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制定有一些单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严禁商品搭配的规定》、《关于严禁出售冒牌走私手表的通知》,等等。此外,在《物价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经济合同法》等法律和法规中也都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党和国家是十分重视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说明在我国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有法可依的。但是,这些法律和法规还很不完备,而且其中有些法规效力不高,只是一些部门性的规定,多数法规又缺乏严格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方便面联合涨价事件"凸显了我国反垄断立法和执法中对消费者利益保护不足的现实问题。《反垄断法》将消费者利益保护当作立法终极目标并主要依靠行政执法来实现,这并不能切实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利益。反垄断法的消费者实施不仅具有私人维权的作用,而且具有促进法律目标实现的公共政策意义。我国亟待建立和完善消费者反垄断的私人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3.
邓宏光 《法学论坛》2007,22(6):88-94
商标法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商标法的取向,影响着商标具体制度的设计.目前我国《商标法》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立法宗旨,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应将商标法定位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商标权人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并应以此修改我国《商标法》的第1条规定.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调整消费者与商品经营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津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是概括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其中的有关规定对商品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合同关系和因侵权而形成的债的关系也同样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专门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法律,其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向消费者倾斜。给消费者以特别保护。它属于经济法范畴,侧重于通过国家权力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和对经营者经济行为予以监督、规范。消费者身分的认定消费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5.
<正> 日本对消费者的保护对策,通过1968年制定的《消费者保护基本法》规定了其基本的格局:为了保护、增进消费者利益,明确了国家、地方政府及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消费者的职责,并且规定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事项。在《消费者保护基本法》的基础上,又制定出约60种法律及为数众多的(各都、道、府、县的)消费者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6.
胡田野 《河北法学》2012,(12):151-156
2011年10月25日,欧盟颁布了编号为2011/83/EU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最新指令。该指令主要规定了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信息的义务,以及消费者撤销合同的权利,这些规定反映了欧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的信息透明、利益均衡和私权救济的立法精神。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于1993年,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需。欧盟最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指令对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是现代经济法的价值目标之一,消费者作为典型弱者更让全社会所关注,然而消费者权益及其实现是消费者利益从应然转化为实然的关键。本文将从消费者权益缘起,进而探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文中简称《消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84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告成立。从此,各地的消费者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到1988年底,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个计划单列市,以及1000多个地、市、县成立了消费者协会或消费者委员会。我国保护消费者立法概况消费者活动的兴起,迫切需要法律的调整。在我国,党和国家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比较重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颁布了许多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或与保护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自1993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以来,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风起云涌,有关消费者保护的诉讼和非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据报道,1996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的消费者投诉案件总计达425008件,是10年前的力培(参见《法制日报》1997年3月15日第3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专栏)。汹涌而至的消费者保护热潮,与以前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对唤醒消费者的权利意识,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高潮迭起的消费者保护运动,触动了一些商家的短期利益,出于肤浅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9,(1)
随着我国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朝着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向前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也日趋严重。消费者利益的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法律角度就保护消费者利益中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谈些粗浅看法。一、建立消费者利益损害赔偿制度迫在眉睫对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最根本的是体现在保障消费者受损害后的赔偿请求权。我国民法通则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涂永前 《法律科学》2010,28(3):160-168
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预防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奥巴马政府酝酿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彻底改革,其改革方案的核心就是设立个人消费者金融保护署。对于金融监管法律存在诸多缺陷、金融消费者权利保障不到位以及没有构建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我国金融法律制度来说,美国2009年《个人消费者金融保护署法案》在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及存在系统性风险金融产品及服务监管方面是一个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单行法规,这些法律和法规对保护消费者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的看来,消费者利益保护法的体系还不完备。现行的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律、法规,较多的是如何对生产者进行监督,对产品质量实行检定,以及确定生产劣质产品的责任等,它侧重于对生产者的干预;而对如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以及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如何处理等却很少涉及;同时有些法规只是部门、行业性的规定,法律效力不高,还不能充分地发挥保护消费者的作用,因而,完全有必要专门制定一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法,即消费者利益保护法。我国消费者利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同业监督克服了产品信息不对称障碍,对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有着独特作用,这是建构产品质量同业监督法律制度的正当性基础。我国法确立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消费者监督和社会监督三元监督体系。无论是从宪法渊源看还是从法律渊源看,我国并未明确肯定同业监督,亦未明确禁止同业监督,而是将其蕴含在社会监督之中。同业监督权不属于国家公权,亦不属于企业私权,而是属于社会性权利。同业监督权极易被滥用并异化为商业诋毁手段,从而危害市场竞争秩序。我国要通过法律制度创新明确同业监督的合法性,通过修改我国《产品质量法》、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建同业监督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一部"经济宪法",其精髓是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然而在2008年9月发生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却引起理论界和实践中的广泛讨论。在这起收购案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外国公司对我国民族企业的巨大挑战也是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15.
论消费者保护视角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企业履行产品安全保障义务,美国创设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以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利益与公共安全.美国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完善,召回主体和范围明确,在保护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明确了产品召回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系,但我国的产品召回机制,从立法到实施都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必要检讨我国缺陷产品召回之规定.作为对现实的回应,应统一产品召回立法,明确产品召回主体的范围,扩大产品召回对象的范围,并在产品召回程序中完善消费者的参与,进而实现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经济秩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财产继承中债权人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债权人权利保护问题是继承法律制度中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涉及继承人及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而且关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因此,各国继承法均用大量条文规范这一问题,以防继承人利用有利地位侵害债权人利益。我国《继承法》亦有规定,不过仅规定了有限责任继承原则,关于如何确定遗产范围以及继承人侵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应如何应对等一系列问题则无明文规定,本文拟就我国财产继承中如何保护债权人权利问题谈些认识,以期对《继承法》的修改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李超 《知识产权》2022,(7):70-90
消费者评价数据是由消费者、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共同贡献形成的公开型原始数据,利益格局较为复杂。消费者评价数据是平台经营者的基础性资源,平台经营者可控制消费者评价数据收集至使用的全过程,应承认平台经营者享有财产利益,并优先采用法益模式进行保护。消费者评价数据既是消费者表达自由的延伸,又是助推消费者决策和公权干预的重要工具,但消费者对其通常不享有财产利益,且难以控制,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消费者评价信息传播的需要,宜赋予消费者对消费者评价数据的可携带权。消费者评价数据是平台内经营者声誉的重要载体,平台内经营者享有一定的财产利益,但现行法律制度不足以对其提供保护。出于避免“锁定效应”和应对“冷启动”问题的需要,亦宜赋予平台内经营者对消费者评价数据的可携带权。  相似文献   

18.
五届人大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对保护商标专用权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对于加强我国的商标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证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并参照国际惯例,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标制度。1950年7月我国公布了《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实行全国统一注册,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1963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商标管理条例》,要求我国企业使用的商标必须注册,并通过商标管理工作对商品质量进行监  相似文献   

20.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的专门立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趋于完善,特别是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颁布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价格法》、《商标法》、《广告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许多部法律,此外,还有大量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