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谈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蕾  宋丙珍 《发展论坛》2003,(10):74-74
(一)政府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从本质上看,政府诚信不是一个“运动员”的信用问题,而是一个“裁判员”的信用问题。“裁判员”的诚信关系到竞争的公平和公正乃至市场的整体秩序。政治信用的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本身就意味着道德和法律建设的同步完善。因此,党中央提出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向政治信用建设迈出的重大一步,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信用危机的最大问题可以说是政府信用问题,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从历史角度看,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与官本位制的影响,导致了一切…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这既是对各级政府自身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政府提高自身建设水平的目标。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精神集中解决党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解决“四风”为契机,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政府机构改革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社会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政府机构改革和公民社会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受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影响。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呼唤公民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而公民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强调要以“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责体系整合的核心内容。这表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意味着政府权力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5.
周红云 《学习月刊》2010,(6):146-147
为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提升政府执行力,湖北省政府围绕“确责、履责、问责”三个环节,在全省政府系统开展了“能力建设年”活动。“三责”的核心和根本是“履责”,所谓“履责”,是指公务员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其中,“确责”是通过明确公务员的职能职责,为“履责”提供制度依据和理论指导,使公务员“有责可履”;“问责”是指对“履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惩罚,  相似文献   

6.
走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对“服务”含义的理解不一致、政府服务“贪广求全”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划分不合理,从而使服务型政府建设陷入一种困境。为了走出困境,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应该找准定位“服务”内涵的角度,准确理解“服务”的含义;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服务的限度;创新政府体制,实现合理分权。  相似文献   

7.
高兰芳 《共产党人》2008,(13):42-43
一、加强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是政府效能建设的关键途径 建设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正在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应从提高政府效能开始。如何提高政府效能?理论界与实践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措施,但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必须贯彻政府效能建设的始终:效能建设,目标在“效”,功夫在“能”,核心在“人”。  相似文献   

8.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入社会多元竞争机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政府长期担当经济发展的主体,使经济建设型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通过确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加快由投资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等路径选择,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建设诚信政府,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政府无信必颓必垮。政府诚 信是社会诚信的榜样和基础,也是关键,在诚信建设中,政府要始终走在前列,当好表率,以确 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的信用和权威。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型政府目标模式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娥 《唯实》2006,(11):48-50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的努力方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达到“民本、法治、透明”。民本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灵魂,法治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透明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多次提到政务公开工作,强调“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且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阐述,明确政府机关的建设目标就是建成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透明政府,因为只有政府透明,才能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只有政府透明,才能强化行政责任,建设责任政府;只有政府透明,才能加快行政“提速”,建设高效政府;只有政府透明,  相似文献   

13.
李爱卿 《求实》2004,(4):71-73
转型期特定的国情和社会背景 ,决定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必须选择“政府主导”的模式。社区建设中的政府主导 ,主要体现在政府必须扮演多种角色、行使多样职能 ,以更好地培育和扶持社区的持续发展。但是 ,政府角色的不当和政府行为的“越位”、“缺位”和“错位” ,容易导致社区建设中的“政府失灵”现象。要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稳步、健康发展 ,就必须合理处理好社区建设与政府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为民 《求实》2004,(1):34-36
我国转型期的城市社区建设是一个回应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和政府理念日益更新的全新课题 ,但运动式的建设热潮产生了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在对比国内外社区建设理论的基础上 ,我国转型期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不断增强以社区为微观架构的社会自治理能力 ,减缓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快速变迁产生的巨大震荡 ,重组市场、政府、社会三者关系 ,构建“大市场、强政府、有序社会”三方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新模式。为此 ,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制度变迁应走“强制性→诱致性→自主性”的路径 ,社区模式也将历经“依附型→合作型→自治型”三个递进层次 ,同时 ,在社区建设的初始阶段 ,政府要审慎选择介入策略 :在初始制度的创设上给社区自治预留空间 ;逐渐放松对群团组织和“第三部门”的管制 ;积极探索建立人大、政协深入社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因而,治理行政不作为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行政不作为有多种表现形式:“熟视无睹”型、“不以为然”型、“相互推诿”型、“冷漠无情”型。治理行政不作为,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倡导服务行政的理念;认真落实责任制度,建构刚性的责任行政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构有效防范行政不作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宝明  詹丽靖 《唯实》2006,(7):19-21
为了提高政府效率,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建设“问责制”政府,消除政府责任缺失;公开行政信息,建立“阳光政府”;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控制政府规模;完善制度制定环节。  相似文献   

17.
薛志伟 《奋斗》2006,(8):5-5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建设诚信政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应立足根源、着眼长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对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极为关键。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社会是“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要建立强政府、强市场与强社会的“三强鼎立”的治理格局。协调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要秉持有为与有效、公平与效率、秩序与活力、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习近平关于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虚伪性,超越了新型工业化国家发展型政府理论,并为发展中国家协调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提供了新方案,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世全 《求贤》2006,(10):14-15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前提:而规划则是城市管理的灵魂。当前。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正在研究与制订“十一五”规划。一些地方政府的规划已经进入最后决策阶段。“作为规划中的一部分.制订城市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做到科学有序、综合平衡、适应并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即建设一个和谐的现代城市。”城市是政府最大的无形资产,在强调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多样化的今天,“经营城市”的理念已把城市规划推到了城市管理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20.
信用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政府信用则是社会信用的支柱。孔子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国家信用主要是指政府信用,而政府信用就是社会公信力。古语云,“民无信不立”。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说,“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