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南风窗》2014,(14):13-13
<正>1"我是为了改善中美之间的关系,重塑中国富人形象。最近已经很低调了,网友骂我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境界没有达到那个高度。"—陈光标陈光标就自己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给千名美国穷人吃免费午餐并在餐后每人发放300美元一事解释说。  相似文献   

2.
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社会主义"是委内瑞拉总统H.查韦斯于2005年提出的。在2007年总统就职演说中,他强调在持续至2013年的总统任期内,将以"建设委内瑞拉社会主义体制"为核心目标,努力推动委内瑞拉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模式,并要将这一目标写入宪法。他的这一口号、理论及其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在委内瑞拉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获得许多赞赏的同时,也招致了大量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普列汉诺夫继承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并在社会有机体的内涵、构成、运行和发展向度等几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他看来,社会有机体范畴不仅囊括了人类社会生活诸要素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自身。在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五项因素公式",即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心理、思想关系。在社会有机体的运行方面,他指出有机体的五个因素之间存在"等级序列"和"因果关系";社会意识自身有其变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有机体还具有"整体性",许多"环节"共同作用推动有机体运行。在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向度方面,他认为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人的自选择性都起着作用。但由于理论脱离实际,普列汉诺夫对于社会有机体演进过程的认识存有明显的缺陷,最终陷入了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3,(20):42-44
今天的中国政治、社会结构,可以给年轻人受挫的世俗化理想,以及更年长一些的人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想象以一个什么样的出口呢?一个人要彻底弄死他的自我的话,是绝对不可能的—理想也是如此。但在今天,说到"理想",已然是一种社会隐痛了。这正暗示了某种秘密:"理想"在今天的命运,大概就是无数年轻人—无论他是大学生、白领、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公务员—以及这个社会的命运,反之亦然。被压抑到内心深处的"理想",它所指向的现实,还有未来,似乎隐含着某种玄机。  相似文献   

5.
陈统奎 《南风窗》2011,(26):30-30
颁奖词:他在乎家庭的温馨快乐,他在乎生命的尊严,他在乎为人的良心,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亦是一个坚持职业道德与精神的人,他是一个"柔性特警"。2011年12月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通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集中调查阶段结束,会尽快公布调查处理结果,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10月18  相似文献   

6.
邢少文 《南风窗》2012,(24):12-12
最好远离那些整天跟你谈理想的"社会改造家",他们要么是偏执狂,要么不靠谱,要么别有用心。成天谈钱的人比较令人讨厌,成天谈理想的人也同样令人讨厌。"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这种说法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有那么一群人,做着企业,却整天谈社会理想,把自己的企业叫"社会企业",宣称自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充满浪漫的理想主义,对此做各种解释,把人搞得云里雾里。  相似文献   

7.
李克诚 《南风窗》2010,(24):56-60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陈光标都是当下这个时代中国富豪群体中最为独特的一个孤本。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南风窗》2012,(25):86-87
这是中国社会越来越是非不分的一个秘密,每进行一次"理性化论证",就把道德标准往下拉一次,不断逼近底线,直到颠覆。而同时,它也会加剧一个人和社会的病态,因为一个出卖自我、良知、人性的人,必然想着要去干掉道德,但反过来,道德也会干掉他。  相似文献   

9.
龚小夏的文章抓住了奥巴马"百日新新政"的本质特征,即在引导美国政治"向左偏转"的同时,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弘扬立国之本——主流意识形态。所谓"新新政",还是万变不离其宗。龚文引用了奥巴马4月3日在法国演讲中的一句话,"美国方面的失败,是没有能够积极地赞赏欧洲人在世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从他的青春里走来,中国,从每个人、每代人的青春里走来。今天,电影、电视、书籍,还有现实,正在进行关于"青春"的叙事。诉说、暗示、回忆,对应着社会沉闷、现实压抑的精神表征——不安、  相似文献   

11.
于建嵘 《南风窗》2011,(21):25-26
加强社会管理要达到的稳定绝不是要退回到一元社会结构下采用政治或行政手段,压制社会力量发育,禁止社会组织发展,最后造成社会缺乏活力甚至"死水一潭"。虽然那样的社会也相对稳定,但却是僵化的、停滞的。  相似文献   

