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形式主义司法有其独特的文化成因,根源于实证主义法学,判例法、法典化及司法的困难促进了司法的形式主义。中外形式主义司法在解决纠纷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西方的形式主义对我国司法的改造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2.
由于建设工程的复杂性、技术性和长期性,加之经济生活中必然存在的利益稀缺及冲突,因而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纠纷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建设工程类案件数量呈递增的态势,人民法院作为法定审判机关,有必要在现行诉讼模式之外结合该类案件的特点探寻柔性司法解决纠纷机制,使之与刚性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相结合,更为高效、便捷、公平公正地化解、解决此类纠纷,为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提供应有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当前我国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机制相对比较单一,尽管亦存在诉讼外解决机制的运作可能,但诉讼仍旧是当前此类案件最为主要的纠纷解决机制,但成本高、刚性强、周期长等仍是这一方式不可避免的缺陷。从刚性极强的诉讼活动的另一面出发,构建我国建设工程纠纷柔性司法解决机制既保持了司法独立和权威的特点,亦赋予整个纠纷解决过程具有必要的灵活性与自治性、能有效降低此类纠纷解决目前居高不下的司法成本并能提高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程度。我国建设工程纠纷柔性司法解决机制的建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诉讼前和解引导机制、诉讼中调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建立第三方ADR与人民法院相互配合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机理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伦理化司法的确定性和可接受性、诉调时接的传统、实质正义解决纠纷的传统、限制诉讼与终结诉讼机制.对这种独特的纠纷解决机理,应辩证认识,合理运用,实现纠纷解决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机理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伦理化司法的确定性和可接受性、诉调对接的传统、实质正义解决纠纷的传统、限制诉讼与终结诉讼机制。对这种独特的纠纷解决机理,应辩证认识,合理运用,实现纠纷解决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机理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伦理化司法的确定性和可接受性、诉调对接的传统、实质正义解决纠纷的传统、限制诉讼与终结诉讼机制。对这种独特的纠纷解决机理,应辩证认识,合理运用,实现纠纷解决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高校与学生间的行政纠纷通过诉讼渠道得以化解,有赖于一套成熟、可行的司法审查机制的确立。在司法审查介入的范围上,应定位于高校行使公权力对学生宪法权益造成或足以造成重大损害或者改变或足以改变学生身份的事项;在介入时机方面,坚持行政救济优先但又不拘泥、僵化于行政救济的前置程序,对专业性较低的非学术性纠纷司法可以直接介入;在司法审查展开环节,以比例原则、利益衡量原则作为指导;在审查强度上,确立以法律审查和程序审查为主,以事实审查和实体审查为辅的综合标准,同时对校规进行附带性审查;考虑到纠纷的特殊性,对此类行政纠纷的裁判形式的选择,应立足于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关照大学自治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纠纷解决制度不仅应当多元化,而且应当体系化。完整的纠纷解决制度体系包括纠纷预防制度体系、纠纷评估与分流制度体系、纠纷化解制度体系和纠纷辅助化解制度体系。司法行政领域在纠纷解决制度的各个体系中都有广阔的施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中的审前准备程序是开庭审理前的一个诉讼环节。是基于案件在当事人之间非经充分准备不进入法庭审理的构想,应当服从和服务于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我国应从程序入手,重新构建司法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使案件真正做到繁简分流,达到“精审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DSB在WTO争端解决中呈现的"司法积极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在维护WTO规则的完整性的同时,也破坏了WTO规则的可预见性,从而导致WTO争端解决机制自身面临体制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它也加深了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在多边规则制定和解释上的不平衡性,导致"南北问题"在现实中的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必须运用理性的力量,创新调处方式,即:矫正其主导目标和价值取向,调动民间力量,转变地方政府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方式,弱化政府在群体性纠纷解决中的地位,完善群体性纠纷的司法解决方式,确立法院在解决群体性纠纷中的中心地位,加强与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相关的配套机制建设,从而全面完善我国现存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四川省乐山市的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托县等地进行的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问题的调查采用了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分为三类。即当事人类、民间权威类、官方权威类。对纠纷类型与数量、纠纷解决主体、当事人对纠纷解决主体的选择、纠纷解决依据、纠纷解决方式等进行了分析。以调解为主的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在彝族的大部分地方仍占据主要地位,特别是在民事领域,同时纠纷的现代解决方式在城市的彝族与汉族之间有一定的市场。近年来对彝族之间的刑事纠纷,国家也加大了干预力度。我们应该重视本土资源,特剐是以情、理、习惯等为代表的民间法,以实现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实现纠纷的传统解决模式与现代解决方式的衔接;从而实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藏区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是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密不可分:佛教文化的先进性、成熟性;苯教文化的内在缺陷性;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与扶持。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在纠纷解决上存在着不同的机理,主要表现在纠纷解决观念、纠纷解决价值、纠纷解决的社会力量强度、不同民族性格影响纠纷解决的方式,通过对两者不同纠纷解决机理形成原因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中西方不同的纠纷解决机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拦路抢劫沉重学生,系列攀扒入室盗窃等在我市影响较大的案件不少为未成年人所为.根据对眉山市的调查,其呈现出年龄趋低、共同犯罪占绝大多数、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对象范围的良好法制法权益措施,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尽快遏止未成年人犯罪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刑侦工作主要存在基础不牢、现场勘查不力、科技手段运用少、侦破方式更新不够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刑侦机制不顺、队伍素质不高、经费保障不力。应从强化刑侦基础业务建设,建立侦查破案新模式,提高现场勘查水平,以训练强化干警素质,以及建立科学的刑侦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谋求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赦免制度的现状是存而不废,存而不用,这种立法的空置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难以回避的现实。通过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指出赦免制度尴尬处境的关键所在;并从理想与现实两个层面提出完善我国赦免制度的建议,以期使我国赦免制度摆脱目前的尴尬困境。  相似文献   

17.
案例指导制度强调"指导",目的在于当法官审案遇到成文法规定得不够清晰又暂无法律可依的情况时,使其可以有所借鉴,这显然不是要求以判例作为法律依据的。案例指导制度对审判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节约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人的思想观念受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和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卖淫嫖娼行为逐年增多,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丑恶现象,严重影响到当前社会治安秩序的和谐稳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其危害性不可低估。政府和公安机关要加大对卖淫嫖娼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研究如何才能减少滋生卖淫嫖娼的各种因素,加强预防和正面宣传,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理,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九寨沟县城校园暴力主要体现为学生之间打架时管制刀具的滥用,群体性、低龄化特征明显。教学资源紧张只是诱因,校园受社会打架斗殴氛围影响较大。当地管制刀具屡禁不止与民族性藏刀问题无关,却与地广人稀环境有联系,校园也受其影响。在地广人稀地区“一乡一所”,存在警力负荷不均与警力不足的问题,警力进校园遇到难题。学校加强学生纠纷处理能力培养,公安机关做实事前预防。让公权力主导社会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是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刑事争端解决的历史传统、演进过程等角度,探究刑事和解的社会支撑力量及其产生动因,并肯定了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刑事特别程序将对我国未来的刑事诉讼程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