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多元的空间差异缩减为线性时间序列中的一个静态平面和一个抽象再现而依附于时间,是西方一元现代性话语的秘密所在。这种将"空间时间化"的西方现代性话语的本质是一种全球现代性的时间叙事,其自身面临不可克服的深层理论与实践困境。时代呼唤一种全新的全球现代性方案,从而为探寻现代性的不同文化和道路模式提供新的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开启了以空间维度审视全球现代性的多元现代性的话语可能,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性时间叙事的现代性的空间叙事。如果说西方一元现代性的时间叙事就是在进步的时间序列上形成一个以资本逻辑为中轴的单一性世界格局,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视界中全球现代性的空间叙事,就是在全球范围内生成一个尊重文明多样性和现代化制度模式多样化的多元性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2)
从早期政治发展研究衰落的特定时代入手,探究政治发展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人们会发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学界发生的后现代思想转向才是包括政治发展在内的现代化研究迅速衰落的深层原因。正因为后现代派学者从认识论的角度动摇甚至消解了启蒙现代性话语,才导致作为启蒙后果的现代化理论研究无法继续下去。研究者从中可以感受到社会现代化尤其是政治发展很难脱离文化现代性来做价值无涉的研究。因此,对未来的政治发展研究而言,不但不能忽视或者回避文化现代性的要求,更要在启蒙现代性丧失话语有效性的今天更加重视这一问题。当然,研究者不是简单地重拾启蒙现代性,而是在充分吸收后现代思想的基础上对文化现代性的内容进行重构,从而揭示出规范层面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3.
李泳梅 《理论导刊》2006,1(10):25-28
现代性批判理论揭示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弊端,其批判的焦点对准了现代性的核心——启蒙精神。通过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反思,可以观照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具体而言,首先要坚定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理想和理性精神,其次要重视理性的价值维度的重建,以弥补启蒙理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思想家回应现代历史发展,开创自由主义启蒙话语体系,奠定了西方现代性启蒙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把握启蒙时代的脉动,创立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话语体系,超越了现代性西方启蒙话语体系。百年中国启蒙运动发展经历了三个不断激浊扬清、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文化新启蒙运动;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反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21世纪以来的不断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这是一个话语体系越来越朝向切实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各阶段现实问题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靳思远 《理论导刊》2023,(1):100-105
新自由主义话语是西方输出其意识形态的主要工具。在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新自由主义话语借助学术包装,跃升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借助发展优势,进行话语空间扩张;借助资本优势,剑指他国发展道路与政治制度,最终生成话语霸权。事实上,从理论假设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秉持错误的方法论原则;从话语目的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旨在塑造“唯我独尊”的话语世界;从话语立场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服务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从话语结果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不仅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根源性矛盾,还给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带来灾难;从话语发展趋势来看,新自由主义的“神话”终将被戳破,并退出历史舞台。终结新自由主义话语霸权,需要破除西方现代性的“唯一”神话,揭示新自由主义话语的虚伪性;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还世界以现代性的多元图景;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用实践批判终结新自由主义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6.
徐翔 《学理论》2012,(25):50-51
西方的现代性文化中",理性"是一个核心性和主导性的范畴,对于西方乃至当前全球的现代文化都有着强大的统摄力。理性作为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范畴,也需要"理性辩证法"的审慎反思。理性的怀疑论、修正论、批判论构成对理性再反思的三重主要维度,对于哲学的"理性辩证法"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现代性反思与批判,体现了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现代理性精神的深刻反省。马克思主义超越西方现代"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两种传统理性主义,以辩证"实践理性"揭示了资本及其世界历史的复杂现代性生成机制。马克思主义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现代性启蒙,而且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政治期待与责任担当。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我主题化"提供了认知与规范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作为欧洲启蒙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精神产物,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中矛盾百出、危机四伏.尼采反对启蒙的设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代性建构的两个支柱: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尼采揭示了理性的非逻辑来源,否定其独裁的权威,同时,谴责人道主义扭曲了人的形象,造成人性的固化与渺小.尼呆为现代性提供的艺术武拯救方案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包含两个互相矛盾和冲突的维度:一个是启蒙现代性或社会现代性,另一个则是审美现代性或文化现代性。虽然同样坚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但路遥和贾平凹的创作具有不同的现代性追求,前者侧重于启蒙现代性,后者则突出表现为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9)
