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系统自1999年全面实施校务公开,为深化校务公开工作,提高校务公开的实效,加强校务公开的监督,力求校务公开工作达到主动性、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在实践中,全系统普遍实施了“三大员”的监督制度。“三大员”即负责公开内容备案的“记录员”;关心学校、热情反映意见的“信息员”;检查校务公开实施情况的“评议员”。“记录员”必须如实、详尽地将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务公开”是政务公开工作在教育系统的延续,也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高校民主建设、廉政建设以及提高管理效益的必然要求。从高校“校务公开”现状入手,分析原因,并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深化和完善高校“校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3.
校务公开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影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立“校务公开管理系统”,从领导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三个环节入手,构建校务公开的长效机制,使校务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主动公开、实质公开、整体公开、持续公开。校务公开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现了有机融合,并与创新管理机制配合,引入ISO9001:2000先进管理体系,为各级各类高校创立新型院务公开模式开创良好局面,其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如今,“公开”是一个被叫得炽热滚烫的词,诸如:“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司法公开”、“医务公开”、“校务公开”、“公开账务”、“公开竞争上岗”……等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办事公开的制度”。根据十五大精神,全国各地先后推行了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尉健行同志在给全国教育工会建会50周年纪念座谈会的贺信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同时,校务公开工作已被教育部列入2001年工作重点和全国教育工会2001年工作重点。面对新的形势,学校推行校务公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已有5年多。为进一步搞好学校民主管理,自2003年起,区教育系统实施校务公开评估制度,两年多来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系统校务公开率100%,教代会制度健全率100%,校务公开评估制度实施率100%,促进了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施校务公开评估制度中,区教育工会注重“四性”。一、评估内容注重针对性(一)针对教工普遍关心的教改热点进行评估。例如学校发展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干部民主评议、干部竞聘上岗、招生收费等。(二)针对与教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难点进行…  相似文献   

7.
校务公开是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校的一项重大举措,使学校民主管理进一步深化。通过校务公开,调动了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稳定了教师队伍,推进了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校务公开,有利地遏制了教育系统的行业不正之风,促进了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校务公开,进一步密切了学校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学校的稳定和发展;通过校务公开,有利地促进了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发展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教育战线的落实,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校务公开是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校的一项重大举措,使学校民主管理进一步深化。通过校务公开,调动了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稳定了教师队伍,推进了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校务公开,有利地遏制了教育系统的行业不正之风,促进了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校务公开,进一步密切了学校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学校的稳定和发展;通过校务公开,有利地促进了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发展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教育战线的落实,进一步促进了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每一时代,都会产生打上自己印记的语词。就当今而言,能够称为时代标志的语词不胜枚举。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公开”一词,就是其中之一。常见有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等等,也就相应地有了公开栏、监控录像、电子眼等新玩意儿。  相似文献   

10.
三年来,我们在上级工会以及区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努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方针,在实施校务公开中,注重推进“三个机制”建设,使学校民主管理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工短讯     
惠州市提出党务公开“六个有”近日,广东惠州市提出了党务公开要达到“六个有”目标,即:有机构。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方案。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务公开和政务、村务、校务、厂务等公开统筹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全面协调推进党务公开工作。有载体。党内公开的,采取召开有关会议、印发文件、情况通报、设置党组织活动栏、设立文件查阅处等形式进行公开;对社会公开的,通过党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站等渠道公开。有机制。积极建立保障机制、内部监督约束…  相似文献   

