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当好“三个代表”。在这个前提下,领导干部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 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从何而来?概括地说,就是要做到做人要正,从政要勤,为官要廉,为首要严。  相似文献   

2.
官德是为官者立身从政之本,为官者具有良好官德是国家善治的必要条件。《晏子春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官德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为官要"以民为本",在遵循民意中恪守"爱民""乐民"理念;为官要"尽礼行忠",在躬亲践行中坚守礼义准则;为官要"劝谏纳善",在处事履职中坚持刚正不阿;为官要廉洁清正,在省察自律中加强品性修养。《晏子春秋》体现的传统官德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5,(7)
<正>"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对党员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事关党员干部修身、为官、做事,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总体要求,积极自觉践行,努力以正己立信,以严己修身,以实己成业,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做到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就必须以整风精神拧紧螺丝、上  相似文献   

4.
笔者出差西安市,偷闲参观碑林博物馆时,幸遇一古代“官箴”石刻原物,上书:“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名言,于此见到出处,颇多感触,乃欣然购得石刻拓片,聊作珍藏。 古往今来,阐述为政之道的文章、书籍汗牛充栋,而这则“官箴”名言阐述为官从政之道,却言简意赅,一言以蔽之;一个“廉”字,一个“公”字。而且强调,做到这两个字,比“严”、“能”等其他方面都更重要、更可贵。这段话虽然出自古代封建官吏之口,虽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可以给当今的从政者以勉励和告诫。  相似文献   

5.
人格魅力是在为官做人、从政办事过程中,在下属和官兵中获得的威望和认同,更多的是通过良好形象体现出来。政治干部要塑造好价值形象、学识形象、人文形象、作风形象。党委领导机关要增强责任意识,健全有效机制,树立鲜明导向,努力塑造政治干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6.
对党忠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重要的政治基石,也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最基本的政治品质。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能不能始终坚定不移对党忠诚,是每个组工干部必须回答的人生课题。笔者认为组工干部对党忠诚至少要把“四轻四重”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7.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对反腐倡廉的表态掷地有声:“为官发财,应 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区分“两道”,划出了一条红线:想从政,就不能发财;想发财,就别来从政,决不能脚踩两只船。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6,(3)
正从政之本在于做人,做人之道在于修身。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领导干部为官从政须深刻体会感悟学、忠、谦、忍、敬、宽、严、实、勤、廉、慎、恩等十二个字,只要深悟、笃行,对为官做人必有教益。第一个字:"学"知从学中来,智从学中求,志从学中立。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素质能力、道德品行、党性修养的背后,其实是对书本知识和实践、阅历的积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应努力学习与自己工作领域相关的知识,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世  相似文献   

9.
<正>包世臣语粹包世臣经常告诫他的那些为官的"友生""印到为官,印去即仍为民",所以计一生,则为官之日少,为民之日多,计一家,则为官之人少,为民之人多,故"欲举一事,发一令",都必须深思熟虑,看它是否对民有利,并要设身处地抚  相似文献   

10.
作为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就是追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所作为,不辱使命。作为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就是追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所作为,不辱使命。这些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切不可因为批评假劣政绩而混淆了是非,不敢理直气壮地讲政绩、赶事业。为政者追求政绩,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是事业心、责任感的体现,是官德和良心的体现。如果主客观条件具备,大多数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官,真能干出一番事业,造福一个地方和单位,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实乃党、国家和人民之幸事。因此,对那些有事业心、责任感,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我们各级组织和…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庞世伟 《党政论坛》2009,(23):40-42
中国古先贤老子,其代表作《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的是宇宙观,“德经”讲的是道德观。老子认为“在天为道,在人为德”,为此,为官从政的领导者要顺乎天道,要修养道德,特别要有“上善若水”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是各级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个人修养的毕生追求,同时为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部门要切实把“三严三实”要求贯彻于干部工作各环节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先贤老子,其代表作<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的是宇宙观,"德经"讲的是道德观.老子认为"在天为道,在人为德",为此,为官从政的领导者要顺平天道,要修养道德,特别要有"上善若水"的境界.上善即最善,指最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于是我们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使这一领导格局切实发挥其作用,我以为做到为官的体恤民情,为政的各负其责,为民的履行义务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晓利  张玲 《理论导刊》2020,(5):112-1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更加艰巨的执政考验,作为党员队伍中"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必须修养官德,从思想底色、理想信念以及从政能力上下功夫,在解决自身与物、与人、与事三个维度的关系中不断提升领导境界。对物,领导干部应该依次超越"人役于物"和"取物有道"的境界,达到"超于物外"的境界;对人,不以情感差序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依据,摈弃"情感优先",崇尚"以民为先",拒斥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对事,摈弃"为官不为"与"为官乱为",追求充满创新精神的"合法为、积极为"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党政论坛》2006,(10):38-40
中国古先贤老子,其代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故“道德经”。“道经”讲的是宇宙观,“德经”讲的是道德观。老子认为“在天为道,在人为德”,为官从政的领导者要顺乎天道,要修养道德,特别要有“上善若水”的境界。上善即最善,指最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有限权力"视阈下探讨领导干部干事成事的现实路径,主要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秉承民本理念;坚守"为官底线",做到科学规范用权;遵循能力本位,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坚持德才兼备,健全领导干部晋升制度等,以期促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干事成事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近日看书,偶见曾国藩论办事之法,言简意赅,不妨古为今用。曾公云:"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亲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  相似文献   

19.
"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句古训时刻告诫我们:但凡能够赢得学生尊敬和爱戴而且在教育上有所建树的教师在他们教育生命的词典里决不会少了"爱"这个字。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  相似文献   

20.
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干部品德缺失现象凸显的情况下,落实“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于克服“以才掩德”、防止“带病提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