西方公共行政现代性是现代性在公共行政领域内的产物,工具理性行政文化是西方公共行政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它表现为公共行政的科学化、专业化、效率化以及公共行政体系的科层化、行政原理的普适化、公共行政研究的实证化。虽然工具理性行政文化给公共行政带来了一定发展,但是工具理性行政文化的过度张扬掩盖了价值理性行政文化的光辉,在社会环境的日益变化不定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后现代性进入历史舞台,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在公共行政领域内呼吁价值理性行政文化的回归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题,价值理性行政文化具有积极的功能,呼唤价值理性行政文化的回归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从启蒙之后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韦伯所说的社会合理化阶段;二是现代性反思阶段。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完善社会合理化,其性质应是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审美理性全面发展的社会范式理性化过程,其基点应是个人的科学知识、道德实践知识、审美表现知识的有效发挥,其目的应是人的个性展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的实现。工具理性要以价值理性为导航,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要以审美理性为目的。我们国家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阶段,首先要以启蒙理性精神推动社会合理化。其次,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世界全球化后工业社会的挑战,要坚持现代性第二阶段反思性社会合理化的新宗旨,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现代化具有面向人类未来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时代的学术语境中,"现代性"作为一个极富张力的哲学范畴,不仅业已成为一种理论视阈和研究范式,而且业已成为一种与"现代化"和"现代社会"发展道路密切相关的价值理念、价值尺度、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然而,无论是对其作何理解都是以西方现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现代性",而不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更不是建立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新现代性"。以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为指导,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视阈和思想维度来看,与建立在"理性"或"启蒙理性"基础之上的以"资本"或"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性"不同的是,"人民性"不仅直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及其由此决定的社会运行机制,而且直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以"人民性"为根基和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原创建构,不仅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扬弃和超越,而且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以更加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以"人民性"为中心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好"资本逻辑"和"人民逻辑"之间的张力关系,防止和遏制"资本逻辑"对"人民逻辑"的渗透和侵蚀。  相似文献   

13.
一走出西方启蒙语境 纵览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学术成果,往往局限于西方现代性的思维框架,以资本主义启蒙话语评判内涵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西方文明的思维偏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自欧洲启蒙时期开始出现,到20世纪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它强调主体性原则、理性原则等.1978年,中国又开始新的现代性追求时,西方已开始反思现代性,但理性精神仍是人类有价值的宝贵成果.19世纪末,中国开始了追求现代性的道路,其后最为重要的标志应是辛亥革命.新的一场现代性追求已使中国由计划经济国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社会政治改革还有着艰巨的任务和使命,需要我们付出卓越的智慧和努力去完成.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7,(6):134-136
当今,现代性的观念已被普遍接受,但对后现代性还有争议。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是一种什么关系,是断裂还是延续,存在不同的观点。持"断裂"观点的学者,基本以历史本身存在断裂为依据。持"延续"观点的认为,后现代性中还存在现代性的诸多要素。全球化加速了后现代性。进入21世纪,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有的学者用流动的现代性替代了后现代性的表述,有的学者提出多元的现代性。这些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是一种延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6)
在鲍曼看来纳粹大屠杀是现代性发展的产物,种族主义并非大屠杀的肇因,科层制与园艺文化的管理体制、受害者的"理性选择"与社会生产中的道德盲视则是大屠杀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些原因背后都有着现代性的影子。现代性的思想实质是理性,理性战胜道德成为主导思想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鲍曼对于理性、道德的解读与韦伯、涂尔干等学者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审视这种冲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思考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成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话语,反思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现代性精神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苏联文化及西方文化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多样文化景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性建构始终面临着“儒化”“教条化”“苏化”“西化”的价值挑战,形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深刻的矛盾语境。我们应在这种矛盾语境中作出正确文化选择:审视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儒化与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省察教条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教条化与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实践创新;考量苏联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苏化与对苏联现代性的借鉴超越;反思西方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西化与对西方文明成果的扬弃。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国外交“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稳定区域国际安全协调机制,构建全球发展环境新格局;中国新外交实际上打破了西方国家一直主导的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9.
鲍曼是反思现代性的重要思想家之一。现代性的文明不是大屠杀的充分条件,但毫无疑问是必要条件。科学技术、理性、官僚体系和社会园艺工程等,使大屠杀的发生成为可能。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并不是一种断裂,而是充满关联。后现代性的世界是一个价值文化多元、自由多安全少、宽容和冷漠并存的世界。在后现代性的世界里,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已成为主流,人们快餐式地享受着文化、参与着政治,以游戏的精神对待着生活。全球化使时空压缩,距离可以很容易地被超越,处在全球化中的人们都是游客。流动的现代性是鲍曼对后现代性研究的超越。流动的现代性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路应该坚持现代性哲学的"发展"的社会逻辑,还是选择后现代性哲学的"进步"的社会逻辑,抑或确立实践性哲学的"建设"的社会逻辑,是哲学家们必须澄清的重大理论问题。现代性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不应该脱离现代文明的大道,应该秉承以"同一性"为原则、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理性自由"实现的"社会发展逻辑";后现代性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应该汲取现代化发展损害个性发展的教训,树立以"解构性"为原则、以实现个体生存方式自由为理想的"社会进步逻辑";马克思哲学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应该以当下中国的发展水平为背景,坚持以"实践性"为原则、以人们物质文化需要满足为主旨的"社会建设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