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理论》2017,(7)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的理学思想里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思想。通过朱熹所处的时代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家庭伦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接着对他家庭伦理思想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包括父慈子孝、夫和妇柔、兄友弟恭,并发现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科政 《学理论》2013,(15):31-33,40
孔子与柏拉图在中西政治思想上具有重要地位,比较二人在政治伦理思想上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对中西政治思想差异有一个根源上的把握。孔、柏二人均都重视国家德性,宣扬以德治国、精英治国的理念;但二人在对国家德性的规定和论证模式,对国家基本制度的设计安排,以及对法律的态度上存在重大差异。这些差异,对中西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戴小京 《理论视野》2013,(5):I0002-I0002
多年前已与白鹤先生相识。我们的缘分始于共同的书法爱好和几次书学研讨会上的交流。古人云:"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带着这样的认识,我走进了他。白鹤先生,字如其名,文如其人,清淡脱俗,灵秀超逸。1958年出生于中医世家,书香门第;自幼研习书法,饱读诗书。良好的家庭教育赋予白鹤先生卓越的艺术敏感力和深厚的古文功底。这为其日后的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作了有力铺垫。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全祖望评价他的思想体系,"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本文并不是着眼于朱熹天理论、人性论、欲望论等社会思想的论述,而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出发,将南宋社会转型背景与朱熹理学思想建构的过程相结合,并分析其对于个人、宗族、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8)
南宋时期,中国政治格局呈现出"内忧外患"的病态,社会伦理纲常也随之破坏殆尽。重构伦理道德,树立道德价值成为士大夫和各学者所重之事。朱熹以"明人伦""做圣贤"为目标,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德育方法,对唤醒人们道德意识,重构社会伦理道德做出重大贡献。其方法主要包含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引导与防治相结合、致知与实践相结合、阶段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虽然朱熹的德育方法形成于宗法社会之中,但并未妨碍其内在的客观性和辩证性,对当今学校的德育和素质教育推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朱熹博大精深的理学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朱熹的廉政思想首先体现在"诚"这一哲学本体中,其主要内容包括仁民爱物救灾活民、刚直不阿严惩贪官、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宣明教化敦风化俗这四个方面。他关于存心、持敬、格物三个方面的修养之道也涵括廉政思想生成和强化的基本方式。朱熹的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主要有:要始终保持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之心,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要始终保持修身进德改过迁善的自我革命之心。  相似文献   

7.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格物致知说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范畴之一,本文通过对格物致知说基本内涵的详细阐述,对格物、推类方法的进一步分析,最后论述了格物致知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2)
朱熹是新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解经史上重要的学者,他在解经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方法论,包括语言诠释、体验诠释和躬行诠释。他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对当代大学生阅读经典有着重要启示,高校学生在阅读经典时应注意尊重文本的客观性、发挥主观性并且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9.
10.
11.
张治国 《理论导刊》2007,(1):102-105
建国以来的我国当代文学思潮,发生了从“政治化”到“人性化”到“世俗化”的历时性演变。对其特征描述及其嬗变的深层根源探询,有助于我们认识近60年来中国文学与政治的离合顺悖关系,文学主体性回归的历程,文学对其为“人学”的证明,文学对民众世俗生活贴近程度远近亲疏的变化,以及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对文学思潮样貌及走向的制约、影响,也有助于警示人们正视特定时期文学思潮的某种缺陷乃至危机。  相似文献   

12.
保护私有财产不能只从经济增长角度出发,从私有财产保护的目的来看,应促使人的自由,关怀人的尊严和人格,确立其正当的伦理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13.
罗浩波 《理论导刊》2007,30(3):35-38
人是创造和推动文明发展的主体,文明反过来也造就和促进着人的发展。共时态上人的个体、群体和类的三重存在在历时态上所凸现的不同侧重点恰恰说明了人的本质的生成与发展。而文明的创造过程既是人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过程,也是人的本质历史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所以,文明的演进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陈云同志关于干部选拔、培养和教育的思想,是其长期工作经验总结的结晶。深入研究陈云的这些思想,不仅有益于干部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而且可以克服和避免目前的许多不良现象,使干部队伍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明朝初期安定的社会局面的出现,与朱元璋有效地实施了黄老无为之政是分不开的。朱元璋御注《道德真经》,倡导无为政治;整顿吏治,严禁管理搅扰民众;上行下效,大兴尚俭抑奢之风;宽刑减赋,保障民众生产生活,从而使民众得以休养生息,正常的生产生活得以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哲学领域,其辩证思维的发展所呈现的是一条曲折前行和螺旋演进的线路。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到"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提出;从对"合二而一"的批判,到"斗争哲学"的流行;从"系统辩证法"的建构,到"和谐辩证法"的出场,辩证思维在注定经过若干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行程之后,终于冲破形而上学的种种束缚而进入一个多维多样的辩证思维之境。总结和反思这一过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华和谐思维的智慧特色和辩证方法的本质特征,促进全民族思维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云翔 《理论导刊》2007,4(10):65-68
陈独秀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思想大转变中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人物,他的现代化思想不仅对1915-1927年期间的中国思想面貌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缩短了中国思想界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历史过程。陈独秀的现代化思想始终贯穿着国民性和政治革命这两大主题,早期倾向于改造国民性,重视人的现代化,晚期专注于社会革命,重视政治现代化。陈独秀认为政治制度是可以跳跃发展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应该采取激进的革命的方式,走社会主义道路。但他同时认为经济制度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的创造"必须是循序的而非跳跃的,不能速成。陈独秀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考许多都是世纪性的重大课题,具有强大的时代穿透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闻天建党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良书 《理论探讨》2001,2(4):88-91
张闻天建党思想呈明显阶段性发展趋势,其内容丰富,并已形成一个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础,作风建设为关键,组织建设为保障,完善党的领导贯穿于其中的较为完整的建党学说体系。表现出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崔锐 《理论导刊》2007,(9):47-49
儒学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继承和弘扬儒学中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所蕴涵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