12.
谁才是懒汉?     
石勇 《南风窗》2013,(9):11-11
"福利制度是在养懒汉",这是一个对"再分配"的经典指控。它往往出自政治光谱上的"极右"之口。在美国,如果民主党人说了这句话,或者,在欧洲,如果工党或社会党的人也持此论调,那一定令人吃惊。另外,一个人哪怕恨福利制度恨得咬牙,只要他还是个官或想当官,也不敢公开说出来,因为说民众"懒惰"是不可原谅的政治犯规行为。2012年,罗姆尼和奥巴马争美国总统宝座时,就因口急扯出了一个"47%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出了问题,这很多人都能感觉到。百姓似乎更富裕了,但是并没有更幸福,也没有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一些没有钱的人对社会不满很正常,但一些有钱人也对社会不满,干脆移民海外。人与人之间缺乏足够的善意和谅解,空气中充斥着剑拔弩张的味道。19世纪的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说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出发点。"之所以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感觉,正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结构调整远  相似文献   

14.
石勇 《南风窗》2013,(7):58-59
很多东西"再也不能这样了!"—包括社会治理的思路,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相处。中国社会,急需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中国社会能更好地转型吗?很多人都明白:就看未来的5年、10年了。这也是"两会"后,人们的普遍期盼。今天各种社会问题的确不少。它以普遍缺乏信任和不安全感为标志,来到了"是否变坏"的临界点。不下大力气进行"社会拯救"的话,也许会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15.
燎原 《南风窗》2013,(5):60-62
当未来变得充满风险,充满了不确定性时,老板们能够做的,就是抓住可以尽力抓住的东西:能够有工人来给自己干活。2月20日,正月十一。康晓伟载着家人从江西老家返回广东东莞市大朗镇。抵达时,已是晚上10点多,在一家大排档,他们准备吃点宵夜时,电话响起。接过电话,康晓伟连声说"好"后,告诉家人,"你们先吃,我去火车站接个人。"康去接的这个人,不是他老板或领导之类的"狠角色",而是东莞市伟达制  相似文献   

16.
来信     
高新军 《南风窗》2014,(20):16-16
<正>1多年前我们这里发生过一起命案,警方带走嫌疑人后,死者家属就整天在村里大骂嫌疑人的亲属。后来尽管嫌疑人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村里人还是怀疑他.导致嫌疑人在村里生活很艰难。其实这种"有罪推定"意识在社会上相当普遍,有些人只要听说什么人被警察带走或者被检察官约见,马上就一口咬定那人是罪犯,连"嫌疑人'这个词都省了,而某些司法部门在抓到嫌疑人时的表现,也在加强  相似文献   

17.
赵义 《南风窗》2012,(7):2-2
和往年一样,前不久的全国"两会"同样有一些言论和提案引起了很大争议。比如,对于成为"三公"消费靶子的茅台酒,贵州有位副省长如此"叫屈":"管资金分配的官员下来,你让他自己去餐馆吃饭,到了贵州却让他喝米酒,那不是得罪人嘛!"责任在于"跑部钱进"的体制,而不是茅台酒。还比如建议让穷人将生育指标转让给富人,建立公民的道德档案等。全国"两会"如此庄严的场合,出现一些"出位言论",应当说不是人的智识水平出了问题。相反,越是一些"出位言论",可能背后都对应着严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石勇 《南风窗》2012,(25):11-11
我们担心的是:当各地关于异地高考的方案全部出来后,突破了教育的社会排斥的人,对应的往往是他的社会身份,而非他的公民权利。这是两套不同的逻辑。对于政府来说,今年面临的最大一次"挑战",恐怕就是在2012年的日历翻过去前,各地关于异地高考的实施方案能否出来。这是给出了"政治承诺"的。时间已经不多,很多省市还没有看到动作,使得教育部急了,前段时间通过新华社提出"要集中力量,打好这一硬  相似文献   

19.
郭巍青 《南风窗》2010,(22):8-8
<正>"社会企业"对国人来说,毕竟是一个很前卫的概念,就算在香港,也是最近这三两年才开始较多人知道。所以包括报道"社会企业在中国"的记者在内,都不能简单地把它完全掌握。作为我国"社会企业"的一员,我觉得有责任澄清一下。首先,它不是一般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不然的话,任何一家企业,只要它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没有作奸犯科、巧取豪夺,也算得上是社会企业了。其次,它也不是一般概念中的  相似文献   

20.
霍布森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其经济思想、工人运动和国家的关系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之上的.在此基础上,霍布森主张实行"有限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自由的社会主义",这种自由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二者的中间道路.他的这一思想是今天"第三条道路"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