斯大林同托洛茨基等人的论战中,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其"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客观地说,"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起过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保障,"两制"派生并统一于"一国"。由此,"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区高度自治权"密不可分,是实践"一国两制"的核心所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实施2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同时,也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国潮"热背后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国情怀、中国自信的彰显。中国制造升级是"国潮"热形成的基础,国人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是"国潮"热形成的重要原因,文化自信提升是"国潮"热形成的驱动力,政府、媒体、企业共同行动是"国潮"热形成的强大助力。保持"国潮"不退,就要努力成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让中国品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我很荣幸地在这里,代表山西国控环球工程有限公司,就改革创新工作向大家作汇报。山西国控环球工程有限公司,是山西国控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由山西省化工设计院改制而来。乘着改革的东风,很快"国控环球"将与知名央企合作并更名为"中信国控环球"。1998年,我由北京化工大学毕业进入山西省化工设计院工作,从技术员一步一步成长为副所长、所长、副院长、院长。2017年11月,省化工设计院改制为山西国控  相似文献   

12.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性质、目标等方面的认识误区,导致了对生产经营领域"国进民退"现象的批评。通过对中外经营性国有财产存在原因的比较分析可知,"国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充满活力的体现。同时,我们应用法治规范"国进民退",让"国进"依法和公平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老北京四合院门联,内容多与家风传承有关,图中所示门联为"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古人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党风政风清。良好的家风是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防线,"清白家风不染  相似文献   

14.
在焦作,只要一提起省八届、九届人大代表、陶瓷厂工人李朝义的名字,老百姓便无不对他交口称赞,把他誉之为"平民包公"、"第二信访局"、"人民的贴心人"。春节前夕,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期间,记者采访了这位"平民包公"。话题从李朝义监督公安局所处理的一件民间纠纷谈起:1995年农历腊月,修武县西村乡大东村68岁的村妇赵凤英,因琐事与村民李绣国吵骂。赵凤英拿钎子朝李绣国打来。赵凤英是个小脚老太太,在用钎子打李绣国的过程中,失足倒地,头部受伤,经医治无效死亡。事后,赵凤英的家人将李绣国控告到县公安局。公安局随即将李绣国拘留,并进驻大东村开展调查。因证据无法查清,不能对李绣国进行处置,赵的家人对此深表不满,身穿孝衣将赵凤英的尸体停放在村委会门口,并准备于即将召开的市人大会议上抬尸告状。李家也因李绣国被拘留而感到冤枉。两方各不相让,事态变得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5.
徐艳红 《人民论坛》2012,(15):25-27
争议四:"国进民退"是否属实?关注度:☆☆☆☆☆争议焦点:持"国进民退"观点的人觉得国企挤压了民企的生存空间,担心民企会越来越边缘化;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市场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均属正常现象。"国进民退"是凭感觉还是靠数据?到底是否存在"国进民退"现象?调查提示:在"您最关注以下哪些国企争议话题"调查中,"国进民退"得票率为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5,(1)
<正>一、国学中的"民本"理念现代历史上,"国学"曾被赋予三种涵义:一是指历史文化,由于其无所不包,外延太大,不易把握,所以出现第二种观点,即以"国学"指称一国固有学术,第三种观点将外延进一步缩小,认为"国学"指一国固有价值思想。"国学"作为与"新学"、"西学"相对的概念,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包含的价值思想、人文理念,它是古代中国人安身立命、修身平天下的依据。在国学体系中,包含丰富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7.
国际话语权不仅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而是体现在其言说话语的有效性和威力,本质上体现的是一国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影响力。国际话语权对一国软实力的积极影响效用体现在:利于促进一国民族文化传播,增进国际理解;利于把控议题设置,导引国际舆论;利于本国价值观念输出,扩大理念贡献;利于本国国际作用发挥,增强政治权力;利于国家形象塑造,增进魅力吸引;利于增进民族凝聚,提升国民信心。  相似文献   

18.
"国之大者"指的是国家或影响国家的最大事情或最重要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说,"国之大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核心内涵;从战略全局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当今时代大格局;从国家利益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从讲政治高度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从坚持人民立场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从担当民族大任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通过强化责任担当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把握"国之大者",一要增强政治意识,二要增强大局意识,三要增强辩证意识,四要增强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官""商"不分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公务员做生意"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公务员做生意"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存在,国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中东极端主义主要是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以下简称"伊斯兰国")和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以下简称"穆兄会")所鼓吹、宣传和奉行的政治伊斯兰思想。2017年中东极端主义的主要表现为:第一,"伊斯兰国"与"穆兄会"同流合污,制造了一系列恐怖大案。"伊斯兰国"源于伊拉克"基地"组织,原"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副手、现任"基地"组织最高领导人埃伊曼·扎瓦赫里曾是埃及"穆兄会"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