12.
学校要生存离不开民主建设;学校要发展必须实施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法宝。一、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加强与健全民主管理体系1、开好一年两次职代会,学校重大事务由职工代表参与决策,是城建学校校务公开的一大特色10余年来,职代会已经形成制度,学校重大决策,如五年一次的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两年一次的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劳动岗位津贴等制度的改革,学校取消福利分房试行方案,校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川沙中学是浦东新区的一所重点高级中学,也是首批“深化校长负责制改革”的试点学校。1994年以来,学校工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2000年9月,根据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关于推进校(院)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校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14.
马晓玲 《学理论》2010,(20):238-240
教育是事关国泰民安的大事,是不容亵渎的神圣事业。但名目繁多的教育乱收费仍然存在.因此要治理好教育乱收费问题,必须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实行校务公开;加强教育收费政策的宣传;完善和巩固“一费制”收费方法;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做好教育乱收费举报受理工作。总之,只要措施得力,就一定能治理好教育乱收费问题,使教育收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一种××公开的做法正在各地兴起,如厂务公开、校务公开、警务公开、村务公开……等等。凡此政务公开对增加政务透明度、强化群众参与的民主管理,无疑是一项有力举措。但在办好事时还要把好事办好,否则一旦政务公开流于形式化,非旦不会受到欢迎,还会引起人们反感和消极情绪。比如一说到分开,就是把一些情况、资料,数据等等以多种形式公之于众,也就算公开了,完事大吉了,至于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深度及广度,群众的反应如何,下步工作如何改进,则一概和自己无关,以至于那里的群众怨声载道,甚至使政务公开难以进行下去,严重的还会引发不安全事…  相似文献   

16.
安徽淮北市委党校属高等教育系列,为实行校务公开,建立了“民主议事”制度。首先成立民主议事小组,组员在非任职、有一定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群众中推选担任。民主议事小组在代表群众意见基础上,独立行使职能,包括讨论各种制度的制定、实施;参与重大决策的审查、修订;监督各种经费支出。民主议事小组研究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设立了意见箱;审核修定了科研奖励制度、教学考评制度、课时津贴制度、职工福利制度、各处室工作制度等;提出的20多条合理化建议大多被学校采纳。淮北市委党校实行“民主议事”制度@刘宁超  相似文献   

17.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多年来,校工会在党委的坚强领导、校行政的全力支持下,坚持以"服务中心工作,促进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推进教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以深化校务公开民主管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嘹望哨     
《瞭望》2000,(Z1)
莫让群众“雾里看花”吉林 罗天柱前不久随某县村务公开工作检查组采访 ,在某村见到这样一个情景 :检查组召开部分群众座谈会 ,听取意见。会上大家一言不发 ,可散会后突然有人唱起了那首广为流传的歌———《雾里看花》。检查组的同志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随即深入各户了解情况 ,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 ,他们那里的村务公开有“三多三少” ,即事后公开多 ,事前公开少 ;数据公开多 ,情况公开少 ;“冷点”公开多 ,“热点”公开少。“三多三少”问题的存在 ,使群众感到村务公开像“雾里看花”。事后公开多 ,事前公开少 ,也就是只公开办事结果 …  相似文献   

19.
“令民与上同意,上下同欲者胜”。这是孙子兵法“仗何以取胜”的一个重要思想。积极营造“上下同欲”的良好环境,使“百将一心,三军同力”,达到“人人欲战”,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向无敌”的法宝。本文试通过分析企业基本矛盾的关系,对国有企业推行“企务公开”提出一些见解,供参考。一、推行“企务公开”,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企业的基本矛盾“企务公开”,提出了“谁在公开”、“为谁公开”、“为啥公开”严肃的课题。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企务公开”中角色如何定位,分析矛盾的性质,剖开它们之间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发展趋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对“三需要”标准的撤销即是其表现之一。作为在立法之初被赋予“弥补主动公开不足”与“预防申请公开风险”预期功效的条款,“三需要”制度因其与维护公民知情权之间的矛盾而极具争议性,学界对于其存废主要存在支持说、反对说、折衷说、法解释学说四种观点。以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基本导向,新《条例》撤销“三需要”标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基于信息公开的公法依据、旧法的现实障碍、新法的正向效应三个维度。政府信息公开的进一步落实,需从当前的立法缺口、发展趋势及规范缺陷三个层次入手,强调知情权的独立地位,廓清信息公开救济途径的适用范围,以期政府信息公开沿法治轨道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