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峡水暖,媒体先知,两岸开放各项交流以来,两岸新闻界发挥了报晓迎春、先驱破冰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两岸主流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真实地反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方面面——政治对话、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共扬、科技互通……每一个两岸交流的场合都少不了两岸媒体的参与报道。可以说,两岸新闻交流是两岸交流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之一,两岸新闻交流融于两岸大交流之中,汇聚了两岸交流的正能量,充分发挥了两岸交流合作传导助推作用。2013年12月22日,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宾馆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央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独特而鲜明的作用。两岸新闻人有如报春鸟,感知着30多年来台湾海峡的潮冷潮暖,传播着两岸关系的沧桑巨变,以春燕衔泥的不倦精神,筑起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的斐然成绩,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股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23)
<正>11月24日,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在北京饭店举行。两岸百余家媒体及相关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两岸新闻交流30年发展历程,探讨融媒体时代下的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本届峰会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协办,是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两岸媒体界的首场重要交流活动。共同回顾两岸新闻交流30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副  相似文献   

4.
王亮 《两岸关系》2011,(12):40-40
11月30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范丽青回答了记者提问。大陆方面愿意不断采取积极举措进一步促进两岸影视交流与合作范丽青宣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两岸广播影视界合作交流的政策措施:第一,积极鼓励两岸影视制作机构参与合拍剧制作。在两岸合拍剧申报立项方面,在申报主体不变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5.
10月28日上午,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就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新闻交流、互设旅游办事处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09,(11):33-34
10月28日上午,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就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新闻交流、互设旅游办事处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7.
赵楠 《两岸关系》2009,(11):9-10
为促进两岸新闻交流,建立更宽广的媒体合作平台,继不久前海协会新闻交流团访台之后,10月28日至11月1日,由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领的海基会新闻交流团一行先后访问北京、山西,就两岸媒体交流与业界再一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何平 《台声》2005,(9):13-14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上,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祖国大陆的新闻传媒负责人及新闻院系的专家、学者,就大家所关心的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了既热烈又认真的探讨——增进两岸及港澳新闻界交流合作成为共识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两岸及港澳新闻界近年来各个层次的交流互访频繁,合作规模日益扩大。这一发展态势,对沟通两岸及港澳同胞的感情,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增进互信,对扩大两岸及港澳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产生了重要、积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台湾记者每年约有1500多人次来大陆各地采访,到2004年底,…  相似文献   

9.
<正>3月27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这是国台办在全国两会之后举办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乐见两岸城市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携手发展3月22日至28日,台湾高雄市长韩国瑜率高雄市访问团到香港、澳门、深圳、厦门等地参访,开展城市交流。这是韩国瑜就任市长之后首次大陆之行,备受两  相似文献   

10.
陈键兴 《台声》2014,(1):16-16
<正>201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出席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的代表。俞正声充分肯定两岸新闻交流取得的成绩以及两岸媒体为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发展、增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两岸民众的共同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这就是两岸媒体交往的基础。俞正声希望两岸媒体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善尽社会责任。以和平发展为  相似文献   

11.
民望 《时事报告》2005,(6):21-23,39
4月15日,台办主任陈云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首先,大陆方面将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大力推动两岸新闻单位互设常驻机构。其次,两岸应当尽快恢复对话与谈判。第三,推动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问题、两岸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问题。江丙坤率团来访恰恰证明了两岸交流与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2006,(9):1-1
大力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是深化互利双赢的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祖国大陆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落实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达成的共识和意见;在今年的两岸经贸论坛期间,又提出了包括扩大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在内的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并积极推动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的举办。大力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已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两岸农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台湾地域狭小,市场空间小,海洋…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12,(12):37
11月28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杨毅回答了记者提问。希望民进党改变"台独"立场,为两岸和平努力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的事,我们都持乐观的态度。如果民进党为台湾同胞利益着想,就应当停止干扰破坏两岸交流合作,调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10)
<正>5月10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安峰山主持发布会,介绍相关信息,并就近一段时间两岸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两岸同胞命运与共血浓于水安峰山首先介绍了近段时间大陆相关部门为给台胞提供更多便利而出台的相关措施。多年来,大陆方面积极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推出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  相似文献   

15.
陈键兴  陈晔华 《台声》2013,(9):17-17
8月14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了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率领的台湾媒体高层参访团。张志军高度肯定两岸新闻交流在改善发展两岸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两岸新闻媒体深化交流、扩大合作,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24)
<正>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一致愿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更是近年来两岸同胞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秉持的努力所在。2015年,两岸教育领域继续保持"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两岸学生和教育界人士间交流互动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7.
稿约     
《台声》2010,(12):1-1
<正> 在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时代,作为大陆唯一由台胞主办的《台声》月刊,将秉承"报道两岸新闻、讲述台湾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反映台胞心声"办刊方向,重点报道两岸交流交往中的重大事件,翔实播报宝岛台湾的重要新闻,全面关注在大陆的台商、台生、台胞工作学习生活,系统记录两岸同胞往来过程中的点滴心得,力求在新的一年里,为广大读者呈上一本全新、权威、全面的两岸新闻杂志。为此,新年度、新面貌,改版后的2011年杂志部分栏目,现特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8.
正推进协商谈判与深化交流合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两岸打破隔绝状态30年来,两岸交流合作蓬勃兴起,两岸协商谈判应运而生。一方面,两岸交流合作衍生的各类问题为两岸协商谈判不断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另一方面,两岸协商谈判取得的各项成果又为两岸交流合作不  相似文献   

19.
2 月25 日,国务院台办在钓鱼台大酒店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李维一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台2 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化鹏就海峡两岸出版界开展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王化鹏:两岸出版交流从1988年开始,至今已15年。两岸的出版交流逐渐由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从一般交往到实质性合作。随着两岸加入WTO,大陆出版界遵循《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两岸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在坚持WTO规则的前提下,对台…  相似文献   

20.
正谈交流话合作谋发展浓浓一家亲"实""惠"泽两岸浅浅一湾水,浓浓两岸情。情感交流,为两岸和平发展注入了"爱"的正能量;经贸交流,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夯实两岸共同利益的重要载体;文化交流,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维系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交流代表了人民根本利益,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1987年两岸民间交流破冰,到200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