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效率与公平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实质及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效率和公平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
公平观思想作为构建理想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我国要在今后的政府工作中更加注重公平。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针对中国具体国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看待今天的社会诸多不公正的现象,同时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公平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当代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谈论公平,常常把公平与平等、民主以及分配正义等联系起来讨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公平的认识,在不断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公平观.马克思主义有关公平的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发展启示我们:一是公平正义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二是要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三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过程中,分配正义仍需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4.
周清卿 《学理论》2009,(27):114-116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是极其丰富和深厚的,建国以来我国的新闻自由可以说一直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指导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60年来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在新闻出版界结出的丰硕果实。文章将在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内涵及其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传播媒介所出现的新情况、新特征,探讨新闻自由的存在空间,为其能够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指导下更加合理、健康地发展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5)
<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首要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是"平等、公正、正义"三者的结合,是以社会生产方式为出发点,是每一种生产方式衡量自身的标准,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生产方式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只有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义的实现。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理想价值追求的模糊、制度建制的缺陷、公共伦理文化的缺失,使中国社会面临一系列涉及正义的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正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秦正为 《理论导刊》2008,13(5):42-45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经历了初步形成期、逐渐成熟期、发展摇摆期和发展僵化期四个阶段.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两面性,对其研究和争论仍将会继续.  相似文献   

7.
郑鹏飞 《学理论》2010,(29):1-2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而成就的取得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加深理解,试图从他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三个方面对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历史维度、人本维度、制度维度三个基本视角,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不公平现象和问题,阐明了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和本质特征,并且得出了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公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正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当代政府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重塑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平理念、调整社会管理的基本结构和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功能、构建政府社会管理的长效利益机制、把握政府社会管理的四个重要维度,是公平视阈下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喻卿 《学理论》2014,(1):94-9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而在西方掀起一股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热潮,并得出了"中国模式"的结论。中国的经济模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表现在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以及具体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的公平问题,而这要从根本上去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张铮 《学理论》2009,(24):14-15
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有着共同的历史大背景,客观上存在着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虽因种种因素,西方自由主义在20世纪的中国遭遇命运不济的冷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思想就没有意义,对自由主义理论中的一切积极成果,只要对社会发展有利,我们应该在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和利用,让人们在理解和认识自由问题上有清晰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当代和谐观:效率与公平的集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和谐观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是一种涵盖自然社会人生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属人世界的最重要的世界观,其基本问题可归结为效率即人与自然的利用关系问题和公平即人与人的利益关系问题。效率问题根源于资源的稀缺与需要的无限增长,公平问题则根源于社会的分化及其合作。社会分化及其活力促进效率,由分化带来的社会合作则构成公平的基本标志与现实形态。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有着共同的历史大背景,客观上存在着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虽因种种因素,西方自由主义在20世纪的中国遭遇命运不济的冷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思想就没有意义,对自由主义理论中的一切积极成果,只要对社会发展有利,我们应该在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和利用,让人们在理解和认识自由问题上有清晰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基石,生命观直接影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伴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相碰撞,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也启示着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两种生命观的语境出发,分析比较了二者的渊源历程,探讨了其基本内容和特征的不同点,并分析了各自的价值及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荣之君  曹富雄 《学理论》2011,(12):43-44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回答,可大致概括为理论精髓论和基本原则论,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刘倩倩 《学理论》2010,(29):239-240
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极分化日益明显,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教育发展过程中很多的不公平现象,其中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尝试从教育公平的含义入手,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原因,并提出若干解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笑怡 《学理论》2013,(16):75-7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青年毛泽东完成他的思想转变,趋归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真理性和有效性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并具有中国特色。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承担历史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的财政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财政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财政观的丰富与发展,其主要贡献在于,重新确认了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地位;提出了衡量财政工作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根本准则;确立了"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基本理财原则;提出要通过"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和加强财政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国家财税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结发 《理论探索》2005,5(4):29-3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奋斗目标。毛泽东的公平观在农业合作化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希望通过农业合作化克服农村的两极分化,希望通过生产关系的改造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总结毛泽东公平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他既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强调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既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强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形成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的辩证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