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内涵革命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英勇奋斗、艰苦创业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正确思想和高尚品德。革命传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世界先进思想遗产,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领导各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中,延安精神仍将是激励我们昂首阔步前进的强大力量. 延安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革命精神是革命斗争的产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推翻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革命斗争,是中国历史、也是人类进步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伟大实践,它必然产生光照人间的革命精神.而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武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道德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尚道德形态,开创了我国伦理道德发展的新阶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革命道德教育对于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克服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中的问题,深化大学生对革命道德内涵实质的领会把握,增强革命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发挥是探究新时代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路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形态。革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华儿女追求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历程,二者相伴相随,紧密联系。传承革命传统文化有助于引导人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人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提升践行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团结》2008,(5):59-64
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以中山精神作为自身的一个传统,激励民革不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多党合作制度,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民革作为参政党的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不论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和完善,都是我们党以自我革命领导推动中国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遵循党的革命逻辑,坚持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在21世纪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德”和“私德”及其相互关系是梁启超道德哲学的主要内容。在进行道德革命时,他用资产阶级的“公德”批判中国传统道德的“私德”;在进行道德建设时,则用中国传统道德的“私德”去补充资产阶级的“公德”。梁启超从“公德”到“私德”的转化,是从道德革命到道德建设的深化,是思想上的前进,不是思想上的倒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中国人接受,除了外在诉求之外,还应思考中国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是否有一种内在的契合关系。"内在超越"的修养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之所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继承了这一传统,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新型修养论。这种修养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性发展,极大地弘扬了历史主观能动性精神,高扬了共产主义革命道德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修养论的构建不仅需要适应中国国情,而且应与社会规范建设和法治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周萌 《学理论》2012,(5):124-125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坎坷,四次被捕,屡受磨难,但依旧富有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对于认准的道路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0.
乔贵平  王洪超 《求知》2021,(1):18-21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熔铸锻造形成了一脉相承、接续发展的革命精神谱系,它以独特的文化形态标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精神特质,连缀起百年大党奋斗历程的内在精神理路。  相似文献   

11.
原方  崔建国 《理论探讨》2005,1(4):161-16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在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同时,培育了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共产党人和党外仁人志士,在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一革命精神因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重庆红岩村而得名,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璀璨明珠,从而在中国革命精神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为人民服务"的和谐执政理念、民主平等的和谐政治理念、诚信友爱的和谐道德理念、有效化解不和谐因素的实践经验等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倪景泉 《求知》2004,(10):24-25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不仅要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而且要深入进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乏教人修身、立志、治国、安邦的大智大睿,也不乏同现代化并列不悖甚至是现代文化源头活水的真知灼见。因此,去其糟粕,发扬和继承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神,对当今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革命文化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革命文化的丰厚的历史性内涵,弘扬革命文化,对于我们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革命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中,革命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回归初心的精神家园;在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的塑造中,革命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广泛一致的价值共识;在捍卫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斗争中,革命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坚如磐石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11)
毛泽东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许多优秀精神的进一步提炼和高度概括。将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培育,既要深刻把握毛泽东精神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讲清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也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毛泽东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为泛道德文化,其科学文化精神虽弱,但却是有的。文章以儒家、墨家和道家为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进行详细考察,并就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提出三个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和创新。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历史机遇,借助融媒体传播优势,红色文化传播实践路径需从其逻辑构成出发,即策划、内涵、传播三个方面动态把握,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20.
孙晓梅 《学理论》2009,(5):191-192
道德评价是衡量一部史学作品的首要条件,司马迁是否也同样认识道德评价的价值.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他在电学评价中更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使得这种道德精神在《史记》中得到发扬光大,成为千古不衰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